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将于9月26日在北京开幕。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AI如何深入科研与产业一线?从药物分子设计,到新材料性能优化,再到空域调度与无人系统交通管理,如今,越来越多实验室和企业开始把AI当作研究工具用起来。9月26日即将在北京开幕的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两场重磅前沿论坛将集中呈现这类探索的最新进展:一个走进实验室与药厂车间,探索AI如何加速科学发现;一个深入空域与城市上空,看AI如何支撑无人系统的交通调度与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AI for Science论坛将聚焦AI在材料创新与药物生成中的探索与应用实践。来自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字节跳动的专家学者,将带来从高精度量子化学模拟平台,到跨模态文本驱动药物设计等领域的科研进展和突破性应用,并在“AI for drug design”“AI for material design”两场圆桌中进一步展开对话。而随着《低空飞行管理条例》的全面落地,中国也正式迈入“全域低空开放2.0”时代。另一场重磅论坛“AI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则将围绕低空网格化导航技术、低空红绿灯系统、地空一体化等关键方向展开,聚集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北斗伏羲等单位专家。现场还将重磅展出由亿航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获得型号合格证的载人级eVTOL航空器,提供一次低空产业与AI技术结合的前线观察机会。如果你想了解科研与产业一线的AI技术落地路径以及哪些方法真正起效,这两场论坛将是难得的观察窗口。 01.不止更快,AI正改变新药是怎么被“想”出来的
新药从哪里来?过去,AI药物设计主要依赖“靶点先行”。科学家们需要先明确药物攻击的目标蛋白结构,才能开始分子设计。而现在,AI正在突破这个限制。在即将于9月26日举行的AICC2025人工智能大会“AI for Science”论坛上,来自中关村学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字节跳动等单位的研究者,将围绕药物生成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交流。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AI方法已能够处理更复杂、难以成药的靶点,甚至在没有明确靶点、仅基于表型数据的前提下,也能生成具备潜力的候选分子。这意味着,AI不再只是加快原有流程,而是正在重新定义新药是怎么被“想”出来的。接受智东西采访的专家称,AI不仅能帮忙预测哪些分子值得继续实验,还在推动部分临床前环节发生变化。比如通过虚拟建模筛选候选药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动物实验的需求。这类趋势也正在引起监管关注。今年初,美国FDA发布了一份面向AI的药物监管草案,有意在某些药物安全评估环节中逐步减少动物实验,推动采用包括AI推断模型在内的替代实验方法。除了新技术路径,不少团队也在关注更具现实意义的应用场景。面向疟疾、肺结核和新冠等传染病,AI方法已筛选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候选分子,部分成果已具备进一步开发的基础。AI正在从学术讨论走向实际应用,为资源受限地区提供更高效的新药研发手段。这场论坛也将汇聚来自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的多方嘉宾,共同探讨AI制药如何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实践,哪些方法正在奏效,哪些挑战仍待解决。 02.不止提速,AI正成为材料研发里的新助手
材料怎么创新、怎么预测性能,过去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依赖经验积累和大量试验。而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AI带进实验室,用模型来辅助推演结构、评估性能、缩小试验范围。在本次“AI for Science”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伟教授也将介绍其团队在“材料模拟智算平台”上的最新进展。AI材料创新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一些突破性探索。例如,微软研究院所提出的MatterGen生成模型,尝试根据目标性能反推出材料的配方与结构,帮助研究者在海量可能性中更快设计材料。在一些如电池材料的场景中,AI模型也被用于辅助预测使用寿命、稳定性等关键参数。虽然这类方法多数仍处在研究验证阶段,但在特定领域已经展现出初步应用价值。除了工具本身,论坛也将设立圆桌环节,讨论AI在材料领域的实际适用边界与落地挑战。例如,哪些类型的数据足够支撑模型?预测结果如何与实验闭环?这些问题也正是科研和产业共同关注的重点。可以预见的是,在科学计算能力持续增强、材料数据库逐步积累的基础上,AI有望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帮助科研人员走得更快、也更稳。 03.不止“飞”更高,AI也正参与构建低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