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7月26日-29日
展览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展位号:H2-B101

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AI创新负责人张毅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工业4.0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制造业正经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关键跃迁。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制造业AI投入已达1500亿美元,2027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这一爆发式增长印证了AI技术从概念验证向产业落地的加速渗透——从设备预测性维护到生产全流程优化,AI正成为破解传统制造业效率瓶颈、绿色转型及柔性生产难题的核心引擎。

传统制造业中,以PLC为核心的自动化体系在炼钢、食品饮料等领域仍高度依赖“老师傅”经验,而AI技术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实现了质的突破。在引入硅藻土过滤AI系统后,使过滤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5%;汽车零部件制造引入AI排程后,生产计划制定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设备利用率提升20%以上。在绿色转型层面,制造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近30%的现实压力下,AI算法通过实时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在钢铁加热炉燃烧控制中降低10%-15%能耗,在汽车基地的实践中,借助AI智能调度,在产量增长20%的同时实现能耗下降18%,成为应对欧盟2030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0%政策的核心方案。
而面对消费市场小批量多品种的趋势下,AI技术正重构生产逻辑:半导体企业通过深度学习优化工艺,芯片良品率提升15%;家具制造借助AI动态调整参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实现了从规模化生产到柔性制造的无缝切换。但技术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汽车产线因设备接口异构(RS-232、CAN总线等)和部门系统割裂,关键工序数据缺失率超30%,而一些电子企业通过Ceph分布式存储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跨系统协同后,AI质检效率提升3倍;六轴工业机器人单台10-50万元的成本叠加算法开发压力,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据我们了解,施耐德通过云端部署的EcoStruxure系列AI服务,为一家中型车企定制能耗管理系统,年节省电费800万元;行业调研显示,仅23%的制造企业拥有懂工艺与AI的跨界团队,部分机械企业通过“业务+IT”虚拟团队培养人才,将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从65%提升至92%。
技术演进的趋势已清晰显现:电力、汽车等领域的“数字老师傅”系统正在形成,钢铁行业AI自动调节炉温参数使能耗下降12%;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单元“自组织”进化, AI在0.5秒内完成原材料异常响应与跨工序协同;2025年汽车焊接等场景机器人渗透率预计超40%,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尝试引入AI机器人后电池装配人力减少60%;生成式AI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将研发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周,迭代效率提升3倍。
对企业而言,务实的转型路径至关重要:例如家电企业从AI图像质检切入,3个月实现缺陷识别率98%后向全流程推广;装备制造行业通过共建AI算力中心,使中小企业应用成本降低60%;机械制造业尝试将工艺专家与数据科学家编组,3个月内关键设备综合效率提升15%。正如工业4.0之父孔翰宁所言:“AI不是选择题,而是决定企业能否留在牌桌的入场券。”
文章来源《WAIC UP!》2025.03期,有改动。
欢迎莅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施耐德电气展台
2025年7月26-29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H2-B101
Hello: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
WAIC UP! WAKE UP MORE!
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共同释放思考的力量与智慧的主张,旨在唤醒更多人,探究关乎技术跃迁、自我边界和未来文明的无限可能。
准备好!释放你的思考,觉醒你的行动,与我们一同探究那些尚未显现的可能性,勾勒以人为中心的未来智慧文明全景图!

《WAIC UP!》
即刻解锁你的「AI时代进化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