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在美遭遇“咯噔”一刻

中国汽车报 2025-09-23 12: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当“美方最大单点移民执法”的突击行动骤然降临,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斥资43亿美元合资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的电池工厂被迫停工,其引发的震动迅速席卷韩美汽车业。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联合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HSI)等多个部门对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在佐治亚州合资建设的电池制造工厂进行了突击执法检查,当场拘留了475名员工,其中超过300人为韩国籍员工,多为技术人员。

据悉,导致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移民当局认定这些被拘留的韩国员工使用的是B1短期商务旅行签证和旅游许可电子系统(ESTA)入境美国,而不是工作签证,因而被指控“从事与签证目的不符的活动”。事实上,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敦促美方为韩国工程师引入专门的E-4工作签证配额,但美国国内的反移民情绪阻碍了相关进展,导致韩国技术专家只能通过名额不多的H-1B(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或短期商务签证来美国工作,最终导致此次事件的发生。

突袭执法 大量韩籍技术员工被扣    


资讯配图

9月5日,美国司法部南佐治亚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发布通报称,此次联合执法行动由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牵头,累计拘留475人,目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之中。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佐治亚州负责人史蒂文·施兰克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这是该机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地点执法行动”,核心目的是“为守法企业与本地就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据外媒报道,当日被拘留的人员中有超过300名韩国公民,还包括47名LG新能源的核心技术人员以及156名来自现代工程公司负责内部建设的分包工人,以及3名日本技术专家。部分人员涉及签证逾期、短期签证或者免签,但从事被认定为“工作”的长期活动,也有少数非法入境的情形。其中,总承包、分包、次级分包链条被列入重点审查对象。

在相关事件不断升级、引发广泛关注之际,韩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对机制,迅速作出官方回应。韩方明确表示,已就韩籍被拘人员的释放事宜与美方达成共识,敲定具体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美方公开披露拘捕现场画面这一行为,韩方表示“遗憾”。9月5日,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李在雄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美方执法过程中,我国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国民的权益不能受到不公正的侵犯。”经韩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协商,316名被拘留的韩国工人于9月12日乘坐包机返回韩国。

与此同时,卷入此次事件中的企业也纷纷表态,并启动内部审查。现代汽车率先对外发布声明,称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此次被拘捕的人员并非公司直接聘用的员工。为进一步排查风险,现代汽车将对旗下供应商及各级分包商开展全面的合规性审查工作。另一家涉事企业LG新能源则透露,该公司员工及合作公司员工均有被带走调查。为应对当前形势,公司“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全面中断职员赴美出差,并将从业务角度考虑召回在美职员”。

资讯配图

人才断层 生产项目遭停工、推迟    


资讯配图

据报道,由于此次被拘留的人员大多是掌握先进电池制造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再加上担心美当局再次执法,不少韩国籍在美员工迅速返回本国,造成人才断层危机。不仅此次被联合执法的佐治亚州电池工厂全线停工,LG新能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的电池工厂建设项目也全部面临延期。此外,SK On等其他韩国电池制造商在美国的电池工厂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电池行业史上,鲜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撤离事件发生,而该事件对美国电池制造业造成的冲击,程度之深远超各界此前的预期。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在美国佐治亚州合资建设的工厂产能为30GWh,停工后每天的损失将达到240万美元。如果将日益攀升的借贷成本以及客户信心受挫等额外因素计算在内,整体损失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损失并非暂时的。业内专家指出,由于电池制造技术极为复杂,这决定了韩国技术专家在本土电池企业海外项目中的不可替代性。一位行业知情人士坦言:“海外大规模电池工厂建设项目,要是没有韩国技术人员监督指导,根本没办法开展工作;只依靠美国工人来运营这些生产场地是行不通的。”

9月11日,现代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表示,在美国移民执法部门突袭后,现代在美国佐治亚州与LG新能源的电池工厂建设将推迟至少2~3个月,原定于今年年底投产的佐治亚州电池工厂将不得不推迟到2026年。2023年5月,现代与LG新能源宣布在美国佐治亚州合资建设一座电池工厂,总投资约43亿美元,设计产能30GWh。

