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重大人事变动:下一届接班人?
台积电 9 月 25 日公告,王英郎辞任 TSMC Arizona Corporation(台积电亚利桑那公司)董事,同时卸下该公司执行长职务,由庄瑞萍接任,预计 10 月 1 日生效。
台积电表示,王英郎在 TSMC Arizona 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将自 10 月 1 日起回任,继续担任营运主管。
王英郎返台,供应链认为台积电的接班大计正加速推进。

一、台积电人事变动深意:庄瑞萍接棒美国厂,王英郎回台动向受关注
台积电(2330)25 日发布重大讯息,旗下美国子公司 TSMC Arizona 公告人事变动,原执行长的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将辞去董事职务,回任总公司担任营运主管,由副总庄瑞萍接任相关职务;而 Christian Koitzsch 则继续领导德国厂。
当前正值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扩张阶段,半导体业界认为,现阶段台积电美国厂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量产规模,并为未来先进封装厂相关产能建设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台积电官网信息,庄瑞萍自 1997 年加入台积电以来,担任过多个生产制造相关职务,在 90 纳米、65 纳米、40 纳米、20 纳米、16 纳米、10 纳米、7 纳米及 5 纳米家族制程技术的量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庄瑞萍:曾任英特尔工程师,拥有 30 年半导体生产丰富经验
庄瑞萍于 2020 年起担任晶圆 18A 厂资深厂长,带领团队成功实现 N5 制程技术量产,并在 2022 年成功量产 N4 制程技术,助力台积电成为全球首家实现 5 纳米制程技术量产的公司,为客户提供最先进且最完备的技术与服务。
在加入台积电之前,庄瑞萍曾分别在威世科技与英特尔公司担任资深工程师,还在德碁半导体公司担任专案经理。庄瑞萍拥有超过 30 年的半导体生产营运管理实战经验,持有 52 项全球专利,其中 30 项为美国专利。
三、王英郎回台湾总部:是否为下一代接班人成观察重点
台积电强调,王英郎已顺利完成在亚利桑那的阶段性任务,在将工作交接给庄瑞萍后,下一步将回到台湾总部负责营运管理工作,并将继续在台积电内部扮演关键角色。

Christian Koitzsch 则继续负责台积电欧洲厂的运营。Koitzsch 曾担任博世德累斯顿晶圆厂厂长,于 2024 年 1 月加入台积电,在车用晶圆厂领域拥有深厚历练,出身制程工程师,在博世拥有超过 15 年的工作经历,未来将协助台积电德国厂成为欧洲车企的坚实后盾。
当前正值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扩张阶段,半导体业界认为,现阶段台积电美国厂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量产规模,并为未来先进封装厂相关产能建设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庄瑞萍是台积电先进制程领域的核心人物,外界对其担任执行长一职抱有期待。

事实上,2023 年就曾传出台积电第三代接班梯队名单,其中欧亚业务及研发资深副总经理侯永清、营运资深副总经理秦永沛以及王英郎等人呼声较高。尽管最终第三代接班梯队由秦永沛及研究发展副总监米玉傑担任执行副总暨共同营运长,但此次王英郎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重返台湾总部,是否肩负其他任务,外界对其后续动向高度关注,尤其关注他是否有机会升任资深副总经理、加入第三代接班人行列。

王英郎档案
王英郎出生于 1966 年,曾获十大杰出青年,五次获得台湾发明奖,也是世界级企业台积电中最年轻的经理、技术处长、厂长。此外,相较于台积电许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喝洋墨水”)的工程师,仅在本土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在全球拥有多达 283 项专利,其中包括 136 项美国专利。当被问及如此拼搏是否会累时,他表示:“只要觉得有趣就不会累。”
诺贝尔奖的梦想
王英郎在台中一中就读时,老师鼓励他往研究方向发展。由于他物理成绩最突出,且怀揣着获得诺贝尔奖的梦想,便选择了物理系。然而,大学期间,他多门科目成绩徘徊在不及格边缘,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 —— 曾经最擅长的物理,让他倍感挫折。他发现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物理系有部分学生无法在四年内顺利毕业,这让他不禁感慨:“读物理需要一些天分,那些物理学得好的人真的是天才!”
毕业后,王英郎一边攻读材料研究所,原本计划进入当时薪资最高的钢铁行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前往新竹科学园区(竹科)参观台积电,被半导体行业吸引。他说:“金属行业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可改变的空间比较小,而半导体行业才刚刚起步,不断有新技术出现,所以觉得半导体更有意思。” 因此,他决定加入当时名气尚不大的台积电。

王英郎身着学士服摄于台湾清华园校门口
台积电的成长岁月
在台积电还是新人(“菜鸟”)时,王英郎仍记得台中一中老师的鼓励,为了实现成为教授的梦想,他悄悄报考了电子博士班。为了兼顾学业与工作,他主动申请上大夜班,白天则到学校上课,即便日夜颠倒,也坚持完成学业。当被问及如何坚持下来时,他依旧是那句回答:“只要有兴趣就不会累。”
在台积电工作近三十年,王英郎陪伴公司历经风雨、共同成长。他曾同时兼任两家工厂的厂长,带领数千名工程师。即便已拥有数百项全球专利,发表过百余篇论文,他却认为 “带领他人进步比自己进步更有成就感”。他说:“刚开始总是最难的,但有了第一个专利,就知道第二个该做什么。如果带领的每位同事都能进步一分,就能为公司带来数千分的贡献。”
王英郎在台积电的职业生涯看似一帆风顺,实则也遭遇过挫折。他曾从厂长岗位被调至研发部门担任领导,坦言那段时间压力巨大,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跟上进度。幸运的是,团队成员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在同事的帮助下,他最终顺利完成了上级的期望。“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把你放到一个新环境中,给你一个舞台,人自然就会想办法适应(survival)。” 王英郎说。台积电的工程师背景各异,但都有着 “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的共同目标 —— 从员工、客户到供应商,彼此相互信任,最终助力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物理系的深远影响
回忆在清华大学的时光,王英郎曾参与过学生自治会(代联会)和救国团的文化服务队。他认为这些经历都是锻炼领导力的重要机会,也正因这些经历,原本性格害羞的他,逐渐拥有了更沉稳的台风。
谈及在物理系的过往,王英郎对当年的教授们始终充满敬意:无论是吴秀锦教授批改作业时的严谨态度,李怡严教授沉浸在书籍中的热情,还是沈君山教授潇洒不羁、从容授课的风格,都让他深深敬佩教授们对物理的热爱与强大的自制力。尽管求学期间,王英郎在物理领域屡屡受挫,但三十多年后回顾,他仍感激物理系为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读过物理之后,再读其他领域的知识,都觉得没有物理难。” 王英郎笑着说。
作为清华理学院第九届杰出校友,王英郎今年(注:指获评第二十二届杰出校友的年份)更荣获国立清华大学第二十二届杰出校友称号。他说:“希望自己二、三十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他勉励学弟学妹们要始终保持 “三心”:好奇心、企图心与勇于创新的心。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才会产生兴趣;对工作有企图心,才能不断进步;对现状有勇于改变的决心,才能突破束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