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

极客公园 2025-09-28 19:20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1
Z 世代创业图鉴。

作者|苏子华

编辑|郑玄

如果你用上一代人的创业视角去观察今天的 Z 世代创业者,可能会看到一种全新的创业逻辑。这是我在 2025 年云栖大会的 Z 世代 AI 创新分论坛上,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

这些人聊起创业,像在说一件「有意思的小事」——有个想法就动手,缺资源就找办法,实在不行就先兼职做着。

23 岁的窦军,靠一辆「车头、车身、轮胎各走各的」电动车跑业务,把纺织厂的质检成本砍了一半。他笑着说起自己创业最窘迫时的经历:为了凑回杭州的路费,在长沙的深夜打麻将赢了几百块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李楠带着学生团队,没有足够本金搭建服务器,用阿里云函数计算服务扛住了马拉松赛事上万用户的并发请求,把 AI 换脸技术做成了选手的「高光海报」;高露燕,从一场 Hackathon 偶然接触听障人群后,就一头扎进 AI 言语康复领域,砍掉了获奖的炫酷功能,只留一个「反复练习发音」的按钮;周羿旭借 AI 打造跨次元社区,填补年轻人情感陪伴需求空白......

这些年轻人的故事里,没有上一代人「先攒资源再创业」的沉重,没有「为梦想熬夜啃泡面」的苦情叙事,反而带着一种敢于「零帧起手」的轻盈感。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节点:AI 技术正在从专业工具变为普惠基础设施。云厂商们对基础设施和新技术的推动,让创新的门槛降到了甚至「有想法就能起步」的程度。

比如,过去需要 20 人团队、百万级启动资金才能啃下的硬骨头,现在可能几个年轻人利用开源模型在云上就能撬动;比如,过去要在行业里摸爬 5 年才能摸清的需求,在现在高度发达、互联信息环境就可能精准捕捉。人与 AI 的深度协作,正在持续降低创新的门槛。

新一代年轻人的创业思维、行动路径,乃至对成功的定义,都与 AI 的发展深度同频,从而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创新逻辑。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4

云栖大会 Z 世代 AI 创新分论坛的圆桌环节「这届年轻人,打法不一样」,跨界碰撞|图片来源:阿里云


01

创业的范式变了


如果说「敢想敢干」是 Z 世代创业者的气质,那么在这种气质背后,体现出的创业逻辑的变化更能带给人启发。

和前辈们相比,他们不再循着老路,而是在新的技术土壤里,摸索出一套不同的逻辑。我们总结这种转变,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看:

首先,是方向变了。

上一代人创业的思路往往是先占住一个赛道,铺团队、建渠道、扩规模,最后成为行业巨头。比如早期的电商创业,要先建供应链、搭物流、做营销,投入大、周期长。

而这代年轻人的创业,更善于挖掘垂类需求,在细分领域找蓝海。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表示:「现在的信息世界分辨率更高了,过去模糊的需求,现在能被精准看到。」这句话在阿里云上创业者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羿旭看到的「跨次元情感陪伴」需求,本质是年轻人「情感寄托」的微需求——他利用 AI 对话技术让「手办说话」成为可能,阿里云的算力让小团队能支撑这种对话服务;

高露燕看到的「听障人士言语康复」需求,是过去被忽视的「小众需求」——传统康复师数量有限,一对一教学成本高,但 AI 能提供「无限次练习、即时反馈」的服务,阿里云千问模型的语音识别能力,让他们不用自己死磕底层技术;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7

白日梦 Online—AR 无限流互动内容平台 App 界面|图片来源:App Store


孟诗洋做的「白日梦 online」,是个基于「无限流」IP 的 AI 娱乐应用。无限流是网文里的一个小众题材,他发现这些读者不满足于「看故事」,还想「走进故事」,于是用 AI 打造了一个沉浸式场景——用户可以自己选身份、选剧情,AI 实时生成互动内容。上线半年,零投流就有了近百万注册用户。

