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 2025-09-25 16:24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1

一条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作者|栗子


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世界。在这场巨变中,每一个巨头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航向。

 

9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025云栖大会现场,给出了阿里云迄今为止最清晰、也最大胆的答案。

 

通用人工智能(AGI)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这并非一次务虚的远景展望。围绕ASI这一终极目标,阿里云系统性地规划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一套支撑路径的战略以及一份确保战略落地的决心。

 

在过去一年多里,这家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公司经历了一场从内到外的深刻变革。吴泳铭上任后迅速确立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核心战略,将公司的未来与AI浪潮紧紧绑定。

 

如今,这一战略的轮廓日益清晰:阿里云不再满足于做一家传统的云服务商。它的野心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2

 

在「甲子光年」看来,一个正在全力加速、意图定义下一个计算时代的阿里云,其在AI时代的战略野心,清晰而坚定。

 



1.阿里云为什么必须“All in AI”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3


任何一家巨头的战略转向,都是内外因合力的结果。阿里云将AI置于前所未有的核心位置,既顺应了技术浪潮,也是寻求自我突破的必经之路。

 

2022年底以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席卷全球,其颠覆性潜力已成共识。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各行各业。

 

根据吴泳铭在演讲中引述的数据,AI的行业渗透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所有技术。Tokens的消耗速度每两三个月就翻一番;未来5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

 

不仅如此,全球的AI市场规模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多家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本世纪30年代初,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AI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赛道,更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范式,其核心生产资料是数据,核心生产力是算力,而核心生产关系则由模型与应用生态定义。

 

这是一个任何科技公司都无法忽视的巨大增量市场。

 

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这场变革尤其关键。因为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这会使云平台从过去的“IT基础设施转变为“AI工厂

 

更直白一点:谁能提供最强大、最高效、最易用的AI能力,谁就将主导下一个十年的云计算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微软与OpenAI的深度绑定使其Azure云业务焕发新生;谷歌凭借其深厚的AI研究底蕴全力追赶;AWS则利用其市场领导地位整合AI服务。

 

在这场全球性的牌局中,阿里云别无选择,唯有迎战。

 

但要赢下这场战役并不容易。在AI浪潮来临之前,阿里云乃至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都面临着增长的挑战。在2024财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一度放缓至个位数。

 

尽管通过优化收入结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市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更具想象力的增长故事。吴泳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任,并迅速为阿里云开出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药方。

 

这一战略的核心逻辑在于:放弃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同,聚焦高价值、高毛利的公共云核心产品,并通过AI能力加持,驱动公共云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在这一战略下,AI不再是云上的一个普通应用,而是云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这一转变的效果立竿见影。根据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大涨26%333.98亿元,创下三年新高。其中,AI相关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并强力带动了计算、存储等其他公共云服务的需求。

 

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投了赞成票,阿里股价从2023年的低谷反弹,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高盛等国际投行也因其清晰的AI叙事而上调其目标价。

 

因此,All in AI对阿里云而言,不仅是技术上的与时俱进,更是商业模式上的自我革新,是从规模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必然选择。

 



2.解构全栈AI”:阿里云正在构建怎样的未来?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4


All in AI战略之后,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是吴泳铭给AI时代阿里云的新定位。

 

全栈一词意味着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端到端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云基础设施-模型-应用三个层次来解构阿里云的全栈布局。

 

首先看云基础设施。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5


吴泳铭判断,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这个下一代计算机必须具备几个特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以及至关重要的全栈技术积累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AI应用场景是,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Agent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这将产生对计算资源的海量需求。而数据中心内的计算范式,也正在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

 

这一切,都需要用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

 

为了承载这一需求,阿里云正在构建一个软硬一体、垂直整合的AI基础设施。

 

巨额投入:阿里云正在推进一项三年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计划持续追加投入。吴泳铭甚至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远期规划: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2022年提升10倍。这种饱和式投入彰显了其构建全球领先算力网络的决心。

全栈自研:阿里云是现阶段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件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少数公司采取类似路径。从自研的核心存储系统、网络架构到计算芯片,阿里云通过底层技术的协同创新,来确保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极致效率。

