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覃倩雯
最近顾枫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他准备参加一个朋友的小孩生日宴,由于平时极少接触儿童,他始终想不出应该买什么样的礼物,既显得不失礼数,又符合小朋友的喜好。
淘宝近期推出的AI工具——AI万能搜,正好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AI万能搜”是今年8月中旬,淘宝上线的一款基于大模型的AI问答产品,支持深度思考,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提问,AI会生成一份融合了文字、商品、视频图片的“答案”,引导用户选择商品及下单。
这并不是淘宝在电商搜索领域唯一的AI新产品。雷峰网了解到,淘宝还正在灰测“AI助手”,其类似于导购员的角色,能引导用户理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并精准给出筛选结果。
虽说两款产品都处于低调测试阶段,官方没有对外宣传,但仍有被外界关注到并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认为AI不够可信、思考反应偏慢,也有人对“AI导购”的构想极为赞叹。
那么,对比其他AI大模型应用,淘宝这两款AI搜索产品真的能成为用户的智慧大脑,做好导购员角色吗?它究竟好不好用?雷峰网来测试一番。
AI 万能搜和 AI 助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AI助手和AI万能搜的本质,都是通过AI来提升用户在淘宝的搜索体验,功能上二者各有千秋,却也都能满足用户不同的痛点。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可以解决用户想买一个东西但说不清具体要什么样的、需要一个导购来帮助细化需求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更像一个私人助理,可以解决用户不知道要买什么的问题。
淘宝AI助手切中的场景就是前者,当用户不知道如何描述需求时,可以直接点击AI生成的标签,AI能够智能回答,快速解决用户商品筛选、对比等购物决策问题。
不过这款产品目前还在灰度测试中,打开淘宝在搜索框输入手机(也可以输入其他品类),会看到右下角的AI图标(如下图左),一键点击就能唤醒。当然,AI助手在商品的信息流里还内置了一个卡片式的入口(如下图右)。

从体感来说,这两个入口的设置非常用心,照顾到了不同人群的购物特点。
卡片式的入口场景,很像是用户刚进入一家服装店在裙装区驻足,导购员会马上就过来问:“你喜欢长裙还是短裙,在什么场合穿”。而AI图标的入口,则方便用户随时主动呼唤导购,如果不需要,也不会被AI导购员干扰。
在产品打开流程上,AI图标的入口是用户可以直接向AI发起多轮对话,卡片式的入口则是AI主动向用户发起三个需求的提问和引导,不需要用户主动唤起。例如,搜索“玩具 女孩”问题时,卡片式入口会依次向用户提问:希望玩具能培养哪方面能力、偏向哪种类型的玩具、宝贝现在几岁。

有点尴尬的是,测试第一个问题时雷峰网就选错了关键词,原先想选“思维逻辑能力”结果误点成了“音乐天赋”,这时系统自动跳转到了第二个问题。建议产品可以再加个右滑返回的设计,不然只能像我一样依次完成提问,进入筛选商品页面后退出提问,再回到搜索页面重新选择关键词。

相比之下,淘宝AI万能搜只有一个入口,就在淘宝传统功能“搜宝贝”的旁边。这个入口更明显,在搜索页向左滑,就能直接打开AI问答模式。
这款产品在8月份就已全量上线,和传统功能不一样的是,AI万能搜的聊天界面中设置了「深度思考」和「购物偏好」,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或关闭这两项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两款AI问答产品在具体使用场景上的表现如何。
先来体验一下AI万能搜,它主要瞄准四个核心场景:穿搭指南、送礼清单、选购攻略和口碑速览,几乎覆盖了用户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购物痛点。
简单理解就是,用户不需要大海捞针式找商品,AI万能搜可以直接给出“产品+购买攻略”。这种先讲思路再给产品链接的购物模式,把种草和购物的链路无缝衔接。
比如,当提问到“国庆去新疆玩适合穿什么衣服”,它会识别出这是一个场景化的购物需求,接着思考了10秒钟开始整合多维度信息,最终输出结构化答案。

从搜索页面可以看到AI的思考过程:先是明确新疆场景的气候特点,再细化到南疆、北疆的气候差异,不同旅游场景,接着还会在站内查询符合需求的商品数据,最终根据气候和场景需求作出推荐。
结果显示,AI万能搜基本可以精准依据用户的性别以及日常穿衣喜好提供一套解决方案,包括早晚保暖、适合出片的服装穿搭、鞋子搭配、沙漠徒步装备,甚至给出避坑提醒和搭配建议。

