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尔定律时代,3D-CIM+RISC-V打造国产存算一体新范式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17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当前,AI 技术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从 AI 手机、AIPC 到云端大模型推理,再到未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然而,在 AI 飞速发展的同时,算力、能效与带宽瓶颈成为行业前行的关键阻碍,而美西方的技术禁运更让中国芯片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一大背景下,存算一体成为国产算力突破的重要手段。近日,在杭州举办的 RISC-V 存算一体产业论坛暨应用组启动大会上,微纳核芯、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知合计算、小米移动、浪潮计算机、紫光展锐、兆易创新、北京智芯、上海兆芯、安路信息、英韧科技、麒麟软件、清微智能、进迭时空、算能科技、澎峰科技、希姆计算、千芯科技、雄安安算、元石智算、尘点科技、凌川科技、新华三等企业与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确立了 “RISC-V + 存算一体” 技术的标准化路线图,旨在为国产芯片应对大模型时代的算力挑战提供核心支撑。

资讯配图
会上,杭州微纳核芯首席科学家叶乐教授作了题为《三维存算一体 3D-CIM:赋能 RISC-V AI 生态》的报告,分享了微纳核芯在三维存算一体(3D-CIM)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以及该技术如何为 RISC-V AI 生态注入新活力,助力我国芯片产业实现自主可控。

资讯配图
杭州微纳核芯首席科学家  叶乐教授

3D-CIM 助力国产算力腾飞

如上所述,后摩尔定律时代,国产算力芯片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叶乐教授在此列举了三点:


他认为,要克服这些挑战,急需发展 “基于现有国产工艺条件、突破上述关键挑战的新架构技术路线 + 开源自主可控生态” 的创新路径。微纳核芯团队经过多年深耕,提出了以三维存算一体为核心的创新技术路线,从存储与计算的融合入手,结合 RISC-V 开源生态优势,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在存算一体技术路线选择上,微纳核芯坚定采用数字域路线。相较于模拟域存算,数字域存算具备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的优势,支持高精度浮点计算与软件量化方式,更符合未来产业规模化应用需求。通过在微观层面将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融合,存算一体技术可实现张量计算的原位高效处理。

在 AI 应用中,无论是云端 AI 应用、边缘端应用,还是轻量级 AI 应用,张量计算占比均高达 99% 以上,行业急需针对张量计算的加速解决方案 —— 能高效处理张量计算的存算一体,成为破局路径之一。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的微观融合,不仅大幅缩短数据路径距离、缓解带宽瓶颈,更能显著提升算力密度与计算能效。

叶乐教授表示,存算一体的理想技术路线需考量四大因素:

综合考量各项技术的优劣势后,微纳核芯选择基于 SRAM 实现数字域存算一体。据流片实测结果显示,SRAM 存算一体在同工艺下的算力密度相比传统架构提升 4 倍;经多次流片验证,其在 22nm 工艺下可实现传统 NPU/GPU 路线在 7nm 工艺下相当的算力密度;与传统 NPU/GPU 路线相比,计算能效提升 5-10 倍。此外,微纳核芯的 SRAM 存算一体芯片基于全国产供应链,且相比 7nm 芯片成本降低 4 倍。目前,微纳核芯已完成 SRAM 存算一体全栈软件栈的初版设计,涵盖仿真器、指令集、算子库、编译器及软件栈。

叶乐教授指出,微纳核芯 SRAM 存算一体之所以能实现上述优势,离不开 3D-CIM 技术的支撑。为进一步突破带宽瓶颈,微纳核芯引入 3D 近存架构,构建 3D-CIM。该架构将存算一体计算芯片与 DRAM 存储芯片进行三维堆叠,如同为数据搬运搭建 “专属电梯”—— 大模型参数存储在上层 DRAM 中,调用时可直接快速传输至下层计算芯片,大幅提升数据带宽的同时降低传输功耗。这种创新架构实现了存算一体与近存计算的完美融合。

RISC-V 与 3D-CIM 的融合

那么,在这一创新体系中,RISC-V 架构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回归前文提及的国产算力芯片挑战,在软硬件生态瓶颈方面,国内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即便拥有先进芯片,编程与使用仍存在诸多困境,例如算子库需持续演化、应用迁移难度大等。而异构融合 AI 计算借助 RISC-V 生态体系,通过标准架构接口与编译链开展软件开发,可有效克服这一难题。

当然,RISC-V 架构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叶乐教授在演讲中提到:“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单一存算一体技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存算一体虽能高效处理张量计算,但在标量计算与计算完备性上存在短板,且面临编译难题。而 RISC-V 作为开源、灵活的指令集架构,恰好能弥补这些不足。”

为此,微纳核芯创新提出 RISC-V 与存算一体的异构融合架构:用存算一体模块处理 99% 的张量计算,充分发挥其高算力密度与高能效优势;用 RISC-V CPU 处理 1% 的标量计算,保障计算完备性。在此基础上,微纳核芯还扩展了存算一体专用指令集,覆盖卷积、全连接、Attention 等主流张量算子,兼容 INT4、FP8、BF16 等多种数据格式,实现与 RISC-V 标准指令集的协同。通过统一的抽象算子库与扩展编译器,微纳核芯的 SRAM 存算一体芯片成功接入 RISC-V 开源生态,解决了存算一体的软件生态难题,为技术产业化扫清障碍。

在产品规划上,叶乐教授透露,微纳核芯计划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芯片流片,第三季度向手机、PC 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送样,率先布局 AI 手机、AIPC 等端侧大模型应用;中期将联合国产高性能 CPU,推出 3D-CIM 芯片解决方案,有望绕过甚至超越英伟达现有方案,进军云端大模型市场;远期则瞄准具身智能领域,为 AI 机器人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RISC-V 摩尔定律
more
无锡,芯动未来!《RISC-V 2030》报告发布,共绘全球计算新篇章
RISC-V盛会,日程曝光
思尔芯邀您共聚ANDES RISC-V CON Beijing 2025
奕斯伟计算 RISC-V MCU 获车规证
Imagination黄音:graphic将成为RISC-V生态关键增长点
芯科集成助力RISC-V车规芯片的创新与突破 | 盖世汽车2025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
RISC-V,冲进DPU赛道
隼瞻科技亮相2025中国 RISC-V 生态大会,解锁端侧AI专用处理器敏捷开发新范式
两部门:聚焦芯片突破,CPU、光芯片、RISC-V 生态同步推进(附全文)
芯报丨RISC-V芯片厂商蓝芯算力完成亿元级新一轮融资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