全球网络: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着91个可用区,服务全球500万客户。这张遍布全球的智能算力网络,是其“Token就是未来的电这一愿景的物理载体,旨在将AI能力像电力一样输送到世界各地。

 

再看模型。

 

如果说超级AI云是计算机硬件,那么大模型就是运行在其上的操作系统。吴泳铭用“AI时代的Android”来比喻通义千问的战略定位。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6


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类比。在PC时代,Windows定义了人机交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OSAndroid定义了应用生态。

 

阿里云认为,在AI时代,大模型将取代传统OS的地位,成为承载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在这个新的操作系统上,自然语言是AI时代的编程语言,Agent就是新的软件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阿里云为通义千问坚决地选择了开源路线。吴泳铭直言:LLM时代,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会远远大于闭源模型。

 

这一战略选择的背后,是阿里云对AI生态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通过开源,阿里云计划将通义千问打造成一个基础平台,吸引全球开发者在此之上构建应用,进而形成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

 

这条路,阿里云走得异常坚决且迅速。自确立新战略以来,通义千问的开源步伐不断加速:

 

从最初的几个版本,到如今开源300余款模型,覆盖了全模态、全尺寸,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从Qwen2.5Qwen3,再到专用的CoderVL模型,通义的快速迭代和全面布局,使其在技术上足以与全球顶级开源模型一较高下。

 

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

 

通过开源,阿里云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它让通义大模型快速渗透到全球的计算设备中,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之一。

 

根据海外大模型API聚合平台OpenRouter的数据,阿里千问模型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度突破12%,位列全球第四。这正是其开源生态吸引力的体现。

 

正如Android系统一样,虽然谷歌不直接通过操作系统本身盈利,但它掌控了整个移动生态的入口和分发渠道。

 

阿里云的逻辑与此类似:通过一个开放的“AI安卓,掌控未来AI应用生态的入口,最终将海量的应用和开发者,汇聚到自己的下一代计算机之上。

 

最后看应用。

 

不只是对云基础设施和模型,阿里云对应用软件也做出了颠覆式判断:Agent将吞噬软件,自然语言就是未来的源代码。

 

以前由于软件开发的成本问题,只有少量高价值场景才会被工程师开发出来变成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未来所有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大模型这样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吴泳铭直言。

 

站在阿里云的视角,未来绝大多数与计算世界交互的,将不再是今天由软件公司预先开发、打包售卖的商业软件,而是由大模型根据用户需求即时生成的智能体。

 

这不仅意味着软件的形态将会从以往固化的、功能有限的App,转变为灵活的、可组合、可演进的Agent集群;更意味着软件开发的门槛将会被无限拉低,潜在的开发者将从全球几千万专业程序员,扩展到数以亿计甚至数十亿的普通用户;同时,开发的长尾需求将被充分释放,任何个性化、非标的需求,都有可能被低成本地数字化和自动化。

 

事实上,这一趋势已初现端倪。阿里云百炼平台上,超过20万开发者已经创建了70多万个Agent。在各行各业,Agent正在替代传统软件,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例如在智能编码领域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已超2000万,累计生成超30亿行代码。在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金科,代码智能生成采纳率超30%;在吉利汽车,AI生成代码占比超30%;在用友,AI代码生成占比已达37%AI Coding Agent正在成为程序员的全栈超级工程师雏形。

 

智能终端领域AI同样正在重构硬件市场。全球TOP 10的手机品牌有9家与通义大模型达成深度合作。荣耀Magic V5手机已经搭载了飞猪和高德的垂直Agent应用。安克创新的新一代AI智能体耳机,接入高德等MCP,搭载通义千问,支持百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和百科问答。

 

这些案例表明,AI不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已经落地的生产力工具。根据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Omdia和沙利文的报告,阿里云已成为中国企业采用GenAI渗透率第一、选择最多的厂商,这正是其全栈AI”战略在市场端得到验证的有力证明。

 



