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全球供应链:马来西亚产业发展洞察

盖世汽车社区 2025-09-23 07: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汽车制造国之一,也是该区域的汽车出口中心,与泰国并称为“东盟两大汽车产业基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交通和港口物流便利,便于整车和零部件的跨境运输与出口。其汽车工业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相比泰国高度外向型的出口导向,马来西亚更注重内需市场,并通过国家汽车政策(NAP)推动本土品牌、绿色技术和高附加值零部件的发展。


根据盖世全球汽车产业大数据系统,2024年,马来西亚乘用车注册量约为74.7万辆,稳居东南亚前列,显示出较强的区域生产能力。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超过70万人,拥有约350家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多元化的产业生态。


资讯配图


在汽车零部件贸易方面,马来西亚呈现“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2024年零部件及配件出口额约为59.8亿林吉特,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台湾和美国等地,出口目的地相对分散;进口则集中在中国、泰国、日本、德国和印尼等主要汽车制造国,用于补充国内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需求。


总体来看,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内需驱动与外向拓展相结合,本土品牌与跨国车企相结合,整车制造与零部件配套相结合。这种格局既保证了本地市场的稳定,又为参与区域及全球供应链提供了良好基础。


本土车企占据优势,市场竞争激烈


马来西亚拥有两大本土汽车制造商——宝腾(Proton)和第二国产车(Perodua),二者在市场定位、技术合作和产品策略上各有侧重。宝腾成立于1983年,是马来西亚最早的国家汽车公司,曾一度主导国内市场。早期其车型主要依托三菱汽车技术,近年来则与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吉利控股集团持有宝腾49.9%股份,双方共享平台与技术,共同开发新车型。宝腾的产品覆盖轿车、SUV和MPV等多个细分市场,以中型和大型车型为主,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在吉利控股集团支持下,宝腾销量和市场份额逐步回升,尤其在SUV市场表现突出。


相比之下,第二国产车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紧凑型和小型经济车型。其核心技术来自日本大发汽车,许多车型基于大发平台开发,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燃油效率。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小型掀背车、MPV和SUV,如Myvi、Alza和Perodua Aruz,凭借价格亲民和燃油经济性,在马来西亚消费者中颇受欢迎。第二国产车长期稳居国内销量榜首,在入门级和紧凑型市场拥有明显优势。


资讯配图


2025年7月,马来西亚汽车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本土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国产车以44.6%的市场份额成为绝对领导者,宝腾以17.5%位居第二,并由吉利控股集团支持。


日系品牌中,丰田(Toyota)以15.1%的份额位列第三,其主要本地组装车型包括Vios、Yaris、Hilux、Innova、Fortuner和Corolla Cross,并在武吉拉贾设有现代化工厂;本田(Honda)以6.6%位列第四,主要本地组装车型包括City、HR-V、CR-V、Civic、WR-V、Jazz和BR-V,在马六甲设有工厂;三菱(Mitsubishi)以1.5%市场份额排名第六,主要本地组装车型为Xpander和Triton;马自达(Mazda)的主要本地组装车型包括CX-5和CX-30。


中系品牌中,奇瑞(Chery)以2.2%的份额位列第五,主要组装Omoda 5、Tiggo 8 Pro、Jetour Dashing和VT9;比亚迪(BYD)以1.2%份额排名第八,旗下SEAL为2024年马来西亚最畅销的纯电轿车,并计划于2026年投产本地组装车型,目前通过森那美汽车(Sime Darby Motors)运营,门店总数达43家;广汽(GAC)组装传祺GS3影速,哈弗(Haval)组装Haval H6 HEV和Haval Jolion。


韩系品牌方面,现代(Hyundai)在吉打州居林设有工厂,主要组装Staria MPV;起亚(Kia)则与柏马汽车(Bermaz Auto)合作,本地组装Sportage。


欧系品牌中,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与宝马(BMW)均以0.9%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九、第十大品牌。美系品牌福特(Ford)主要本地组装F-150皮卡,由Hamawangsa Kredit公司以Rebadge方式引入。整体来看,本土品牌保持市场优势,日系及中系品牌持续扩张,韩系和欧系品牌占比相对有限,而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形成竞争力。


资讯配图


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布局


马来西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主要集中在雪兰莪州、霹雳州、马六甲州和柔佛州。


雪兰莪州(Selangor)是全国最重要的零部件制造中心,拥有完善的工业生态系统和成熟的供应链网络。这里汇聚了大量跨国零部件企业和本地制造商,形成从基础零件到高端电子电气部件的完整产业链。雪兰莪靠近宝腾和丰田等主要整车厂总部与工厂,同时拥有发达的交通和物流体系,为零部件的快速供应和高效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其成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核心枢纽。


