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工业制造领域已率先部署人形机器人承担高危或重复性工作,服务场景渗透加速,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推动产业快速成熟。

人形机器人行业概况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或类人机器人,指具有人的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具有拟人的肢体、运动与作业技能,以及感知、学习和认知能力。让人形机器人像人一样灵活自主地行动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挑战在: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顶层设计、地方配套、技术攻关、场景拓展和资本支持多维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支持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和电机控制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成为全球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约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4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53亿美元,2028年达到206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市场规模
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约27.6亿元,较上年增长53.3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55亿元,2028年达到387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零部件成本占比
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成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70%。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从成本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成本合计占比超70%。目前,高昂的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广泛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融资
2025年1-8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27起,投融资金额达到364.36亿元,远超2024年全年总和,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资本涌入的高峰期。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成为投资热点。美团、京东、宁德时代等产业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通过战略投资绑定核心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能源系统、AI决策、硬件驱动等关键领域的突破。

数据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人形机器人重点企业名单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行业参与者众多,既有优必选、宇树科技等整机制造商,也包含汇川技术、兆威机电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并已在北京、深圳、长三角等地形成产业集聚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
1.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宇树科技技术涵盖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及高性能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主要包括Unitree H1、Unitree G1和Unitree R1等。
2.优必选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领导者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航企业。公司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的企业级和消费级广泛应用场景。优必选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包括行业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硬件与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2.0。
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净利润亏损4.4亿元,2024年上半年同期亏损5.4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智元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多种商用场景。智元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产品售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记录。
4.傅利叶智能
傅利叶智能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核心,业务覆盖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康复机器人两大领域:其通用人形机器人系列包括科研向的GR-1及主打交互陪伴的GR-3(Care-bot),后者以拟人化设计、多模态交互(触觉/视觉/听觉)和55个自由度实现情感表达与复杂动作,适用于社交陪伴、辅助陪护等场景;康复机器人则聚焦上肢训练、外骨骼助行及智能康复港解决方案,产品已服务全球40余国;公司通过全栈技术、开源数据集及生态合作,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5.众擎机器人
众擎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方案的创新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全栈自研、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面向科研教育的轻量级双足机器人SA01、具备自然步态与工业级寿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以及支持高难度动作定制与二次开发的全开放智能体PM01,致力于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等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与战略引领
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核心方向,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中央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批量生产、2027年构建国际竞争力生态的目标,并设立大模型训练数据库、推动云端与边缘端智能协同部署。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千亿级产业基金,宁波、重庆等城市通过专项政策对国家级创新中心给予超亿元扶持,形成“中央统筹+地方落地”的协同格局。政策红利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风险,还通过场景开放、标准制定等手段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程。
2.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AI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成为关键突破口。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等机型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决策系统,实现了环境理解、任务规划与精细操作的智能化升级。同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70%,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成本下降40%,推动整机价格从百万元级降至百万元以内。例如,开普勒通过工艺革新将关节模组成本降低50%,宇树科技H1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市场关注。技术自主化与成本下探的双重作用,使人形机器人从高端定制走向规模化应用,为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提供高效替代方案。
3.市场需求与资本共振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形成“工业+服务+特种”多元需求矩阵。工业领域,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引入机器人完成焊接、装配等高危重复任务,效率提升30%以上;服务领域,腾讯“小五”机器人实现老人扶抱、家庭清洁等功能,星尘智能Astribot S1可完成叠衣、炒菜等复杂操作;特种场景中,应急管理部推动机器人参与灾害救援,突破极端环境适应技术。资本层面,2025年上半年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机构加码布局,美团、京东等产业巨头通过战略投资绑定核心技术。市场需求与资本投入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从零部件供应到整机制造、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产业研究院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新型产业智库。二十多年来,中商始终秉承“湾区基因、全球视野”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资本+资源+项目”的多维联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业咨询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