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31.38亿元,同比增长14.36%。当海康机器人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时,市场反应更多是“意料之中”。毕竟,海康机器人所呈现出的成长态势,着实兼具“稳健”与“迅猛”的双重特质。在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海康机器人早已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占据了行业领军者的地位,而在关节机器人领域,海康机器人今年也以“黑马”之态强势入局。其中,在移动机器人领域,从市场占比看,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海康机器人在中国AGV销量占比为29.34%,居于行业首列。追其溯源,海康机器人的持续成长,根本在于其始终围绕客户痛点展开技术与产品的迭代创新,并依托开放协同的生态伙伴网络,构建起抵御市场波动、穿越行业周期的内生韧性。锁定非标蓝海当前,移动机器人已在智能物流场景中快速落地,其导航方式如二维码导航、激光SLAM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GGII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电商/零售/物流、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锂电、光伏等行业,2024年合计占比超70%。但事实上,在物流领域,除了标准化场景,还有许多场景现有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还无法完全满足物流需求。比如面对一条量身定制的生产线、一个需要搬运超重物料的铸造车间、一个需要和复杂机械臂精准配合的装配台等多种非标需求,现有的标准化产品难以覆盖。商机,源于对客户需求的洞察。这句话,或许已经被讲烂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揭示了商业成功的关键。海康机器人重拳投入和长远布局非标需求,将更具开放性和强力赋能的核心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心之一。而支撑宏大目标的,正是其先进的软件技术体系。海康机器人很早就敏锐地察觉到软件对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意义。其最早的软件布局可追溯至2014年,彼时海康机器人便在机器视觉领域启动了软件研发工作。旗下的VM算法开发平台自诞生以来,不断经历迭代与优化,一举突破了机器视觉主流软件都由国外厂商瓜分的局面。机器视觉软件领域的成功,为海康机器人在移动机器人软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海康机器人自2022年起,便推出了基于“二开”理念的开放架构,首次引入流程引擎,开发出了可二次编排调度场景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快速支持不同行业的搬运场景,可快速支持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混合调度;基于4个开放组件与3个资源库,推出适配N个行业的仓储管理系统,解决了不同行业的业务差异,更好的满足企业后续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海康机器人在软件领域的这步“棋”走对了。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软件定制率,提升了交付效率,让更多有能力的生态厂商能够独立完成不同行业的项目交付。截至2024年底,海康机器人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服务客户有3000+家,生态合作伙伴数量300+家,在汽车、光伏、锂电、3C、商业仓配、食药品、烟草、显示面板、医疗等领域都打造了标杆行业方案。三款生态产品发布从规划、落地到执行的全流程生态体系但,这远远不够。制造业的非标需求比想象中更为繁杂多样,物流非标自动化领域需求差异大,方案设计难,部署门槛高等挑战,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移动机器人企业面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非标的需求?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行动的海康机器人,在9月17日带来了自己的答案,以三款应用工具重塑物流自动化的「智慧中枢」,打造从规划、落地到执行的全流程生态体系。控制器集成套件此次发布的控制器产品和配套的组件,主要由AMR核心控制器;周边传感器、驱动器组件;配套车辆设计软件、调试软件;全套海康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具有极致稳定的核心算法、强大的集成能力、开放的软件生态、统一的调度管理五大优势。极致稳定的核心算法:控制器内部封装了海康机器人经过数千台AMR验证的运动控制和导航算法。它能处理复杂的运动学模型,确保车辆在高速运行和精确停靠时都能够稳定可靠。 强大的集成能力:海康机器人控制器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单元,它更是一个集成平台。它能够无缝兼容市面上主流的激光传感器、视觉相机、驱动器等关键硬件,大大简化了硬件选型和集成工作。开放的软件生态:构车软件和丰富的API接口,为二次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统一的调度管理:非标AMR将从一开始就拥有“集体意识”,能够融入一个统一的智能调度网络,规避所有因为“单打独斗”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控制器集成套件意在帮助生态伙伴,可以根据实际的项目需求,进行快速、灵活的非标车辆设计和实现,共同满足终端用户的生产需求。PlantMirror在拥有20000平方米面积的智慧工厂场景下,涉及800多个模型、250余台机器人以及30多种流程工艺,如何达成大规模工厂的快速建模与精准仿真,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且至关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工业仿真并非简单的数据映射,也并非对物理世界的单纯镜像复制。而是基于海量工业经验,通过系统性预演和反复验证,在设备、工艺、需求千变万化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寻求最优解。