他觉得,「不用做所有人都用的产品,能满足一群人的需求就够了。」

第二,是路径变了。

上一代人创业,往往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感:辞掉工作、投入全部积蓄,甚至抵押房产。但 00 后创业,更擅长「灵活试错」——比如,先兼职做、接外包活维持,验证需求后再全职投入,创业变得更加「轻盈」了。

窦军团队一开始就是「兼职创业」: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接外包活,甚至用「假装应聘者」的方式找客户。他们做的纺织质检产品,早期技术验证靠借设备、搭简易场景,直到拿到种子投资才全职投入;

高露燕原本是一名二级市场量化交易员。在 2023 年 AI 大模型爆发后,她看到技术的巨大潜力,利用业余时间,先是参与 Hackathon(黑客松)比赛,再「兼职创业」。而随着全国各地的听障用户顺着网线找到了他们,表达对产品的热切期待时,她觉得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使命,便开始全职创业。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10

北京微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露燕,在云栖大会 Z 世代 AI 创新论坛现场|图片来源:阿里云


这种低风险起步、灵活的创业路径的前提,是 AI 云让「小团队能做大事」:过去需要 20 人开发的产品,现在 3-5 人和 AI coding 就能完成;过去需要百万级投入才能搭建的集群,现在在云上通过按量付费的方式就能支撑;过去只有「巨厂」才能训练的大模型,现在通过开源或者 API 调用的方式就可以快速使用。例如,阿里云的函数计算、弹性 GPU、千问开源模型,都是这种「灵活生产力」的支撑,让年轻人「兼职创业」成为可能。

第三,是成功定义变了。

过去创业,「成功」的标准比较单一:上市、成为行业第一。对此,郑宇化研究员在阿里云 Z 世代圆桌论坛上说:「现在年轻人创业,可以做行业单项冠军,也可以被大厂并购,这是新的出路。」

可以说,这代年轻人创业,对「成功」的定义更多元:做成细分领域冠军、被大厂并购、甚至只是「验证了一个想法」,都算成功。这种变化,不是因为他们「野心小」,而是生态让「小而美」的创业有了生存空间。

这种「多元成功」,让创业不再是「要么赢要么输」的赌局,而是「试错-迭代-成长」的过程。多元的「退出通道」,也让年轻人不用再「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更敢去尝试小众、创新的方向。

综上,这三重变化勾勒出 Z 世代创业的全新特征:他们的方向更聚焦,路径更灵活,成功定义也更开放。底层是 AI 和云等技术供给的变化,让「小团队能做大事」,也让创业从少数人的豪赌,变成多数人的可能。换句话说,这一代年轻人不只是换了一种姿势创业,而是在重塑创业的游戏规则。

02

创新生态的进化


可以这么说,年轻人创业范式变革的核心,是让「创业轻量化」了。

这种轻盈,除了年轻人敢闯,更重要的是来自 AI 时代整个创业生态的进化。这是云计算与 AI 深度融合的「托举力量」。这一点,透过云栖大会体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底层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普惠与开放,让创新不用「从零造轮子」。

如果按照过去的思维去做 AI 产品,可能要先训练基础模型;做互联网产品,要先搭服务器架构。但现在,云厂商及生态伙伴提供的开源模型、基础设施,让年轻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

例如,通义问开源模型,让创业者不用再投入千万级资金训练基础模型——高露燕的 AI 言语康复产品,用通义千问的语音识别能力做基础,只需要针对听障用户的发音特点做微调,可以将精力更聚焦「听障用户的康复场景」;周羿旭的手办对话功能,直接接入通义千问 API;孟诗洋的「白日梦 Online」,用阿里云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不用自己做数据备份、灾备。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13

北京赛博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羿旭打造的跨次元社区 AiSpea Lite,只需放置手办即刻唤醒专属角色|图片来源:赛博创力官网


这种技术普惠,本质是「让创新更高效」:年轻人不用再把时间浪费在「重复造轮子」上,能聚焦在细分领域的创新上。

第二,AI时代最核心的变化,是生产力工具的升级,让小团队也能做「大事」。

底层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普惠与开放,最先带来的就是生产力工具的升级,这也是让普通人更受益的事情。

