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低空经济探索者,大家好!
昨天(2025年9月26日),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全国首部水上低空物流“交规” 《长江南京段低空物流配送作业通航安全工作指引(试行)》在南京正式发布! 这不仅是国内首部针对水上低空物流的通航安全规范性文件,更是为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精准系上的“安全带”,其影响将远超南京一地,为全国低空物流的安全、规范、规模化运营树立了标杆。
一、事件深度解读:一部“指引”背后的精细考量
此次发布的《指引》绝非一纸空文,而是针对长江南京段这一“黄金水道”复杂环境量身定制的安全操作手册。
出台背景:需求爆发与风险并存。长江南京段堪称中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海轮、危化品船、客汽渡船、旅游客船往来如织,加之江上跨江大桥、危化品码头、架空电缆等设施密集,空域环境极为复杂。然而,低空物流的巨大效益又使其无法被忽视。仅2024年试验飞行阶段,该段就累计完成了2.3万架次配送,飞行里程达12.3万公里,为9000余艘船舶配送物资227吨,日均服务高达150架次。巨大的业务量与高风险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矛盾,缺乏规范引导不仅威胁水上交通安全,更可能扼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部《指引》的出台,正是对上述挑战的直接回应。
内容核心:全链条、全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指引》共6章36条,其核心框架涵盖了四大维度:
- 资质要求
明确了运营主体、飞行器、操作人员所需的准入条件,从源头确保专业性与可靠性。 - 配送作业管理
对飞行计划申报、航路规划、飞行高度、避让规则、昼夜作业等操作流程进行了细致规范。 - 船舶配合要求
首创性地规定了水面船舶如何为低空物流无人机提供配合与支持,奠定了“水空一体”协同作业的基础。 - 应急管理
建立了针对设备故障、天气突变、通信中断、货物掉落、水上迫降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极大提升了容错率和安全性。
这套体系填补了国内水上低空物流安全管理的空白,首次让水上无人机配送“有章可循”。
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水陆空”全景绽放
本次《指引》虽聚焦“水上”,但其规范和示范效应将辐射至低空经济的各个应用场景,加速其从“试验场”迈向“规模化商业场”的进程。
低空物流(配送): 这是当前最成熟、最直接的应用领域。该《指引》的发布,直接为水上物流场景的规模化铺平了道路。
- 水上物流
南京的“水岸联动低空飞行基地”已成为典范,实现向航行中船舶进行即时物资(生鲜、外卖、快递、船用配件)配送。舟山则推进“小干岛锚地无人机物资配送”,谋划10公斤以下船舶物资配送服务。这解决了船员采购难、船舶靠泊成本高的问题,市场潜力巨大。 - 城市末端配送
美团在深圳实现的“3公里、15分钟”外卖配送模式,订单量已超21万单。《指引》中关于航路、避障、应急的管理思路,可为城市密集区配送提供重要借鉴。 - 医疗急救配送
无人机能克服地形和交通拥堵,为偏远地区或城市中心紧急输送血液、疫苗、急救药品,争夺黄金救援时间。 - 海岛与偏远地区物流
舟山构建“岛际穿梭、跨省联动”的空中物流网络,有效解决海岛物流“慢、难、贵”的痛点,让生鲜农产品和急需药品高效流通。
公共服务与应急救援: 这是社会价值极高的领域,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与《指引》精神高度契合。
- 海事巡检与执法
无人机已用于对“三无”船只、禁用渔具捕捞、禁渔期违规作业等行为进行智能巡检。南京基于5G低空智联网建成了智慧立体巡航体系。 - 应急救援
在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可快速投送应急物资、进行灾情评估与现场监控。《指引》中的应急管理章节,为复杂环境下的救援飞行提供了标准化流程。 - 能源与基础设施巡检
对电力线路、风电场、油气管道、桥梁等进行自动化巡查,效率远超人工。
低空文旅与载人交通: 这是未来最具想象力的领域,安全是其发展的绝对前提。
- 空中观光
包括城市空中观光、景区低空游览等。南京已规划打造沿江、跨江等特色低空旅游示范场景。 - 城市空中交通(UAM)
“空中出租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未来方向。南京已开展都市圈短途接驳验证航线飞行,为“空中巴士”探路。《指引》所构建的安全管理框架,为未来载人级的低空飞行规则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远意义:一部“交规”如何撬动万亿级新经济?
《长江南京段低空物流配送作业通航安全工作指引(试行)》的发布,其意义远不止于规范一个细分场景,它更是一次深刻的制度创新和产业催化。
从“无规”到“有规”,填补制度空白,奠定产业化基石。它解决了“无法可依”的核心痛点,为投资者、运营方和监管者提供了清晰的预期和稳定的规则,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这意味着资本和技术可以更放心地涌入,加速整个产业链的成熟。
示范效应显著,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本”。作为首部专项指引,其框架和内容将成为其他拥有江河湖海资源的城市(如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上游城市群、沿海城市)制定类似规则的重要参考,避免重复探索,加速全国低空水域的开放进程。
推动技术迭代与基础设施升级。《指引》对安全、通信、导航、监控的髙要求,将倒逼产业链技术进步。例如,华为、中兴正推动的5G-A/6G低空专用通信网络,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以及NTN(非地面网络)在复杂环境下的通信保障等,都将获得更明确的落地需求和推动力。
提升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目前,全球低空经济均处于探索阶段,在监管模式上,美国FAA、欧盟EASA等各有特点。中国通过此次实践,率先在水上低空物流领域形成了详细的规范,为参与乃至引领全球低空经济规则的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
为“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系上“安全带”,护航其飞得更高更远。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部“交规”通过构建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防控了低空物流与传统航运、城市设施之间的运行风险,实现了“放开”与“管好”的平衡。只有安全得到保障,低空经济才能真正从概念和试点,走向大规模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最终释放其作为万亿级新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

结语
全国首部水上低空物流“交规”的落地,是一个精彩的开始,而非终点。它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驱动”的野蛮生长阶段,迈入“技术与规则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它为整个行业划下了清晰的“安全底线”和“操作边线”,让所有玩家能够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技,共同开拓这片广阔的“天空蓝海”。
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解锁和法规体系的持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无人机穿梭、eVTOL翱翔的图景,将更快地从愿景照进现实。低空经济,正在规则的护航下,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重塑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本文信息综合自财联社、央视新闻、公开行业报告等多家媒体报道)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