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SMS 是管理安全的系统做法,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安全责任、政策和程序。航空运营人的 SMS 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个组成部分和十二个二级要素。
SMS 组成部分 4“安全促进”通过培训教育以及有效的安全沟通和信息分享,促进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创建有利于实现安全目标的组织环境。
《安全管理法》作为SMS法律依据,在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四十四和五十八条,分别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对企业各层级人员,各类别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应用的培训。在第四十、四十一和四十四条详细规定了对安全生产信息的登记,备案、存储,闭环全流程的监控。
“安全促进”通常分为两部分:
一是安全教育和培训;
一是安全信息交流与分享。
经过这两部分的实施,最终需要形成的是”安全文化“。

为了保证各级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以及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
制定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制度内容:安全培训的责任、 培训内容、 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教员管理以及培训记录管理等
制定“培训大纲”
A. 培训对象:主要领导,包括主要负责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总飞行师、总工程师,运行副总、维修副总等各分管负责人;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
注:由于安全管理更倾向于管理者责任,所以培训对象权重通常向管理者倾斜。但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B.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民用航空安全培训与考核规定》 、《安全管理系统SMS》。
C. 培训计划: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频次、内容、学时、考核等方面的要求。
D. 培训形式:培训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研讨、经验交流等。
E. 教员管理:航空运营人应对培训教员进行内外相结合的管理,开展内部教员选聘、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并可根据培训需要聘任行业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外部教员。培训的实施
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实施,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A. 培训形式: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研讨、经验交流等。
B. 效果评估:航空运营人应对培训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并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对安全培训计划及内容进行评审和修订,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C. 培训档案:航空运营人应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对员工安全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成绩等,员工培训考核记录至少保存三年。
D. 安全教育:航空运营人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安全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信息交流和共享,传播安全管理理念、知识、经验、做法,保证员工获取所需要的安全信息,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营造积极安全文化。
E. 记录保存:航空运营人应对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进行记录,包括安全培训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效果等。

安全信息交流
通常安全信息有如下几类内容和获取渠道:
事件信息
通常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通用航空征候(以下简称征候)以及民用航空器一般事件(以下简称一般事件)信息。
安全监察信息
民航局方发布的各类监督检查信息、行政执法信息、行政检查整改通知书(单)、安全审计的必改项、事故调查报告和行政约见提出的整改要求、安全预警发布的安全建议或者第三方进行的各类安全检查、整改要求等信息。
综合安全信息
安全隐患信息、自愿报告信息、生产运行量信息、各类月报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信息、安全会议纪要、安全活动方案及总结、安全培训和奖惩信息、健康安全环保信息、航行及维修信息等与安全生产运行有关的信息。
航空运营人通过安全信息交流和共享,传播安全管理理念、知识、经验、做法,保证员工获取所需要的安全信息,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营造积极安全文化。
建设要求如下:
制度程序和职责分工:
航空运营人应建立单位内部以及与相关单位间的安全沟通制度程序,明确规定安全沟通的职责、对象、内容、途径和流程等。航空运营人应在组织内各个层级中、组织与外部相关单位间开展安全信息交流、 共享,确保所有员工获得与其岗位安全运相关的安全信息。航空运营人应建立“自下而上” 的交流渠道和方法,让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能够收到来自一线运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安全信息交流对象:
安全信息交流的对象应包括本单位各级员工以及相关单位,如空管单位、机场、协议单位等。
安全信息交流内容:
(1)SMS 相关知识及实施情况;
(2)内外部不安全事件信息,比如某维修差错;
(3)影响安全的重要变更,比如更换相关责任人等;
(4)安全运行的经验和教训,比如某事故报告;
(5)安全形势,比如国内外近期通航事故;
(6)运行人员的安全报告以及对安全运行的意见和建议等。安全信息交流途径:
(1)书籍、手册的学习,比如航空安全管理手册;
(2)安全相关知识的宣讲和培训;
(3)安全信息通报、公告、通知;
(4)各类会议,如安全形势分析会、专题会、周例会、协调会、座谈会、班前班后会等;
(5)安全经验分享、技术交流活动;
(6)自媒体、网站等;效果评估:
航空运营人应从安全信息交流的通畅性、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对安全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比如需要传达至所有相关人员;针对性传达;切实提高相关人安全意识。
记录保存:
航空运营人应对安全信息交流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台账,内容包括安全信息交流的内容、渠道、对象、效果等。
结语:
安全促进,归根结底是要形成自己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的结合。
通过提升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提高安全培训效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等途径,构建公司安全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炼、丰富、融合为员工提供健康适合的安全文化产品和服务,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最终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提升安全素质、人人做好安全生产的局面,整体提升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