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传统车企们在“含华量”上你追我赶。
最新消息,广汽集团与华为将官宣合作进一步升级,“华望汽车”或将采用全新品牌命名,华为则将在产品定义、智能座舱、销售服务等领域全面参与并掌握主导权。

图源:微博
目前,华望汽车规划了两款车型,一款轿车与一款SUV,动力形式包含了纯电与增程。
除了华望汽车以外,华为还被曝与广汽丰田加深了合作。
9月16日,财联社爆料,华为车BU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将升级,两年内有三款新车落地。
其中,铂智7将于明年上市并将成为首个搭载华为鸿蒙座舱5.0的合资车型,动力电池与智驾系统则分别来自于比亚迪、Momenta。此外,2027年推出的两款车型会全量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新能源冲击下,广汽集团、广汽丰田纷纷牵上了华为的手。外界看来,当初广汽想要牢牢把握的“灵魂”,现在还是放下身段交出去了。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广汽最终还是交出了灵魂”这件事。
去年,广汽与华为上演了一出“世纪大复合”,可谓惊呆众人。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1月30日,广汽与华为签署深化深化合作协议 ,明确将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且采用一种与此前华为合作车企“截然不同”的形式来推动。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网透露,目前华为内部与广汽合作的业务负责人是靳玉志,与余承东所领导的智选车业务(即“五界”)是分开的。
今年3月,华望汽车成立,由广汽集团投资,目标直指30万元级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正式面世。

图源:企查查
上个月,广汽埃安对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增资后广汽集团直接控股71.43%,通过广汽埃安间接持股28.57%。
前不久,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还亲赴深圳与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握手交流,晒出合影并直言“期待双方合作项目首款产品尽快上市”。

图源:微博
其实,早在2021年,广汽便和华为有过牵手,这次共同推出“华望汽车”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重归于好”。
2021年7月,广汽集团高调宣布了与华为联合开发AH8车型,计划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与华为CCA计算架构的中大型纯电SUV,预计总投资7.88亿元,2023年底量产。
然而,合作不足两年突生变数。
2023年3月,广汽集团突然公告:AH8项目由“联合开发”改为“自主开发”,华为退居供应商角色。
对于这起“分手”,广汽的解释是“自主开发更灵活,可优先保障盈利”。
但业内看来,主要原因是华为HI模式要求车企深度参与技术适配,这种“强势的主导权”与广汽内部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权相悖。
不过,保留自主权,避免“给别人打工”也意味着错过最佳进场时机。
2024年,广汽销量减少20%,净利润暴跌72%,引以为傲的广汽埃安虽然扛起了新能源销量大旗,却被贴上了“网约车”标签,C端市场非常疲惫。
2025上半年,广汽集团累计汽车销量为75.53万辆,同比再度下降了12.48%,较2024年上半年销量减少了10.77万辆。广汽埃安这一新能源业务,也在延续2024年销量下滑的趋势,今年上半年销量为10.87万辆,同比减少了13.97%。
另一边,鸿蒙智行的生态不断扩张,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上汽(尚界)纷纷牵上华为的手,“鸿蒙五界”品牌覆盖了20万-100万元市场。
而今来到2025年,对于广汽来说,再不借力,恐彻底失去高端新能源市场入场券。于是,可以看到,近期广汽和华为的合作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
8月8日的召开“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上,广汽还喊出了“首战必胜”的口号。
合作的产品“华望汽车”的命名也很值得细品。“华”是“华为”,“望”则是“引望”,取名中没有任何广汽本身的元素。
不过,广汽本身就拥有广州华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因此选择沿用“华望”这一商标也有一定道理。
总之,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不同往日,广汽一改常态,选择和华为勾肩搭背、深度绑定,那么,孤注一掷的新车究竟能否成为广汽的“救赎”,市场将给出答案。

目前,各大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有三种模式。
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作为一级供应商向车企提供激光雷达、芯片等硬件产品,比如广汽、上汽旗下部分车型就采用了华为的相关零部件。
二是HI模式,华为的参与程度较深,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案例有和长安汽车合作的阿维塔、和东风汽车合作的岚图、猛士。
2025年,HI模式升级为新模式“HI Plus”,合作程度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强调技术共创,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研发,但车企仍保留主导权。
此次华望汽车,外界看来也属于HI PLUS模式,这一定程度上符合广汽一直以来的坚持。
三是智选模式,也是目前最广为熟知的“鸿蒙智行五界”: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上汽(尚界)。智选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研发、营销及渠道销售,也意味着车企需要让渡更多的主导权。

图源:微博
那么,华为为何成为传统车企纷纷押注的“救赎之道”,最直接的指向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渗透率5.4%。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四年的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翻了近十倍。伴随着年轻消费力的崛起,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了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因素。
传统车企的优势是供应链体系成熟、整车经验丰富,但在“软件定义车辆”的大背景下,传统逻辑很难快速适应日新月异的智能化需求。
短期内,不找到一个强技术方进行合作,意味着不仅仅是错失迭代时机这么简单,很可能面临着丧失巨大市场份额的风险。
而华为的优势就在于,在芯片、算力、通信和 AI 算法上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并且擅长软件生态的构建和快速迭代,能够通过平台化模式让功能快速上线并持续优化。
于是,“取长补短”的合作就此诞生。
可以说,这是解“燃眉之急”的及时之策,也可以说是新能源浪潮下审时度势的无奈选择。
不过,长远来看,不排除传统车企进军自研智驾与智舱的可能。
综上,对于广汽而言,华望汽车承载的使命是重大的,至于它能否成为广汽成功破圈的窗口,我们静候佳音。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