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学院最新研究发现,热门AI伴聊应用在用户告别时会使用情感操纵技巧。
有些会让你内疚,有些假装受伤,有些则制造好奇心。
这些策略确实有效,能让用户参与度提升高达14倍。
但驱动用户继续互动的不是愉悦,而是好奇与愤怒。
我们是否正在陷入一种新型的“情感不对称关系”?
当AI模拟出共情,人类却可能付出真实的情感依赖。
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实也逐渐清晰:
AI替代不了的,恰恰是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的时刻”。
是医生面对复杂病历时那句“再观察一下”的直觉判断;
是创作者在空白画布前第一笔的冲动与冒险;
是深夜交谈中突然的沉默与之后的会心一笑。
这些无法被量化、被优化、被复制的瞬间,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连接。
在此,虎嗅联合差评X.PIN发起话题讨论:
你曾在哪一刻,觉得AI还无法替代“你”?
是一次饱含情感的深度交流?还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独特的个人判断?又或是一份融入了个人经历与温度的创作......
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生命中那些AI无法复刻的瞬间。
🎉截止11月22日活动前,评论点赞热度最高的用户,可在F&M创新节现场凭借评论,领取虎嗅F&M专属周边一份~
如果这个问题也曾划过你的脑海,那么,欢迎来。
与前沿思考者共同探寻:在算法模拟情感的时代,我们如何守护那些无法被量化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