
"兄弟,借你宝马开两天,我想对比下和我新车的差距。"上周末,我向发小老王提出这个请求。
他爽快答应了,还好奇地问:"你不是刚提了小米SU7吗?怎么还想开我这破3系?"
没错,三周前我刚提了台小米SU7 Max,裸车价21.99万。
作为第一批车主,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路人的围观和询问。
但连续开了半个月后,我对电车和油车的差距产生了强烈好奇,尤其是在长途高速上的表现。
于是就有了这次"宝马325 VS 小米SU7"的500公里高速对比之旅。
结果如何?差距确实明显,但可能和你想的完全相反!
第一回合,提车初印象:这真是21万的车?
先说说我的SU7。提车那天,4S店经理亲自为我讲解车辆功能,那阵仗,就差没放鞭炮了。走出店门,停车场里三五成群的路人立刻围了上来:
"这就是小米车啊?看着比我那奥迪A6还气派!"
"内饰也太科幻了吧,三块大屏!"
"21万?你逗我呢吧,这怎么也得40万起步啊!"
坦白说,我心里也有同样的疑问:这真的只是21万的车?做工、设计、用料,感觉完全不像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
老王的宝马325是两年前买的,当时裸车价36万出头。按理说,它应该在各方面完爆我的SU7才对。但当我们把两车并排停在一起时,在场的朋友几乎一致认为SU7更像高端车,尤其是那流线型车身和科技感十足的大灯。
第二回合,高速上路:第一个小时的惊喜
周六早上,我和老王启程前往500公里外的城市。先开SU7,老王坐副驾,然后中途换车。
上高速不到五分钟,老王就坐不住了:"卧槽,这加速也太猛了吧!"SU7的0-100km/h加速只需5.28秒,超车时踩下油门的瞬间推背感,让习惯了宝马顿挫感的老王直呼过瘾。
高速巡航中,SU7的静谧性更是让人惊讶。
时速120km/h时,车内噪音仅为67分贝,低于许多40万级豪车。老王感叹道:"我那宝马高速上得戴降噪耳机,你这车安静得像图书馆。"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另一个惊喜。SU7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让长途驾驶轻松不少,尤其是走走停停的路段,车辆能自动跟车、保持车道,大大减轻了驾驶疲劳。
"这玩意儿真香,"老王玩了半小时车机后说,"我那破宝马连个导航都卡得想砸屏。"
第三回合,中途换车:从"高速列车"到"雅迪电动车"
行驶250公里后,我们在服务区停下来充电和加油,顺便换车。
刚坐进宝马325,我就感觉像是从数字时代穿越回了模拟年代。
启动后,发动机的轰鸣声立刻充满车厢;换挡时,变速箱的顿挫感清晰可辨;方向盘的重量感和机械反馈,则提醒着驾驶者:这是一台"真正的汽车"。
"感觉像是从iPhone 15 Pro Max换成了诺基亚,"我半开玩笑地对老王说,"但这诺基亚还挺有味道的。"
高速上,宝马的操控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过弯时的精准感、加速时发动机的声浪、方向盘传递的路感,都让驾驶变得更加"参与感"十足。这些是SU7所不具备的驾驶乐趣。
但实用性方面,差距就太明显了。
宝马的车机系统反应迟缓,导航经常出错;座椅舒适性不如SU7;高速噪音大得多;后排空间更是被SU7完爆。
第四回合,能源补给:15分钟 VS 5分钟
关于充电和加油的时间差,我必须说实话:确实存在,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在高速服务区,SU7充电从20%到80%需要约15分钟,而宝马加满油大约5分钟。
看起来是油车赢了,但实际体验中,这10分钟的差距并不明显,因为无论开什么车,服务区停下来上厕所、喝杯咖啡、伸展一下腿脚,怎么也要10分钟起步。
更重要的是,SU7的续航里程达到700公里以上,意味着高速上跑个300-400公里完全不需要中途充电。对于大多数城际出行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至于长途自驾游?
老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谁规定长途旅行一定要不停歇地开下去?
每隔300公里停下来吃个饭、休息一下,不是更健康、更安全吗?"
第五回合,到达目的地:账单的暴击

500公里行程结束后,我们对比了两车的"伤亡报告":
SU7消耗电量约75度,按照0.6元/度的电价,总花费45元。
宝马325消耗汽油约40升,按照7.5元/升的油价,总花费300元。
"这差价也太夸张了吧!"老王看着账单,一脸不可思议,"同样的路程,你只花了我六分之一的钱?"

我笑着解释:"这还不算我平时在家充电,用的是0.4元/度的居民电价,成本更低。"
老王沉默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怪不得4S店销售说宝马也要出纯电车了,这成本差距,迟早得转型啊。"
最终回合:不是一个档次,但方向相反
经过这次500公里的对比,我得出的结论是:电车和油车确实不是一个档次,但差距的方向可能和许多人想象的相反。
SU7在智能化、静谧性、加速性能、空间利用和使用成本上全面领先;而宝马325则在驾驶乐趣、加能速度和长途续航便利性上略胜一筹。
"说实话,如果不是偶尔要跑长途,我真想把我那宝马也换了,"临别时老王说,"你那21万的车,开起来比我这36万的还爽,关键是养车成本低得离谱。"
我笑着回应:"各有优缺点吧。你的宝马开起来有驾驶乐趣,我这车更像是坐在科技产品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电动车的时代真的来了,而且来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回家路上,我想起那些曾经嘲笑"电动爹"的声音,不禁莞尔。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就像十年前没人相信手机会取代相机、MP3和导航仪一样,如今的电动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赶超并重新定义汽车。
老王昨天发微信告诉我,他打算等SU7 Pro版本上市后就换车。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宝马的电动车i系列,他回复:"雷军能把手机做得比苹果还好用,我赌他的车也能超越那些老牌车企。"

看来,不只是我和老王,整个汽车市场都在悄然变革。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