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机集体「 苹果 」化?

小伊评科技 2025-09-16 23:28

资讯配图
这两天数码圈最魔幻、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小米16改名小米17,好家伙,这可是有内到外的全面对标iPhone17了。
iPhone 17、iPhone 17Pro、iPhone 17ProMax 
Xiaomi 17、Xiaomi 17Pro、Xiaomi 17ProMax
对仗极为工整哦亲,一个字符都不带差的。
资讯配图
是的你没看错,他们连字母的个数都是一模一样的,除了少了一个iPhone17Air(这种机器在国内注定是水土不服的
今天看到一个数码博主调侃的:小米的系统对IOS兼容最好;小米17的命名和苹果最像;小米的车专门对iPhone用户做深度优化;小米17的设计也完全看齐iPhone17;雷军雷总的服饰也高度对标乔布斯。
小米这是和苹果“嗑”上了。
实际上,不光是小米这样,国产其他品牌其实也差不多,比如这是目前曝光的据说是一加15真机的ID设计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Errr,看完这个设计图,大家有什么感想?我只想说,和iPhone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Deco设计亦或者是配色的选择,几乎都是照着苹果直接抄了,非常符合OPPO家Ophone的主基调。
其他还包括比如灵动岛、iOS26的液态玻璃效果等也都是安卓厂商致敬的重点,比如我最近更新的荣耀Magic OS10就致敬了IOS26的液态玻璃的效果。
资讯配图
简而言之,国产这边,几乎可以说是全品牌的都在争先恐后的“致敬”苹果;
那么有人会问了?这是为啥呢?明明前两年的国产手机发展的都不错,各种千奇百怪的差异化卖点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为啥这两年都开始摆烂致敬iPhone了呢?
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1、手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保守成为主基调,那么抄袭借鉴成功的经验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2、只搞“噱头”创新,无法兼顾体验的所谓“差异化”卖点,最终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先说第一点,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了,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再加上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整个手机行业都变得非常的保守。
而且不光是手机厂商变得保守;用户也在变得保守,从之前追求新奇的体验到追求怎么能用的时间更长,更节省成本。
在这种整体偏保守的态势下,手机厂商在设计手机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最稳妥、最不容易出错的设计来做。
其次就是,安卓终于发现,搞那些所谓的没有实质性用户提升的噱头卖点没什么用了。
比如,曲面屏,自从三星带出来之后,火不火,那是相当的火,各家旗舰几乎清一水的都是曲面屏。而且延伸出了诸如什么瀑布屏、环绕屏等等设计。
资讯配图
然而最终市场证明,曲面屏由于存在体验上的弊端,从而被市场和用户所嫌弃,目前惨遭淘汰,大家又回到了直屏的时代。
再比如前几年很火的所谓超高功率快充,也被证明是“噱头”设计,毫无价值,这几年同样回归正常状态。——比起那几秒的峰值快充功率,还是全流程的充电功率更为合适。
再比如折叠屏,经过七年的发展依旧小众,目前来看已经基本确定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了,很难真的走向大众。
作为对比,苹果这两年在创新端确实乏力,但是在体验端却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一些体验给做到相对“最优”,这也是苹果一以贯之的一个优点了。
于是乎,既然苹果这边一斤探索出了更好的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安卓手机照着抄就行了,何必再去动脑子呢?
其实,反过来说,苹果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几年苹果所谓创新基本也就是在安卓手机已经趟好的路上进行体验端的深度优化罢了
比如说,目前大火的“灵动岛”设计,早在2018年荣耀V20上就已经出现过了,叫做时间胶囊,整体解决思路和灵动岛是类似的,只不过当年适配的应用没那么多罢了。
资讯配图
再比如iPhone17系列上的VC均热板、高规格长焦、类DC调光的设计等等那也都是安卓早就用烂的东西。
说白了,在手机行业整体处于微创新和存量市场的当下,双方互相借鉴成熟的设计和功能是大势所趋。
大家也无需苛责和计较,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整个手机行业的常态了。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苹果
more
iPhone17ProMax,苹果最后一次卖9999元?
端侧AI“核战”打响:中国公司,第一次把苹果、高通逼到墙角!
曝苹果iPhone 18 Pro已打样,屏幕形态“可以期待一下”
未上市先“中招”!iPhone 17系列相机出现大故障,苹果:暂时解决不了!
库克谈iPhone 17 Pro首次引入VC均热板:或许只有苹果才能做到
安卓机集体「 苹果 」化?
库克:“VC均热板,只有苹果可以做到”
小米17未发先火!改名、副屏、硬刚苹果,这波操作太会玩了...
苹果在华销售数据持续下滑,17系列是否可以帮助实现逆转 | 区势·数码
苹果没做出来的 AI 眼镜,Meta 发布了,我在现场体验后还挺惊喜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