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要给建筑 “体检” 立规矩?
建筑外围护系统作为建筑物的 “保护壳”,涵盖幕墙、外墙饰面、保温层等关键结构,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与能源效率。然而传统检测模式长期面临三大痛点:人工高空作业风险高、肉眼排查难以识别内部空鼓等隐性缺陷、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且精度不足。某老旧小区外墙检测数据显示,人工 3 天才能完成的排查任务,智能检测装备仅需 6 小时即可精准完成,且能锁定 0.1 毫米级别的细微裂缝。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牵头制定专项技术规范,旨在建立一套覆盖检测技术、设备要求、数据处理的统一标准,填补行业技术空白。作为 “苏州市低空经济领航企业”,中飞遥感凭借在低空遥感与智能检测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成熟的全流程服务能力,成为标准编制的重要力量。

以技术积淀 + 服务体系,为标准注入 “中飞智慧”
参与标准编制并非偶然,而是中飞遥感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的双重体现。一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智能检测装备,融合 4K 高清摄像、毫米波雷达与自研飞控系统,可实现建筑立面的三维快速建模与精准数据采集,技术优势与标准核心条款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中飞遥感已构建 “前期咨询 - 现场检测 - 数据诊断 - 方案输出 - 后期运维” 全链条服务体系,能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切实解决客户需求的服务价值,这也为标准编制提供了丰富的实战视角。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中飞遥感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与服务案例,重点贡献了三大技术方向的实践成果:
- 安全作业规范
基于无人机避障与恒定距离飞行技术,提出 “非接触式检测作业安全阈值”,彻底规避传统高空作业风险; - 缺陷识别标准
将实战中验证的裂缝、空鼓识别算法参数融入规范,明确红外热成像温差定位的精度要求; - 数据处理流程
参考自身 “采集 - 传输 - 分析” 全流程智能化经验,优化标准中数据同步与报告生成的技术指标。

该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搭配中飞遥感等企业的全链条服务,将推动建筑检测行业迈入 “精准诊断 + 高效服务” 时代,其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 对企业
明确检测设备、技术与服务的合规标准,降低研发与应用成本,中飞遥感等技术领先且服务完善的企业,将依托 “技术 + 服务” 双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 对行业
加速淘汰落后检测模式,推动智能装备、AI 算法与标准化服务的普及应用,预计可使行业整体检测效率提升 5 倍以上,服务响应周期缩短 60%; - 对社会
通过 “精准检测 + 定制化解决方案”,从源头遏制高空坠物事故,同时助力建筑节能改造,单栋建筑年均能耗可降低 15%-30%。
目前,中飞遥感的 “技术 + 服务” 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安全监测等领域。在苏州某商业综合体幕墙检测项目中,公司不仅通过三维建模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成功定位 3 处隐藏的结构胶老化区域,还基于检测结果输出定制化维修方案,并提供后续 3 次定期复检服务,形成 “检测 - 解决 - 保障” 的闭环服务,提前排除脱落风险。这些实践案例正成为标准落地与服务赋能的生动注脚。
不止于参编,更要做标准与服务的双践行者
参与制定标准、构建服务体系是责任,更是新起点。未来中飞遥感将从三方面推动标准与服务深度融合:组建专项技术与服务团队,为行业提供 “标准解读 + 实操培训 + 服务流程指导” 一体化支持;升级检测装备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性能、服务效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联合产业链伙伴开展 “标准试点工程”,输出 “标准化检测 + 定制化服务” 的可复制解决方案。

扫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