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具身智能之路:底色、方法论、竞争策略与边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0 17:41

在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的浪潮中,具身智能成为打通AI能力与现实价值的关键枢纽。918日,华为在《智能世界2035》报告中,罕见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核心,系统勾勒了具身智能的发展蓝图,在华为的构想中,具身智能并非指某个单一技术突破,而更多是融合AI、感知交互、计算存储、通信网络与能源技术的一套综合体系,更是通用人工智能(AGI)落地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


在华为未来的蓝图中,智能机器人不仅能承担家务劳动,还将提供情感陪伴,显著提升居家的幸福感,预计10年后,中国家庭将超过90%拥有智能机器人。与此同时,人类将逐渐进入全息生活空间的时代,家庭场景将迎来一场由技术驱动的沉浸式变革。在企业领域,由AI Agent驱动的自主决策组织将重塑生产范式。据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应用率超过85%AI可提升劳动生产率60%,产品缺陷率降低至0.05%以下。


本文试图从技术底色到落地方法论,从竞争策略到场景扩张,再到对发展边界的清醒认知,拆解华为的具身智能之路鲜明特征。

 


资讯配图


具身智能的战略底色:核心定义与战略定位


华为对具身智能的认知,始终围绕AI走向物理世界这一核心展开,其底色可概括为三维定位,构成了华为布局具身智能的基础认知框架。


不同于纯软件形态的生成式AI,华为将具身智能定义为拥有实体身躯与实时互动能力的智能形态,是跨域融合的物理AI载体它融合了视觉-触觉-语言-动作模型(VTLA)、世界模型、感知交互(触觉传感器、脑机接口)、计算存储(仿生计算、边缘计算)、通信网络(5G/5.5G)与能源技术(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多领域技术,本质是AI技术与物理实体的深度耦合。例如,智能机器人需同时具备VTLA模型的多模态理解能力、边缘计算的实时响应能力,以及固态电池的长效续航能力,才能完成家庭场景的复杂任务。


其次,在华为的AGI演进逻辑中,具身智能是连接虚拟认知与物理行动的关键桥梁。报告明确提出,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必由之路,而具身智能正是AI感知-认知-决策-行动闭环的物理载体它能让AI像人类一样通过身体感知环境、在互动中学习,解决通用大模型困于概率统计、缺乏物理推理的痛点。例如,AlphaFold依赖电子显微镜的蛋白质数据实现突破,而未来具身智能可通过工业机器人的实时操作数据,让AI掌握复杂制造工艺的物理规律。


资讯配图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下,华为同样将具身智能视为驱动千行百业AI原生重构的核心力量,而非单纯的技术补充。它不仅是执行工具,更类似一种能深入行业机理、融合物理模型与专业知识的行业级大脑这种定位决定了华为的具身智能落地不局限于消费端,而是关注产业端的效率革命。


具身智能路径方法论:架构分层+分域演进


华为整体战略下,公司不会短期直接切入具身智能,其实现具身智能的方法论,主要围绕技术架构分层与分领域阶段突破展开,形成了底层技术筑基-中层场景验证-顶层生态协同的落地路径,避免了技术空转或场景脱节的问题。


华为将具身智能的底层技术架构拆分为六大核心模块的协同创新整体构建了感知-决策-行动-支撑的全链路技术架构,每个模块均有明确的技术突破方向,以及具体的指标,华为把关最终技术的考核。


例如在认知核心层面,主要以视觉-触觉-语言-动作模型(VTLA)与世界模型为核心,前者实现多模态信息的统一理解,后者模拟物理世界规律;例如在感知交互方面,需要突破触觉传感器、脑机接口、超高清摄像头等技术,让具身智能精准感知环境;例如在计算存储方面,重点是采用仿生计算、边缘计算、超分辨三维存储,解决实时决策与数据留存的矛盾;通信网络层面,主要依托5G-A/5.5G的高可靠低时延特性,实现多具身智能体的协同;能源支撑层面,主要针对不同场景突破能源技术机器人采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1000Wh/L还有例如安全保障层面,需要融入量子加密、AI安全治理,确保具身智能的可靠运行。