资讯配图


霹雳州(Perak)依托宝腾在丹戎马林的“宝腾城”,成为另一重要零部件集群。该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多以整车配套为主,宝腾城的存在不仅带动了本地制造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丰富的技术人才,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提供了支持。


资讯配图


马六甲州(Malacca)和柔佛州(Johor)则以出口导向型零部件生产为主,这两州靠近新加坡,港口设施完善,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通道优势。许多企业在此布局,专注于为东南亚及国际市场提供汽车零部件。这些州的产业布局不仅增强了马来西亚在区域供应链中的竞争力,也促进了本地制造向高附加值和出口导向型转型。


资讯配图


中国汽车企业快速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近年来,多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布局马来西亚市场,强化在东南亚的生产与供应链网络。


亿纬锂能(EVE Energy)已在吉打州建设电池工厂,主要生产用于电动工具及两轮电动车的圆柱形电池,为本地电动车及新能源应用提供关键电池供应。


松原股份(Songyuan Co., Ltd.)在雪兰莪州投资设厂,专注于汽车安全带总成、安全气囊和方向盘等安全零部件的生产,支持整车厂的本地化配套需求。


腾龙股份(Tenglong Co., Ltd.)同样在雪兰莪州投资设立腾龙马来西亚工厂,投资不超过2000万美元,主要生产汽车空调用铝管及热交换系统空调管路总成,满足本地及出口市场对汽车空调核心零部件的需求。


整体来看,中国企业通过在马来西亚设厂,不仅实现了产品本地化生产和成本优化,也借助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出口通道,加强了在东南亚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力和战略布局。


资讯配图


同样,中国整车企业也在积极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利用其对东南亚周边的辐射能力,加大在当地生产和组装基地的投资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整车的本地化发展。


吉利控股集团在霹雳州丹戎马林(Tanjung Malim)投资1940万美元,与宝腾合作升级生产线,并建立新能源汽车中心,该工厂已于2025年9月4日正式投产,作为马来西亚首个全新电动汽车制造基地,预计最大年产能可达4.5万辆,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在马来西亚新能源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比亚迪同样在霹雳州投资建设CKD装配厂/整车组装厂,通过本地CKD方式组装电动车,计划于2026年开始投产,为东南亚市场提供本地化供应。


长城汽车在马六甲州投资1亿林吉特,与EP Manufacturing合作开展本地化组装,目前已启动部分车型的生产,逐步完善在马来西亚的整车布局。


资讯配图


马来西亚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基础较为完善,但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者偏好集中于经济型车型,使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面临增长瓶颈。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日系、韩系以及新兴中系品牌纷纷进入本地市场,导致价格竞争和市场分化加剧。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也给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带来压力。


马来西亚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港口物流网络,为出口导向型生产提供便利,尤其面向东南亚及亚太市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包括鼓励本地组装和投资新能源车型,为企业扩张提供政策保障。中国企业和跨国车企在本地的投资建设,为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同时推动零部件供应链完善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需求增长,马来西亚有望成为区域生产与出口枢纽,为企业带来长期发展机遇。


本文洞察基于“盖世全球汽车产业大数据系统”的实时分析与持续追踪,我们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前沿洞察。若您对此有更多洞见或需补充数据,欢迎联系我们。


盖世全球汽车产业大数据系统覆盖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汇集超过10,000款车型的销量数据,提供7,500多款车型的电气化、ADAS和智能座舱配置及供应商市场份额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系统还收录了全球100+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资料,包括营收情况、战略布局、产品信息、客户关系、工厂分布、财报数据和专利信息等深度内容,涵盖超过25万家国内外汽车配套供应商,为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和洞察。


资讯配图


全球汽车供应链布局系列

1

盖世汽车全球供应链:墨西哥产业发展洞察

2

盖世汽车供应链:透视中国汽车热管理产业

3

盖世汽车供应链:透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

4

盖世汽车供应链:透视中国电驱动系统产业


查看更多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供应链
more
1000+企业竞逐:2025汽车新供应链17大核心领域的战略选择与数据透视
盖世汽车全球供应链:马来西亚产业发展洞察
Meta Ray-Ban Display 王炸出街,中国供应链企业成为Meta技术落地与规模化出货的“隐形支柱”
降价30%!三星强入英伟达HBM4供应链
2025势银显示技术及供应链产业年会最新议程公开11月成都见!
【会议议程】第27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议程发布
iPhone 17背后的芯片供应链,谁是真正的赢家?
重磅!豪威集团确认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国际化战略再突破
2025势银显示技术及供应链产业年会最新议程公布 议题覆盖显示触控应用市场、技术、关键原料与装备全产业链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