此次,海康机器人依托多年来在智造与物流领域的深耕,打磨出通用型 3D 集成物流仿真软件 PlantMirror(磐镜),可覆盖移动机器人、物流、生产线布局、人机工程四大场景,帮助每一个客户、集成商、供应商实现大规模工厂的快速建模与精准仿真。作为一套重构仿真逻辑的智能引擎,PlantMirror具备四大优势:快速高效的搭建场景:PlantMirror中内置了海量3D数据模型,包含AMR智能装备库、传统装备库、工业生态库,可以利用模型库中的3D模型,快速搭建孪生态集成物流场景,规划设计,所见即所得。CAD生3D,“孪生场景平地起”:自动解析CAD规划图纸中AMR路线成3DAMR路网通道、自动解析CAD规划图纸中的机台图块生成机台模型、“孪生场景平地起” 快速实现2D图纸到3D布局的场景构建。搭建多种场景的能力:除了基础场景搭建之外,PlantMirror支持丰富的物流设备仿真,包含:完备的输送线系统,人工叉车库、堆垛机高位库,生产机台物料加工等集成物流仿真。实时数据,直击痛点:PlantMirror提供3D实时数据看板与2D实时数据看板,用户可以自定义设计目标数据的展示方式,在仿真过程中实时检测仿真数据,并且进行仿真数据导出,以及与多种交互类硬件设备协作,支持手柄、VR进行操作和演示,进一步提高与3D孪生场景的交互体验。基于海康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与物流领域的深厚积淀,PlantMirror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3C等各行业,助力企业实现智能生产与高效物流协同优化。同时,PlantMirror也将继续精耕行业,提供更多业务快速构建方法与二次开发拓展接口,推动智能制造与物流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EasyAMR如果说,用PlantMirror软件来实现大规模,大场景的工厂仿真,那么EasyAMR就是海康机器人专门针对小微场景量身定制的工艺软件。在智能制造加速渗透的背景下,中小型移动机器人AMR在仓储、物流、产线辅助等场景的应用需求持续攀升,尤其在小微工厂中,对柔性化、低成本的自动化改造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中小型移动机器人项目的落地交付环节却面临多重瓶颈,成为制约技术普及与行业发展的关键障碍。EasyAMR把移动机器人的硬件和调度系统软件深度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硬件-软件-终端” 无缝配合的体系。这一创新体系打破了传统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协同处理,为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复杂的传统地图绘制流程,EasyAMR用PAD直接连接操控,就能 “边玩边建图”,解决了以往先采图、再单独绘图、最后还得手动规划路线的流程痛点。同时,EasyAMR为用户提供了标准化与个性化兼具的场景配置方案,打造了标准版业务场景库与自定义场景库。依托现有场景框架,无论是修改点位数量与顺序,还是调整 AMR 动作,都能以轻量化自定义轻松完成,大大降低了需求确认和落地成本。最后,EasyAMR还进一步简化运维方式,深度适配安卓PAD,轻轻一点就能在PAD界面上快速启动运行,只需滑动屏幕,就能实时查看每一台机器人的状态、任务详情,每一个业务环节、每一个作业点位的情况都清晰呈现。EasyAMR真正做到了调度功能贴合厂内物流搬运场景需求,操作流程大幅精简,小微工厂一线人员也能快速上手,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产线物流自动化。写在最后:从产品供应商向生态赋能者的转型从整体局势来审视,海康机器人此次推出新品,其意义远不止于新品亮相这一表面现象,它实质上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战略亮牌。当前,移动机器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了综合实力的较量。从卖软硬件,到卖能力,海康机器人正在从产品供应商向生态赋能者的转型。通过提供“核心能力”(如控制、导航算法)和“生态入口”(生态产品仿真系统等),让合作伙伴基于这个稳定、可靠的生态专注创新。如果这种模式成功,不仅将为海康机器人未来业务增长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也将极大地丰富终端市场的产品选择,加速行业创新速度,共同推进生态的繁荣。因此,可以看到,海康机器人正在试图用它在过往项目中被反复验证过的方法论,发起一场关于“软硬件”的长期竞赛。在硬件方面,海康机器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硬件设备,已拥有潜伏系列、叉取系列、料箱系列、移载系列、重载系列、复合系列六条产品线。截止2024年5月,海康机器人全品类移动机器人(AMR),已累计下线10万台。在软件方面,海康机器人的软件优势覆盖仿真、产品、运维三方面。通过通用型集成物流、移动机器人工业应用、生产线布局等各种仿真,海康机器人可以设计出最优的物流方案;通过i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MCS物料搬送控制系统, RCS厂内物流机器人控制系统等软件产品,可以将这些方案高效落地;通过集成了统一门户、系统安装、服务器节点管理、热备部署和系统监控等功能的运维模块,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硬件决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物理边界,软件定义了性能的边界与智能化水平,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才能让移动机器人在用户现场发挥最大效用。当前,海康机器人通过一步步的加法,证明了软硬一体化路径的可行性,既推动了业务规模扩展,也在生态层面构建起了一个更加完善、协同的体系,为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END-历移动机器人也救不了,倒下的协作机器人先驱“重启”后再次“折戟”史警务四足机器人企业获小批量订单;工业级双轮足机器人企业完成种子+轮融资 | 本周要闻文近20亿元订单花落谁家?2025上半年国内AGV/AMR领域大额订单中标解析章半年狂揽三轮融资!李泽湘、常春藤资本“抢投”这家割草机器人企业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合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