资讯配图


在执行路径上,华为制定了分领域演进的路径,认为具身智能会逐步从技术验证过渡到规模商用的阶段。华为具身智能的扩张路径,遵循从核心场景突破,再向全行业渗透的逻辑,核心是以三大领域为锚点,带动产业链升级,目前已形成清晰的扩张蓝图。


为此,华为并未追求一步到位的具身智能,而是按应用场景的技术成熟度,制定了分领域、分阶段的演进路线,核心覆盖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三大场景,定下了20252030年、2035三阶段目标,其认为这种分阶段落地的方法论,既避免了技术超前于需求的资源浪费,也通过工业场景的验证反哺技术迭代如工业机器人的协作算法可迁移至家庭场景。


因此短期来看,目前华为人形机器人计划面向的客户依然是工厂和商业个人。在工厂类客户中,能源行业如煤炭、石油、石化、电力等有零散的定制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方面,华为已经乐聚合作探索相关人形机器人的赋能业务。人形机器人后期主要目标是教育型以及家庭医疗护理老人照顾方面,这被华为认为是未来的蓝海和重点。


竞争策略:以差异化生态构建壁垒


华为认为,在全球具身智能竞争中,需要谨慎避免陷入技术参数竞赛,而是更多通过生态协同、数据差异化、端云融合三大策略,构建独特竞争优势,核心是不做单点冠军,做生态枢纽。报告提出,具身智能的核心矛盾是复杂任务的算力需求与物理交互的低时延需求,需要平衡算力强度与响应速度因此提出端云协同的架构策略


云侧主要承担大模型训练、复杂任务规划,依托华为云的智算中心提供EFLOPS级算力,处理PB级多模态数据;端侧主要部署边缘计算芯片,负责实时响应、本地数据处理,降低云端依赖与通信成本。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纯端侧算力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纯云侧时延过高的缺陷,例如在智能驾驶中,端侧处理激光雷达的实时障碍物数据,云侧则优化长期路线规划,两者协同实现安全与效率兼顾。

 


资讯配图


华为敏锐地发现,具身智能的核心数据需求与通用大模型截然不同通用大模型依赖网络上的海量通用数据,而行业具身智能需要的是罕见事件数据如工厂的灾难性故障、医疗的罕见病例。因此,华为的竞争策略之一是联合行业伙伴构建垂直数据平台。例如与制造企业合作,采集设备的故障数据,训练具身智能的故障预测模型与医疗机构共建仿生设备交互数据库,提升具身智能的人机适配性。这种行业定制化数据策略,可以让华为具身智能在垂直领域的精度远超通用大模型形成差异化壁垒。


华为深知,具身智能涉及跨产业、跨国家的协作,因此提出开放生态策略,核心是输出工具平台,共建行业标准华为希望成为“卖铲人”角色通过开放技术工具提供具身智能开发套件,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开发门槛最终基于华为的开发平台快速迭代算法报告指出,华为也将联合行业组织制定具身智能的接口标准,避免碎片化生态,最终与高校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研发资源实现全球合作研发。这种开放生态策略,有望让华为从技术提供者转变为生态组织者,通过伙伴的力量覆盖更多场景,形成众人拾柴的效应。


边界:清醒认知技术与商业局限性


华为在布局具身智能时,并未回避发展中的边界问题,这主要是技术瓶颈与商业限制的挑战。


技术边界上,具身智能实现精细操作与触觉感知依然是卡脖子难题目前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瓶颈集中在物理交互的精细化与环境适应的泛化性。虽然智能机器人工业场景的搬运、分拣已成熟,但家庭场景的精细操作如厨房切菜、衣物折叠仍难以实现,核心是手部自由度与触觉感知能力缺陷,原因在于感知精度不足,世界模型难以预测人类的非理性行为,需突破多模态融合的实时推理能力家庭机器人的续航问题也在报告中被提及,华为认为这可能需要突破24小时才能保证机器人的基本运行效率,华为虽布局固态电池、光储融合,但仍需产业链协同突破

 


