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今年的芯片行业,依旧冷风阵阵。新闻里看到的是冰山一角:英特尔计划裁员 2.4万人,美光裁掉 8000人,ST削减 5000人,英飞凌也动刀 4000人。
而国内的情况更安静,没有公开的数字,却从招聘市场、朋友的口中不断传出消息。可以肯定的是:裁员并不比国外少,只是更隐蔽。
年轻人太嫩,老员工太贵
在苏州,一家芯片原厂HR只发了一个销售经理岗位,三天就收到了100多份简历。和几年前的冷清相比,这简直是扎堆投简历。最扎眼的,是投递者的两个群体: 23-27岁的年轻人:活力有余,经验不足,被裁赔偿少,是老板最容易下手的一批。 40岁以上的老员工: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资源或管理层位置,就成了高成本、低回报的“负担”。于是,年轻人嫌太嫩,老员工嫌太贵,中年人挤在夹缝中,成了最尴尬的一代职场人。
烧钱公司,靠裁员续命
在上海,有家公司今年已经裁了三轮。理由很简单:没盈利,只能靠融资养活自己。裁掉了30%的员工,却一口气留住了海外团队。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是资本市场的“讲故事工具”,要让投资人觉得公司还有未来。问题是,公司每年要烧掉1-2亿,融资难,压力大。对高管来说,裁员不是选择,而是生存。
深圳的一家代理商,业绩其实并没下滑。可老板还是决定动刀:销售、FAE、PM都有人被裁。他的逻辑很简单: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人力成本,就是利润。于是,留下的员工不得不“一人顶俩人”,待遇不变,工作量翻倍。老板觉得这样比全员降薪更有效,因为危机感让员工更卖力。这就是现实:员工拼命干,老板才能睡得安稳。
裁员,不止半导体
其实,裁员不只是半导体行业的故事。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经历同样的瘦身。更让人焦虑的是长期趋势:未来20年,中国每年都有 12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年轻人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老员工逐渐被淘汰。结果就是:中国人的职业寿命正在越来越短,35岁、40岁就要面临失业危机。所以,问题从来不是“会不会被裁”,而是“什么时候会被裁”。在这样的现实下,80后、90后、00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短暂的职业黄金期里,尽可能多地赚到钱,养家,也养自己。
半导体行业的裁员潮,冰冷又无情。年轻人没资历,老员工嫌成本高,中年人最无奈。这就是职场的残酷逻辑:没有谁不可替代,也没有人能永远安全。既然如此,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还能拼的时候,尽量抓住机会。因为等你被推到边缘的时候,没有人会为你心疼。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