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产业链韧性重构的双重张力下,化工供应链正处于“深度脱碳—数字孪生—可持续金融”三重范式转换的历史节点。欧盟CSRD、美国SEC气候披露新规、中国三大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指引以及穆迪将ESG纳入信用评级的连锁反应,正使化工物流与供应链的ESG议题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有鉴于此,2025全球化工供应链(中国)峰会期间,主办方将协同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联合首发《2025全球化工物流与供应链ESG报告》,打造专属于化工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ESG趋势分析与深度洞察,同时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收集,隆重揭晓全球化工物流企业ESG排名TOP20企业。以下是此次报告的内容提要,敬请期待。
报告大纲
一、全球宏观趋势与需求洞察

1.1 全球化工产业链再平衡:从“全球化”到“区域化”
1.1.1 贸易流重构:中美欧关税、制裁与长臂管辖清单的连锁反应
1.1.2 产能转移地图:北美、中东、东南亚“三极”崛起对物流节点的影响
1.1.3 关键原料供需缺口与运输距离拉长
1.2 供应链韧性跃升为首要KPI:库存前置、双源供应、动态路由
1.2.1 库存前置:用“航程”替代“天数”
1.2.2 双源供应:合规门槛决定供应商数量
1.2.3 动态路由:周度航线决策常态化
1.3 ESG监管强化:从自愿披露到“不披露就出局”
1.3.1 政策提速:ESG全球强制披露立法
1.3.2 资本闸门:融资契约结构逆转的逻辑闭环
1.3.3 企业应对:从单点合规到全链治理
二、化工物流企业ESG表现评估分析
2.1 评估体系与数据来源
2.1.1 评估体系概述
(现有评估体系分析)
2.1.2 评估指标
2.1.2.1 环境指标
2.1.2.2 社会指标
2.1.2.3 治理指标
2.1.3 数据来源
(调研问卷设计说明及化工物流企业ESG排名TOP20选取说明)
2.2 评估方法及数据测算
2.3 评估分析
2.3.1 行业ESG整体表现
2.3.1.1 评分总体情况
2.3.1.2 企业排名情况
2.3.2 环境维度(E)分析
2.3.2.1 得分分布
2.3.2.2 重点指标表现
2.3.3 社会维度(S)分析
2.3.3.1 得分分布
2.3.3.2 重点指标表现
2.3.4 治理维度(G)分析
2.3.4.1 得分分布
2.3.4.2 重点指标表现
三、化工物流优秀企业案例
有意参与此次ESG排名评选的物流企业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并提供企业ESG相关的披露材料。我们也会遴选出化工物流行业优秀的企业案例和实践,并在此次报告中呈现,以供行业参考和学习。

报告主讲人简介
郝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主任;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ISO/TC297 AHG2 召集人、ISO/TC297 国内技术对口负责人兼中国专家组组长、ISO/AWI 25403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
郝皓,博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主任,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97(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国内召集人兼专家组组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委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7)委员。他是“逆向物流-X”实验室的创始人,“第五利润源”理论和“RLOM”主动式逆向物流模式的提出创立者。全球物流领域首个ESG国际标准的提出者和项目负责人。
郝皓教授拥有超过15年在全球500强跨国企业从事供应链及运营管理工作的实务经验。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上海市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6项,主持企业委托课题3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ISO/NP 25403:Innovative logistics - ESG for logistics - Framework and factors等国际标准(ISO)6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含SCI/SSCI检索),专著4部,译著1部,获授权国际和国内专利10项(含德国、英国等),软著12项。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 国家工博会“优秀展品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宝供物流奖”、“上海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关于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
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以下简称“中心”)于2021年10月21日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由上海市政府授牌。
中心紧密对接国家重大物流与供应链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化工、装备和电子电器行业的绿色低碳物流与供应链、循环产业与逆向物流等数智化转型与标准化的现实问题,致力于构建具有绿色低碳与数智化融合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打造物流与供应链数智化与标准化的“智库”与“技术赋能平台”,首创“智慧RLOM云平台”。
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的建设对于加强物流标准有效供给,强化物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物流标准国际化,以更加灵活高效和便捷的方式助力上海市物流行业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心主任郝皓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已主持完成多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包括5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上海市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及3项企业联合标准。同时,获批立项的在研国内外标准近10项,其中牵头制定的逆向物流、动力电池双碳建设、低碳供应链领域首个国家标准,以及我国首个ESG行业标准,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心的核心作用,更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标准空白。此外,中心主任郝皓教授带队承担了1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块链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生态系统构建及治理研究”为典型代表),以及38项企业委托课题;发布了《中国物流上市企业ESG 评价报告》;获授权国内外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2项;荣获由科技部批准的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二等奖共计6项,还曾斩获国家工博会“优秀展品奖”和宝供物流奖等重要荣誉。
在国际上,2024年11月,中心主任郝皓教授牵头团队提出的“创新物流—物流ESG—框架与要素”(Innovative logistics - ESG for logistics - Framework and factors)国际标准项目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44 成员国投票,成功立项(编号:ISO/ NP 25403),这是我国首次主持制定ESG国际标准。同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97 第八次全体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会议一致同意设立“退役动力电池收集和运输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used traction batteries)”AHG2 特设工作组,郝皓教授通过表决被正式任命为ISO/TC297 AHG2特设工作组的召集人。除此之外,团队还牵头国内企业和高校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97(废弃物收集与运输管理)的4项ISO国际标准的制定,实现我国在ESG、废弃物等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发出了中国强音,取得了国际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