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回复【低空经济】获取原文件一、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三级协同+双轮驱动1. 国家战略定调顶层设计聚焦 “安全监管+基建+产业培育” 三位一体,2024年《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构建统一市场。政策主题增速最快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站、起降场)与 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税收优惠)。2. 地方抢滩布局21个省级行政区已出台专项方案,2027年目标产值:广东、浙江剑指 3000亿;北京、湖北、山东瞄准 1000亿。区域分工鲜明:东部引领(京沪粤:技术/制度创新)→ 中部承接(鄂豫皖:制造集群)→ 西部突破(川陕滇:空域试点+场景应用)。二、企业生态:小微主体主导,区域集聚凸显1. 空间分布95%企业集中于 19个国家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占全国60%。企业数量TOP5城市:北京、深圳、西安、成都、上海;广东独占4席(深广珠莞)。2. 产业链特征无人机生产商:广东、江苏、山东为产业高地,小微企业占比超60%,市场格局未固化。运营服务商:全国广泛分布但“小而散”,大型企业仅占0.4%,亟需龙头整合。三、资本网络:政府基金成关键推手1. 投资活跃度2020-2024年,2694家低空企业对外投资8346家企业,形成 “北京-深圳-上海” 核心投资三角。重点领域:科技服务(30%)、制造(20%)、商务服务(14%)[1]。2. 融资风向标政府基金主导:47.15%资金投向企业扩张期,35.97%支持成长期,偏好 A轮/B轮(占比近60%)。区域融资力:北京(超900起事件)> 深圳/上海 > 西安/成都(西部崛起)。四、创新工具: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拳”地方通过四大工具破解资金瓶颈:1. 专项债:支持基建(如通用机场、导航系统)2. 产业基金: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例:eVTOL制造单项目最高补贴3000万)。3. REITs/PPP: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民资参与4. 绿色金融:覆盖航空电动化、低碳技术。结语:万亿赛道进入爆发临界点低空经济已形成 “政策定方向、地方抢落地、小微闯技术、资本助扩张” 的闭环生态。随着空域改革深化与应用场景破圈(物流/文旅/应急),叠加资本持续加注,中国有望在全球低空竞赛中率先撞线。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低空经济投融资地图2025》完整报告涵盖6大章节、30+城市排名及企业图谱,后台回复“低空经济”获取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