3.10年能耗翻10倍,阿里云通往ASI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7


无论是超级AI云还是LLM OS,或者是未来Agent对今天软件形态的颠覆,这一切变化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将会AGI发展到ASI

 

吴泳铭将其对AI未来演进的判断,提炼为一个极具洞察力的理论框架——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这个框架不仅是对技术路径的预测,更是前面提到阿里云所有AI战略布局的逻辑基石。

 

第一阶段是智能涌现,特征是学习人

 

这一阶段的本质,是AI对人类已有知识的消化和复刻。它解决了AI“知其然的问题,使其能够理解人类的意图,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博学者

 

通义千问在过去的发展中,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从最初的版本到如今能够10个权威测评中,综合性能超过GPT-3.5”的Qwen2.0,再到中文领域性能全面赶超GPT-4 Turbo的Qwen2.5,其能力的提升,正是对人类知识理解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结果。

 

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特征是辅助人

 

AI行业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开端。这一阶段的革命性突破在于,AI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知识问答系统,而是开始具备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AI成为了人类强大的协作者,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千行百业。

 

制造业:西门子与阿里云合作的Industrial Copilot,能够完成订单调度、生产、仓储物流等具体任务;三一重工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维修助手AI agent”,将繁杂的历史维修案例转化为即时可用的智能诊断能力。

金融业中国工商银行基于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推出的商户智能审核助手,用AI取代传统OCR技术;中华联合财险利用通义大模型实现保险产品要件的智能编写与校验。

招聘领域:智联招聘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AI智能体,覆盖了从职位发布到面试的全流程,使得HR发起沟通率和人岗匹配率均提升超过70%

 

这些Agent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力范式。在阿里云百炼平台上,企业级Agent月均创建量近8.4万个,单月最高突破9.8,这串数字背后,是AI辅助工具核心生产力的质变。

 

第三阶段是自我迭代,特征是超越人这是对AI终局最大胆,也最引人深思的预判。

 

吴泳铭认为,未来的AI将会摆脱对人类归纳知识的依赖,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全量、原始的数据。正如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的训练方法,直接从原始的车载摄像头数据中学习,而非依赖人类总结的规则。

 

AI深度渗透物理世界,积累了足够多的原始数据后,将有能力为自己模型的升级迭代搭建训练infra、优化数据流程和升级模型架构

 

通过与真实世界的反馈循环,每一次交互都是一次微调,每一次反馈都是一次参数优化,最终自我迭代出超越人类的智能能力。

 

宏大的愿景和清晰的战略,最终需要靠真金白银的投入来落地。

 

吴泳铭在演讲中表示,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阿里云不仅在积极推进今年2月宣布的“3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目标是对比2022年(GenAI元年),未来10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这种不计成本的饱和式投入,背后是阿里云对未来市场格局的深刻判断:AI时代的竞争,是基础设施的竞争,是规模效应的竞争。只有通过超大规模的投入,构建起在性能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才能在未来的超级AI竞赛中胜出。

 

因为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显然,阿里云想成为其中一个。


封面及文中配图来源:阿里云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8




END.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9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10


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11超级AI云,未来10年阿里云的核心战略 | 甲子光年图12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NVIDIA 培训 | 学习数字孪生系列课程,为物理 AI 时代做好准备
刘强东挂帅探索研究院院长,AI升级为京东一把手工程
AI视频生成走向“演技生成”时代,生数科技Vidu全球发布Vidu Q2 | 甲子光年
0925:云栖大会通义集中发布6款模型+1个全新品牌|Meta FAIR发布代码世界模型CWM|英伟达开源Audio2Face
快讯|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开启Physical AI合作;柯力传感AI及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批量出货;擎朗智能发布自研VLA模型
亏2.2亿 估值21亿,这家国产AI芯片商再融亿元?
什么样的 AI 产品变现能力最强?
分支动态丨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换届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互联网大厂携手中企持续推动中国 AI 出海进程
OpenAI宋飏被Meta挖跑了!扩散模型崛起关键人物,加入MSL再会师清华校友赵晟佳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