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主持召开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资讯配图9月15日上午,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关于北京市促进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全球博士后激励计划有关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殷勇,市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游钧出席。
会议指出,要聚焦首都发展所需,积极促进更多国际科技组织在京集聚发展,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注重引进与培育并举,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持续吸引知名国际科技组织在京设立代表机构。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抓好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建设,持续优化外籍人才服务体系。更好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北京在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好头,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会议强调,科技期刊是展示、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要瞄准世界一流,用好首都资源,强化央地协同,鼓励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等创新主体,在京创办更多高水平科技期刊。突出重点布局,聚焦我市科研优势和重点产业方向,前瞻布局一批战略前沿和空白薄弱领域期刊,提升学术引领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期刊出版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提升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资金规范化管理,强化组织实施和监督。
会议强调,学科专业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柱。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不断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突出分类指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分类确定发展目标,实现特色化办学。突出需求导向,加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超常规设置一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优化迭代。突出改革创新,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建好用好实践基地,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突出系统谋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会议强调,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要聚焦国家战略方向,强化工程实践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持续布局建设一批新的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和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工程师能够心无旁骛在产业一线取得成果、实现价值。
会议强调,博士后激励计划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有力抓手。要强化央地协作,形成创新发展合力,不断提高博士后站点建设水平。加强动态评估,在项目支持、编制保障、完善配套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政策措施,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博士后工作品牌。市人社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区做好属地服务保障,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多价值。
会议还审议了其他事项。
市领导李成林、孙军民、赵磊、穆鹏,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
来源:识政

往期推荐

资讯配图

国务院常务会:加快生物医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北京模式”


北京将加强未来产业全周期投入


科创“政”开讲 | 部级孵化器申报+政策宣讲会来啦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教育
more
【公益案例展】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赋能教育公平、医疗普惠与无障碍社会
2025年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产业链、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及投资风险
尹力主持召开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活动预告丨“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九期 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要立即的行动
学会动态丨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要立即的行动!“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九期成功举办
【教育】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科大讯飞聂小林:不仅AI在赋能教育,教育也在反向赋能AI
专访图灵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俞志晨:“AI+教育”产业足够大,机会还很多,要做好得“下深水”
精华版:GSV教育领域前瞻报告,解析AI驱动下学习与工作的12个关键趋势
【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这样开展
【教育】20个AI教学场景与实操指南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