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并转发。

引言:
SMS 是管理安全的系统做法,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安全责任、政策和程序。航空运营人的 SMS 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个组成部分和十二个二级要素。
SMS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安全风险管理” 。
通过主动识别危险源,评价相关的风险,并制定、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由于航空运行系统不断发展、变化,随时可能带来新的危险源,或原有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再适用有效,因此安全风险管理应在航空运营人的全部运行过程中持续动态开展,并通过安全保证过程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测。
“安全风险管理” 通过两大要素实现,如下图:

一、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概念:民航生产经营单位运行体系内存在的与航空安全有关的可能导致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及一般事件等后果的根源,包括能量、物质及环境因素。
航空运营人应综合使用被动和主动的方法, 对与其安全运行有关的风险进行管理,识别危险源并描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
被动式方法: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识别危险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表明系统存在缺陷,可通过分析确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危险源。
渠道:通过局方发布的或者国内外事故调查案例,或者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定期发布的案例收集,都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分析识别。这两种方法的识别对象都是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主动式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各类安全数据,分析、识别危险源。
渠道:来自飞行数据(比如QAR数据)等、安全报告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外部安全信息等。
2.风险管理建设总要求如下:
制度程序和职责分工:航空运营人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规定相关组织机构和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责,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流程和方法,以及危险源清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的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重大风险的管理,并对各生产运行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生产运行部门应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实施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
人员要求:航空运营人应明确规定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资质和能力要求,并配备相应人员。
3.危险源识别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系统描述:航空运营人应编制并适时修订适合本单位运行特点和复杂程度的系统描述,包括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涉及的设备设施、运行环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对于内部和外部接口的说明。
开展识别:航空运营人应建立并实施多种危险源识别的程序及方法,明确危险源识别的启动时机。结合本部门运行实际,适时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并进行记录。
识别途径:航空运营人应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识别危险源:图表
信息共享:航空运营人应通过培训教育、安全会议和活动等方式,将危险源及管控措施等信息进行共享。
二、风险评价和控制
风险评价和控制是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从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方面综合评价风险水平,并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
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原因分析:航空运营人应在风险评价前详细分析危险源的原因或作用机理。全面、系统分析在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设备设施、监督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风险分析:航空运营人应采用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法,从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风险的大小及可接受性。
风险评价:航空运营人应明确规定风险评价标准,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可分为不可接受风险、缓解后可接受风险和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分级管控:航空运营人应依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按照“ 分级管控” 原则建立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措施制定: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 1)成本/效益。制定的措施需要投入的成本,并估算可能带来的安全收益;
( 2)可行性。风险控制措施在现有的人员、技术、经费、管理、法律和规章等方面是否可行;
( 3)持久性。风险控制措施能否产生长久的效用;
( 4)剩余风险。在实施了风险控制措施后,是否存在未能完全消除的风险;
( 5)衍生风险。是否由于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而产生了新的问题或新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内容要求:
( 1)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
( 2)责任部门及人员;
( 3)人员、资金等方面的资源需求;
( 4)实施时限;
( 5)阶段性评估及最终评估的标准;
( 6)过程监控及最终验收的责任人;通常有如下管控方法:
(1)消除法 (2)工程方法 (3)人员劳动保护 (4)安全提示 (5)作业程序保护 (6)行政管理,等
风险控制的措施如果经过验证,是有效且需长期实施的,应纳入相关手册或制度程序中。
闭环管理: 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析——控制风险措施——形成风险管理报告——根据结果再分析,再识别,闭环管理。
记录保存:航空运营人应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台账,记录危险源名称、所在部门、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原因、 可能导致的后果、风险评价结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 新增风险控制措施、措施落实及效果情况等信息。
数据分析:航空运营人应定期对危险源清单(风险分级管控台账)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危险源清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各单位安全办公室应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库。
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和风险控制组成。
安全风险管理用来查明危害、评估系统或运行的当前安全风险和未来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用文件记录经挑选用来管理安全风险的缓解办法。
安全风险管理是在整个应用过程中核实和监测缓解办法的各项程序。
风险管理过程处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特殊的过程。
推荐阅读:
航空“驾驶员”不止一种?! 直升机“异形”系列 真人真事儿!——案例分析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一) 直升机“紧急着陆”决断指引 浅析“维修工程管理”在小型航空企业维修单位中的角色 民航监察员&委任代表的丝丝缕缕 学习铺就飞行之路——飞行员常用手册之“浅科” 维修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次吃螃蟹,如何下嘴?”——谈谈“国内首次引入新机型”的操作办法 “一纸文书,真的那么重要?”——剖析AAC-038表格后,发现它“必不可少!” 敲黑板,很重要——什么是航空器维修记录,其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MEL"的“前世今生”以及“实际应用”
声 明: 文中部分图片可能存在与文字描述不匹配、侵犯个人隐私、拍摄(创作)版权等情况,请读者选择看图,原作者及时与笔者联系变更,造成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