例如,阿里云提供的函数计算服务,帮李楠团队扛住了马拉松赛事的高并发——大量用户同时生成海报,算力自动扩容,事后按实际使用付费,无需自己买服务器;弹性 GPU 服务,让窦军团队不用买昂贵的设备,就能做图像识别训练——有活的时候用,没活的时候释放,成本降低了一半;AI coding 工具,则让即便没有计算机背景的学生也能写出高质量代码,缩短开发周期。

可以说,这些变革,让 1-3 人的小团队,也有机会完成过去 20 人团队的工作。

进一步讲,AI 带来的变化,不是「替代人」,而是「放大个人能力」:一个懂 AI 的年轻人,靠生态提供的工具,能抵得上一个小团队,大幅降低创业的「人力成本」「算力成本」。

最后,信息颗粒度升级,让很多微小的需求更容易被看见。过去创业者找需求,靠的是「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很多微需求因为「看不见」而被忽略。

而现在,年轻人能够通过云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快速理清用户画像和需求趋势——比如,李楠团队做马拉松 AI 海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选手重视成绩分享」的需求,也帮助其确定了产品方向;比如周羿旭通过粉丝社群数据,发现「手办互动」的需求热度在上升。甚至,有人还通过招聘平台找到合作机会。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表示:「分辨率更高的信息世界,意味着更多创业机会。」而这种信息环境,本身也有 AI 和云基础设施在发挥作用。

这种信息颗粒度的升级,本质是「让市场更透明」:过去需要 5 年才能摸清的需求,现在 3 个月就能精准捕捉。年轻人不用再「熬资历」,靠生态提供的信息工具,就能找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

因此,AI 时代的创业,更像是在有导航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他们不用自己铺路,不用自己造发动机,只要清楚「要去哪里」,就能找到生态里的资源搭便车。这种差异的核心,不是年轻人「更敢闯」,而是 AI 时代的产业生态给了他们「敢闯」的底气——阿里云及生态伙伴构建的技术底座、信息环境、生产力工具,正在把创业从「资源密集型」变成「创意密集型」。

03

展望:年轻人与超级智能,

人智一体的未来


在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吴泳铭在「超级智能」演讲中提到,AI 正从工具变成共创伙伴,未来的创新,是人与 AI 的协同。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16

云栖大会现场图


在云栖大会的现场,我看到的不只是几个创业故事,而正是这种人机协同的雏形:他们用 AI 放大自己的创意,与 AI 一起解决问题。

未来,当超级智能到来时,Z 时代这群「AI 原住民」,毫无疑问将会定义人机协同创新的范式,并成长为「人智一体」的核心力量:

这意味着,当 AI 云成为基础设施,创业的门槛还会继续降低,更多普通人能以低成本参与创造。云厂商的普惠算力、开源模型和生态支持,正在为更多年轻人打开创新的大门。

他们可以用技术去征服远方的星辰大海,也可以守护身边的人间烟火。透过此次云栖大会 Z 世代论坛,我看到这群年轻人正将星辰和烟火串联在一起。

当这些年轻人成长起来时,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多元、更鲜活、更有温度的 AI 世界。这或许就是 Z 世代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头图来源:2025 云栖大会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云栖大会
Z 世代 AI 创新分论坛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19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20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21

热点视频

马斯克:想做人类能做的所有事,你需要一个类人机器人。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24

更多阅读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29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图30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AI生成的文本在研究论文中呈上升趋势 | 深度报道
被AI围剿的外语系学生:毕业了,我的专业也没了
iOS 26.1 藏了个小彩蛋:苹果造不出最强 AI,转而做了官方 AI 通用接口
邀请函 | 启幕!德晟达AI算力家族重磅亮相,邀您现场直击
【硬件资讯】NVIDIA疯狂投资未来!全球大范围投资,诸多硬件厂商及AI厂商获得NVIDIA资金,这是路径依赖了??
云与 AI,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
为MCU加入AI,安谋科技Arm China发布新IP
惊现高管离职潮!马斯克亲信操盘xAI,千亿美元能填AGI野望?
速看!“智领未来”AI活动第四季度征集通知来了
【报告】金融专题三:金融大模型白皮书-AI原生开启金融智能新未来(附PDF下载)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