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格尔木海拔 3500 米的戈壁滩上,一阵风吹过,卷起碎石打在金属外壳上噼啪作响。一台 “长相特别” 的机器正在缓缓移动。它既有车轮,又有类似动物的 “腿”,遇到半米高的岩架时,车轮轻轻收起,“腿”一抬就跨了过去;进入平坦沙地,“腿”又藏了起来,车轮飞速转动,速度比普通人跑步还快。

——这其实是来自我国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数个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 “轮足机器人”,它刚刚完成了一场为期数月的 “高原大考”,在戈壁、沙漠、草甸、湿地里交出了满分答卷。

该成果以“Wheeled-legged robots for multi-terrain locomotion in plateau environments”为题发表在机器人相关期刊Biomimetic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上。
▍高原无人区的难题:谁能代替人类“跑腿”?
提起高原,很多人想到的是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但对需要“干活”的人来说,这里藏着太多难题。比如电力巡检工人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检查输电塔,高原反应让每一步都很吃力;如果发生地震或洪水,偏远地区的救援物资很难送进去,因为道路可能被冲毁,普通车辆根本开不进去。
过去,研究者们尝试用机器人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轮式机器人像普通汽车一样靠轮子跑,在平坦路面上很快,还能拉重物,但遇到小土坡、碎石堆就 “卡壳”,甚至会翻车;
足式机器人比如仿狗机器人,能跨障碍、爬陡坡,像动物一样灵活,但跑不快,而且拉不了太重的东西。如果让它运救援物资,可能跑 1 公里就要充电,效率太低。

既要跑得快,又要能拉货,还得能应付各种烂路,这成了高原机器人的三重考验。直到 “轮足机器人”出现,这个难题才有了新解法。
轮足机器人的核心思路很简单:把车轮和腿结合起来,让机器人拥有 “双重技能”。
想象一下,在平坦的戈壁或草原上,它用车轮移动,速度能达到 12 公里/小时,还能拉着几十公斤的物资;遇到半米高的沟渠、松动的碎石坡,或者陷人的湿地时,它会立刻切换模式,车轮收起,四条 “腿”撑住地面跨障碍、爬陡坡,甚至能在烂泥里调整重心,不被陷住。

实际上,目前轮足机器人已凭借其多模态移动性,正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但研究者们还有一个顾虑,在实验室里表现再好,到了真实的高原环境中,它还能靠谱吗?毕竟高原空气稀薄、温度低,地形还特别复杂。
格尔木就是这样一个 “天然测试场”。
▍格尔木试炼:在地球第三极边缘闯关
格尔木地区,几乎是一个地形博物馆。海拔从 2800 米到 4000 米,既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也有会吞车轮的湿地;既有随风移动的沙丘,也有藏着暗坑的草甸。更关键的是,这里的环境和青藏高原核心区很像,能模拟机器人未来可能遇到的极端工作场景。
研究人员派出了三种不同体型的轮足机器人参与此次任务,分别是:
全尺寸重型机器人:具备较强的负载能力,适合执行物资运输等任务;
中型原型机器人:在灵活性和结构强度之间取得平衡,便于进行多种地形测试;
轻型原型机器人:体型最小,响应迅速,主要用于验证控制算法和感知系统的实时性能。

这些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包括行走、转弯、爬坡、跨越沟渠和岩石等一系列动作。即使在最容易打滑的松软土坡上,机器人也能通过协调腿部和轮子的动作,稳步上行,展现出优秀的自主控制能力。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机器人是如何“看清”路面并做出反应的呢?其实,它们搭载了先进的感知与控制系统:
在运动控制方面,机器人采用了结合近端策略优化 (PPO) 和低级 PD 控制器的混合控制系统。该策略在模拟中训练,观测数据包括命令输入、关节位置和速度、角速度、重力矢量和先前的动作。执行器网络输出关节位置目标,PD 控制器跟踪这些目标以产生扭矩命令。使用该框架,机器人实现了超过 12 km/h 的非铺砌地形运动速度,展示了其在具有挑战性的高地环境中的多模态移动性和系统稳健性。

在感知方面,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立体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能够实时捕捉周围环境的信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原强烈的光照条件下,研究人员对视觉系统进行了特殊优化,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看清”环境。

其中,地形分类系统是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收集了900多张高原典型地形的图像,包括水坑、泥地、垂直障碍、碎石、台阶、草地、沙地和沟渠等8个类别。通过这些数据训练出的深度学习模型,使机器人能够以87.5%的准确率识别不同地形,从而采取相应的运动策略。

在未知环境中,构建环境地图是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基础。此次测试中,轮足机器人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维地图构建能力。
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实时生成高精度的三维点云地图。这一过程类似于我们使用手机地图软件,但更加复杂和精确。在典型的高原地形测试中,机器人的建图误差控制在真实距离的1.5%以内,定位频率超过50Hz,这意味着它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

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救援任务中,机器人可以绘制灾害现场的地图;在科学考察中,它可以记录勘察区域的地形特征;在运输任务中,它能够规划出最优路径。所有这些应用都建立在精确的环境感知和地图构建能力之上。
▍结语与未来
这次格尔木测试,不仅证明了轮足机器人能在高原稳定工作,还为它未来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轮足机器人必将在更多极端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生的得力助手。它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将在未来的高原探险、科学考察、应急救援等任务中书发挥重要作用。
从青藏高原起步,轮足机器人的足迹将迈向更广阔的世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提到高原时,除了雪山草原,还会想到那些穿梭在戈壁湿地里的轮足机器人——它们默默工作,帮人类把 “不可能” 变成 “可能”,拓展着我们探索自然的边界。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机器人大讲堂-客服(19560423866,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工业机器人企业
| | | | | | | | | | | |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 | | | | | |
医疗机器人企业
| | | | | | | | | | | | 康诺思腾
人形机器人企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NDbotics
具身智能企业
| | | | | | | | | | | | | 科大讯飞 |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 | | | |
核心零部件企业
| | | | | | 鑫精诚传感器 | | | | | | | | | | | | | | | | | 瑞源精密 | | | |
教育机器人企业
| |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