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固态电池主要厂商技术路线及规划进展
电解质:聚合物(半导体)、硫化物(全固态)
正极:高镍三元
负极:硅碳/锂金属
规划布局及进展:
2024年8月更新其固态电池规划,聚焦于法电极路线,目标2030年前完成设计开发。计划2026年前实现聚合物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650Wh)产业化2028年量产聚合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750h),2030年量产疏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约900Wh儿)。
正极:高镍三元
负极:硅碳/锂金属
规划布局及进展:
与 Solid Power、韩国汉阳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合作。计划2026年前完成聚合物氧化物复合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2026年计划完成中试线建设(韩国大田研究院),并于2028年进行产业化。目前正在开发两款新型固态电池原型产品,预计分别于2028年与2030年面世。公司与SolidPower合作建设的首座试验工厂预计2025年下半年竣工。
2019年与丰田合资成立PrimePlanetEnergy&Solutions开发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开始为丰田提供固态电池。公司计划2025-2029年间量产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全固态电池。
2024年9月扩大硫化物电解质产能:现有产能30吨/年,2026年将扩展至75吨/年、2028年将扩至140吨/年。已向宝马等合作伙伴交付了首批全固态电池样品,用于测试和验证。计划于2026年开始系列生产,2030年之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大众集团投资。以是LLZO锂镧锆氧石榴石型氧化物作为其固态电解质的主要成分。2024年7月达成大众-owerCo合作,2024年10月开始小批量生产OSE-5的B样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800Wh,2025年6月宣布启动Cobra设备和工艺,计划大批量生产其固态电解质隔膜,2025年7月获得大众-PowerCo注资建设试点生产线。
奔驰、Stellantis等投资。2024年12月发布40Ah全固态电池,循环达2000cyc:2025年2月奔驰搭载其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开启EQS车型路测,宣称其Solstice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50Whkkg,预计2030年前量产。合作车企包括奔驰、宝马、现代、Stellantis等。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聚焦在双极堆叠架构和一种专有的全固态电解质隔膜,进入试产阶段:2024年9月宣布与韩国车企Pline Motor 合作建设韩国电池基地。
聚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生产,硫化物电解质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2025年4月电解质工厂扩建完成,电解质样品产能由年产数吨提升至数十吨。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薄膜固态电池),应用于医疗、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2025年1月宣布其量产的陶瓷封装型全固体电池“PSB401010H”,搭载于株式会社Co-Works和吉野家共同开发的烹饪用无线温度装置“NICK”上,计划2026年量产新型圆柱形全固态电池,用于工业设备上,2025年3月余Micro-Sensys GmbH合作,将先进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应用于下一代医疗数据记录器。
采用混合锂金属电池技术路线,在上海嘉定设立1GWh中试线,在2021年发布了全球首款车规级锂金属电池A样品,与现代、通用、本田等汽车制造商签署了合作协议。2023年12月,SES宣布与家车企正式签署锂金属电池首个B样品协议。
2025年1月宣布在美国完成了其Stereax微型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安装,专为医疗应用设计:2025年5月宣布其最新的车用固态电池P1Goliath通过OEM和一级供应商测试。合作车企包括宝马、捷豹路虎、塔塔等。
通过掺杂、复合等技术手段,对现有氧化物材料进行改性,努力突破离子电导率的限制。
主要研发生产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前身为日立造船公司。开发微型固态电池(薄膜固态电池),应用于医疗、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已开发出全固态电池“AS-LiB”,容量涵盖从55mAh到5000mAh不同规格,2022年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实验测试。2024年2月宣布从芯片设备商获得首个商业化订单。2024年11月宣布开发了1Ah的全固态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超200Wh儿,将继续开发更高容量和更小尺寸的固态电池产品。
2021年10月所投资的APB公司在日本建成首条20MWh级全树脂电池量产线。
专注于锂硫(Li-S)电池开发,2025年3月宣布其锂硫电池的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380 Wh/kg,下一个目标是 450 Wh/kg。
2023年与欧洲航空飞机公司Sonaca合作开发支线飞机用固态电池。2024年10月其开发的下一代锂金属固态电池达到1000次充电循环。
哈佛大学衍生的初创公司,固态电池样品在实验室测试中实现了3分钟充电,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2025年2月启动中试线。
半固态电池,2022年获得大众集团投资估值10多亿美元。参股国内安瓦新能源2024年在泰国建设工厂。计划通过技术授权的京瓷等电池厂商,于2025年在日本、印度、中国(安瓦新能源)量产半固态电池,供应给亚洲及欧美车厂使用。
2024年6月宣布0代固态原型软包电池已实现500次充放电周期,容量保持率为82%;锂金属负极年产能超过3.8万平米。
获得美国能源部资助,丰田等投资。首条示范线已于2025年在贝尔茨维尔投产,首期1MWh,2025年初扩至10MWh,远期目标2028年500MWh,产品首先向美国国防部供货,用于士兵可穿戴电源与装备,随后将扩展至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储能与航天领域。
通用汽车等投资。2024年停止运营。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2024年4月向一家领先的消费电子公司交付了首个固态锂微电池,其高能量密度和性能适用于空间受限的连接设备。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2024年9月宣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超小型全固态电池,若通过测试,将于2026年上半年在釜山工厂量产,预计将首先应用于三星电子的GalaxyRing、GalaxyWatch和GalaxyBuzz等可穿戴设备。2025年1月,三星电机计划推进该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重点制造成卷的锂金属负极,技术源自于韩国嘉泉大学。2024年8月宣布已成功开发出适合为太空卫星供电的小型固态电池,2025年6-7月推出软包电芯样品,预计2027年商业化。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2025年1月宣布将实现用于衬底安装的堆叠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目标是替代可穿戴设备中的纽扣电池。
开发微型固态电池。推出Powency系列固态电池,可作为SMD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后又实现200C放电速率的突破,将于2025年下半年进行。试验线每年可生产超过3000万块电池,并计划到2028年推出高产能制造工厂。
以上内容来自《2025行业研究系列报告固态电池产业链研究报告》,全文如下(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了解更多固态电池技术进展、行业趋势,敬请关注:2025中国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大会

【会议议题】
参会报名
扫码报名参会


CINE2025固态电池及钠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展会时间:2025年11月6-8日 9:00-17:00

大会时间:2025.12.17-19日(17日报到)
大会地点: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