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国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清洁能源装备多种产品产量同比明显增长,正在加速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今年前7个月,太阳能电池产量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6%。不仅如此,清洁能源装备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高达89.9%。同时,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也广泛服务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发展,前7个月,我国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人表示,面向“十五五”,我国将深化清洁能源装备创新体系,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徐念沙:我们将系统推进燃气轮机、新型储能、氢能装备、智能变电站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目标到2030年,在400兆瓦级重型燃机、液氢储运装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重大跨越

清洁能源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了重大跨越。

四川德阳是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主要生产基地,我国每4度电中就有1度源自“德阳造”装备。其中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德阳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00余户,全国70%的气电机组、60%的核电机组、40%的水电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都在德阳研发制造。

这几天,东方汽轮机的G50重型燃气轮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总装,即将下线发运。
东方汽轮机科技管理部副部长 文圆圆:我们自主燃机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这些核心技术攻关将为我们未来自主燃机真正走向成熟化、商业化,具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四川德阳,前不久,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完成机器人焊接,转轮完工后,将应用于西藏大唐扎拉水电站。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王钊宁:以前焊接它是人工焊、手工焊,合格率要低一些,现在全部机器人焊接,一次合格率基本上能够做到99%以上。

在山东荣成,这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目前已经安全稳定运行了近两年的时间,机组的可利用率达到75%,设备国产化率达93.4%。后续企业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改进可靠性,实现设备等技术全面自主可控,将机组的可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中国华能集团核电事业部主任 潘风国:整个这个工程首次应用的设备有2200多台套,其中新研发的设备有660多台套,对核电来讲,现在设备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卡脖子的东西越来越少,对于我们国家实现科技创新,实现能源的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浙江安吉,两台国内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机组正在进行首次点火前的调试准备,单机容量达到843兆瓦。国家能源集团表示,通过国产化的系统性整合,机组发电效率可达64.15%,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项工程力争年底前投入运行。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安吉电厂生产准备部主任 季宏伟:据测算,建成后安吉电厂两台机组最高可实现全年发电量约70亿度,能满足60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6万吨,节约标煤约67万吨。
清洁能源装备
从出口向产业生态输出转型

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跨越,在国际市场上,也正在实现产品出口向产业生态输出转型。

这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参建的柬埔寨上达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日前取得新进展,在已有的两座水电站的基础上,将再新增一座10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
国机重装副总工程师 郑建能:它是为了支持柬埔寨清洁能源上网所需要的一个调峰的水电站。这个抽水蓄能电站建成之后,可以支持柬埔寨清洁能源的梯级开发并上网。
屏蔽泵是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环境的清洁能源装备,研制难度极大。在东方电机,他们为欧洲一家化工企业生产制造的屏蔽泵产品已经生产完毕,发往欧洲。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王钊宁:我们高端屏蔽泵这次成功完成欧洲用户制造验收,标志着我们技术体系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包括我们的标准体系。
当前,头部企业正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世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徐念沙:我们推动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服务综合输出的转型。积极推进中欧在碳足迹、绿色认证等领域标准互认,并筹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联盟,扩大全球市场合作。
标准引领 中国清洁能源装备“装备世界”

清洁能源装备涵盖水电、风电、光伏、核电、氢能、生物质能装备、清洁高效燃煤装备以及新型储能、智能电网、高效输变电等核心领域。我国清洁能源装备得到快速发展,标准的引领至关重要。
正在举办的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十大标准》《全国发电设备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等一系列新成果集中发布。

以风电为例,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在国内标准制定上,制定和修订了64项涵盖风电装备设计制造、风电场建设、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的标准,这些标准有效规范了行业发展,提高了风电产业的质量和安全性。
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任君:“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紧扣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风电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关键五年,也是风电标准体系迭代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人同时表示,截至目前,我国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标志着清洁能源装备领域从“市场换技术”向“技术输出标准”的转型。我国清洁能源装备领域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与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