除了佐治亚州工厂停工,LG新能源与通用汽车在美国田纳西州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工厂大多数韩国技术人员已踏上返回韩国的路途,另有一部分员工正计划动身回国。作为支撑通用汽车电动汽车战略的核心配套企业,这家合资工厂的技术人员变动备受关注。

据路透社报道,事实上,韩国原始设备供应商频繁派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工厂,其工作内容涵盖协助生产设备的搭建调试,以及对美国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帮助布局和调试生产设备”。为助力工厂提升产能,这些供应商员工有时会在LG新能源的美国工厂停留数月。面对技术人员大规模撤离的挑战,LG新能源已经启动紧急应对机制,要求分包商制定应急预案,并雇用当地员工。

这一突发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签证体系在助力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明显短板。长期以来,韩国政府一直在敦促美方为韩国籍工程师设立专属的E-4工作签证配额,另一方面明确商务类B-1签证的适用边界。然而,美国国会内部弥漫的“反移民”氛围让相关推进工作陷入停滞。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需要尽快建立专门针对电池等高技术制造业人才的签证通道,否则美国电池制造本土化战略将面临严重阻碍。

资讯配图

政策“打架” 美制造业回流磕磕绊绊    


资讯配图

该事件也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在吸引外资以及移民政策上尖锐的内部矛盾。一方面,特朗普希望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推动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又强调“美国优先”的就业保护,甚至过度执法,这使得依赖全球人才与供应链的高科技制造业陷入两难。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韩国企业在美国的项目承诺投资总额达到215亿美元,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1/3的项目投资与汽车或电子行业相关。就在今年3月,现代汽车集团宣布,从2025年到2028年,其将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聚焦扩大制造能力、推进未来技术发展和加强美国能源基础设施等战略重点。8月26日,现代汽车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把对美国的投资从之前计划的210亿美元增加到260亿美元。虽然现代汽车、LG新能源等韩国企业仍承诺将继续投资美国市场,但不可否认该事件已经对韩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布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起事件也在韩国国内引发舆论哗然。近日,韩国《朝鲜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就尖锐地指出:“韩国顺应特朗普的要求投资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得到的却是我们300多名公民被捕的下场。”外媒报道,此事已经对美韩的盟友关系带来了冲击。如今,距离特朗普宣布美韩达成贸易协议已过去近2个月,但两国却迟迟没有敲定最终文件。当前,双方正在就韩国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的细节进行谈判,但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此次事件虽直接起因于签证问题,但深层反映了美国在吸引外资、产业与技术竞争和移民政策之间的复杂权衡。其带来的“寒蝉效应”可能促使韩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重新评估在美投资风险,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从而可能加速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格局的重塑。而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吸引韩国等盟友的先进电池技术来帮助自己建立电池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在这一战略面临重大挫折。

文/编辑:万莹 版式:刘晓烨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电池
more
Stellantis推进“革命性”技术,号称超保时捷,将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直接整合到电池中;无需拆解车辆即可回收座椅泡沫的新方法
松下计划两年内开发出突破性电动汽车电池
华为广汽发布新品牌“启境”;南孚电池就争议广告语致歉;保时捷最强Taycan电动轿车曝光...
20+全球知名固态电池厂商技术路线及规划进展揭秘
iPhone 17 系列电池容量确定!大幅提升
中国光伏电池产业区域竞争力深度透视:长三角全链领跑,珠三角应用突围,中西部资源筑基
被割了?32万买特斯拉,4年后要花15万换电池?车主怒了:这钱都够买新车,电动汽车还能买吗?
GGII:干法电极工艺突破制膜均一性瓶颈,全固态锂电池量产可期
宁德时代发布新电池:寿命达12年或100万公里
汽车早餐 | 中汽协开展汽车行业反歧视调查;东风汽车成立跃创科技;松下能源宣布将生产全固态电池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