考虑到有时需要尝试一下不同的品味,于是第二轮测试对话里,雷峰网决定给它上一点难度,把购物偏好取消,只开启了深度思考模式。
这时,AI万能搜依然十分聪明,给出了一套完善的穿搭方案,覆盖不同温差的穿搭推荐,推荐的商品基本也都是新疆旅游的必备品。

和传统购物模式对比,用户以前至少要花1小时来回刷攻略,现在整个购物过程不到5分钟,AI万能搜通过分析、搜索把信息压缩,进而精准落到商品推荐上。
与AI万能搜相比较,AI助手的使用场景和思考逻辑与其完全不同。它主要解决的是挑选困难、缺乏决策指导等问题,帮助梳理、收敛用户的需求同时缩小商品选择范围,同时由AI提供选项的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提问门槛。
同样是给三岁女孩买礼物的需求,以输入“玩具女孩”为例,在搜索框输入具体关键词后,AI助手马上就从各个维度的场景询问用户的需求。对母婴产品相对比较熟悉的人就能发现,它完整考虑到了不同使用场景、年龄段、平时的习惯偏好、产品主题,甚至重点把玩具环保材质单拎出来。

在AI助手的引导下,雷峰网在设置问题时给出了更为明确的需求:3-4岁、生日礼物、培养创造力、过家家,要求价格100-200元,材质安全环保。
点击“帮我挑”之后,小助手大概思考了5秒钟,接着快速筛选和过滤掉不符合需求的产品,进而找到了符合喜好和需求的商品,并给出了以下答案。

不得不说,产品体验流程是很丝滑的,挑选出来的商品、价格也全都匹配。
只是体验下来,有个小地方的设计还有优化空间。在根据问题选择需求标签时,对话框里只能显示三个关键字段,不能全部显示。不过这种都是小问题,改动起来非常容易。

从结果上来看,AI助手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了雷峰网没说出口的潜在需求,非常适合有选择困难症的人,节约了挑礼物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雷峰网看了下社交平台上一些使用反馈,有用户反映使用过程中它偶尔有些Bug,会推荐不相关商品或回答生硬。这其实是AI 产品在运行初期的共性问题,后续随着大模型不断的复杂推理、多模态能力的全面提升,加上来自用户的多轮训练,相信AI 产品交付的表现会有更大的一个飞跃。
电商+AI探索的尽头: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雷锋网了解到,AI助手和AI万能搜都是淘天集团搜推团队今年打造的。两款产品的设计,一边发挥了淘宝海量数据的设施能力,另一边升级了淘宝搜索、商品推荐的用户体验。
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着淘天过去多年沉淀的AI能力正逐步落地为体验和经营引擎,电商的下半场,AI的核心价值正在被体现。
许多内测用户使用下来,会有一种感觉:淘宝的AI搜索不仅懂商品,也更懂自己,并且给出的旅游穿搭攻略、小贴士建议、应急装备等功能也都相当实用,以后只要有需求都可以上淘宝询问AI。
相比以前的传统搜索购物,淘宝不再追求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在淘宝,而是希望AI驱动的商品搜索推荐,能因地制宜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不同的建议,为用户打造专属的种草内容。
据了解,自AI万能搜产品上线以来,针对穿搭、送礼、攻略等消费场景的提问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消费者购买效率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的需求精准与细化,商品与用户实现了更精准的链接,也让许多被淹没在搜索池中的淘系中小商家开始被更多用户看见了。
客观来说,在以前的传统搜索界面上,排在前面位置的通常是一些月销特别高的商品,那些小众、细分品类的商品并不容易被查找到,但是在AI搜索的场景下,只要用户有对这类产品有需求,AI都能把相关的商品推到用户面前。
从这个角度出发,AI不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它也有可能成为中小商家重构生意模式的新起点。
只不过,站在行业视角来看,AI技术仍存在诸多局限和问题,淘宝两款AI搜索产品的发布,只是一个小的开始。
未来,它要如何同时满足数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持续创造更加高效、精准的电商搜索体验,还要兼顾千万个商家经营体验优化,是淘宝面临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命题。
但无论有多难,AI电商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