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TOP 10高校

图片
人形机器人“黄埔军校”。

文|编辑部

专利申请情况是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家知识产品局相关数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申请超13718件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

其中,高校院所是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的中坚力量,占比达29%,仅次于各类企业(59%)。

人形机器人专利机构属性分布

对13718件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进行系统梳理后可见,中国在该领域的高校力量高度集中。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为:

这些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技术深耕上也颇具历史沉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早在2000年前后即已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其专利技术涵盖关节驱动、步态控制、视觉识别、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模块。

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Top10高校

1998 年,清华大学设立机器人研究重大项目,类人机器人项目正式启动。2002 年,清华大学研制出具有 32 个自由度的仿人机器人 THBIP-I,这是我国首个具备完整仿人结构的自主机器人系统。清华大学人形机器人足球队成立于2004年,长期参与RoboCup赛事并多次获奖。

TH-MOS机器人足球队在2023年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夺得亚军-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目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创企中有多个孵化于清华大学,如星动纪元加速进化千寻智能零次方机器人等,在融资和市场关注度上位于前列。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当时学校开始在机器人领域开展研究和教学工作,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目前,哈工大孵化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等。

北京理工大学在2000年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仅用两年便完成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其学科性企业“理工华汇”长期致力于人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研发。如今,经过25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研发,理工华汇已推出八代人形机器人。
图片
汇童机器人研发历程

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本科教学的高校之一,2002年建设浙江大学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早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并选择从一台会“踢球”的小型仿人机器人起步,踏上了一条从原型探索到系统能力构建的进化之路。浙江大学孵化了多个机器人研发企业,如云深处科技慧相科技等。

图片浙江大学人形机器人研发历程

区域分布上,前十高校全部来自中国东部或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鲜有高校入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黑龙江等地集聚了国内人形机器人科研主力军。这一方面得益于发达地区的资金与产业支撑,另一方面也说明技术成果与产业资源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均衡分布。

从专利申请的年度趋势来看,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在近十年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其中,2016年成为重要的“拐点”年份,清华大学当年单年申请量高达44件,远超其他高校。此后,北京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开始在年度申请量上加速追赶,并多次在2020至2024年间跃居前列。

Top10高校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来看,中国高校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呈现出“以作业与运输为核心、智能感知与机械工程并重、应用场景逐步探索”的格局。

Top10高校人形机器人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B类(作业与运输)专利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说明高校普遍聚焦于机器人关节驱动、运动控制等底层执行系统;G类(物理)与F类(机械工程)紧随其后,代表感知系统、控制算法与结构设计等智能与工程能力的双轮驱动;A类(人类生活必需)虽数量较少,但体现了人形机器人向养老陪护、家庭服务等实际应用场景的延伸尝试。

不同高校也形成各自技术侧重:清华大学布局最为全面,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工大在感知与控制方向优势突出,浙江系高校则在结构工程与系统集成方面表现活跃。整体来看,中国高校正从技术支撑向多维突破迈进,逐步构建出具备工程可实现性和应用潜力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结语:

专利数据是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当前,中国高校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持续专利输出,不仅是科研实力的体现,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积累基石。随着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平台技术和应用场景日趋明朗,高校有望进一步成为新技术转化的重要推手。

下一个关键阶段,将不仅仅是“专利之争”,更是“场景之战”“生态之争”。谁能将纸面技术变为车间工人、养老助手或物流骨干,谁就将占据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制高点。

想了解更多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深度数据与趋势分析,请阅读《2024-2025年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报》。该报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与系统的数据分析,全面剖析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未来方向。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图片

图片



推荐阅读

超35款!一季度人形机器人新品图鉴

超80亿!一季度人形机器人融资情况盘点

超20家-联盟近期新入会企业一览

2024-2025年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报

本体企业

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科技

开普勒|亿嘉和|科沃斯|帕西尼|数字华夏

众擎机器人|睿尔曼智能|艾比仿生|越疆机器人

威迈尔|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赛博格机器人

供应链企业

高通|步科|银轮股份|伟创电气|台达|芯明|阿普奇

微亿智造|华盛控科技|坤维科技|纽格尔|道氪云

澜兔数界|力准传感|缇基彼|无穹创新|灵巧智能

睿芯行|集和诚|科峰智能|灵猴机器人|思岚科技

终端企业

富士康|欣旺达|泰山体育|润新机械

豪森智能|南京市保|中广核检测|金旺智能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小小科技|天奇股份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高校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