资讯配图


同时,如果具身智能直接与人类物理交互,由于缺乏统一交互标准以适配个性化需求,伦理安全风险必然远高于纯软件AI,华为将AI向善作为不可逾越的边界,同时提到数据隐私责任界定问题,其认为端侧如何处理敏感数据在具身智能体中嵌入安全护栏都是较大问题,可能仍需要设置禁止接触人体要害部位的硬件约束才能保证具身智能真正进入家庭,但在此之前,可能仍需联合行业制定具身智能事故责任框架,明确厂商、用户、算法的责任划分才能真正推动具身智能的普及。


虽然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实现角色跃迁华为承认,这些技术瓶颈需510年的迭代,同时,也因为华为的核心优势在机器人大平台和大脑方面在全球贸易收紧趋势下,全球能做机器人大脑赋能的企业较少,除了英伟达之外寥寥无几,这使得目前华为合作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伙伴越来越


华为的想法很明确,人形机器人达到通用型水平可能需要710年不断升级但因为人形机器人对于算力、大模型、数据有着刚需未来全世界做机器人的企业可能会使用英伟达或者华为大脑做大脑赋能的蛋糕要远大于直接做机器人硬件,未来华为英伟达一样创造软环境,帮助机器人在软环境里学得更快,而不是依赖硬件实体环境,从而降低成本


根据目前的技术迭代,华为可能会构建很多泛化算法生态赋能支持合作伙伴能源源不断产出新的想法与创意,华为通过合作伙伴生态,一方面能基于模型样本数据越来越精确,生态赋能的蛋糕更大另一方面,未来还会和硬件厂家联合研发配套芯片等,而硬件如激光雷达、力矩传感器等完全可以让车企做OEM代工联合开发和孵化也能获得更多可能性。


这种做法避免了做硬件重资产投资,做迭代增值服务也可以持续、更快地获得更多费用这综合起来使得华为的商业边界非常清晰,即避免过度承诺消费端场景,聚焦工业等半结构化场景快速赋能合作伙伴

 


资讯配图


结语:华为具身智能的长期主义底色


从《智能世界2035》的蓝图中可见,华为的具身智能之路并非激进的技术冒险,而是尝试稳扎稳打,以物理世界需求为锚,以生态协同为翼,以风险可控为界的长期主义实践。它的底色是AGI落地的物理载体,方法论是分阶段技术迭代,竞争策略是生态枢纽构建,扩张路径是核心场景带动全行业,而边界认知则体现了技术局限以及伦理上向善的责任感。


未来十年,华为的具身智能之路,透露出的关键思考在于,如何平衡技术突破的速度与生态成熟的节奏,这需要保证既不因技术瓶颈而停滞,也不因追求速度而忽视伦理与安全。


正如华为在报告中所言:技术作为驱动人类文明跃迁的引擎,其根本在于融入生活、家庭、企业与环境,以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更温馨的家庭、更高效的企业和更可持续的环境。


这或许正是华为具身智能之路的核心逻辑:技术服务于人类,而非反之。


公众号回复:华为2035,即可免费获取该份报告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机器人大讲堂-客服(19560423866,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资讯配图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盈连科技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 九号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小笨智能 | 机器姬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智身科技 | PNDbotics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视比特机器人 星海图 月泉仿生 | 零次方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凌云光 元客视界 璇玑动力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Xynova曦诺未来 | HIT华威科

教育机器人企业

硅步机器人 | 史河科教机器人 | 大然机器人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华为
more
追觅Space天文级摄影手机正式官宣!要跟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股份/携程被约谈/追觅CEO:手机跟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华为AI芯片计划全盘托出!全球最强超节点+超级集群,未来2年全面领先
广汽有希望了!联合华为发布新品牌,退休老总被带走调查
国产Nano Banana,融资数亿!百度蚂蚁华为都投了
华为鸿蒙HarmonyOS 6,“NEXT”没了
华为又有大动作!和广汽成立新品牌,这次不带“界”
芯报丨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三年发展路线图
【硬件资讯】国产算力芯片发展——华为公布昇腾芯片路线,龙芯首款GPGPU研发完成,头部科技企业全面适配国产芯!
最全!一文看懂华为昇腾芯片和超节点最新演进路线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