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两款“17ProMax”——iPhone17ProMax和小米17ProMax都卖爆了。前者大家都是知道的,目前未知几乎所有渠道,你想要在短期内原价拿到货都是不太可能的,个人预测要到10月中下旬才会正常供应,就短期来看,其市场需求量远大于iPhone16及iPhone15这两个系列。而小米17ProMax的待遇也差不多,除了最低配的12+512G版还有现货之外,16+512G及以上版本也都缺货了,预计要到10月13日后才能采购完毕,大家一定要清楚,这可是一台售价5999元起的小米手机,而且还不是旗舰机。作为对比,看上去性价比非常高的iPhone17依旧没有卖过Pro版;同样的,外观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价格更低看上去性价比也不错的小米17同样也没有卖过小米17Pro。大家就没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么?没错,很简单:“设计的差异化以及续航,已经成为目前消费者更换手机的最大驱动力了”。因为最近几年,手机在应用端的可感知提升实在是过于“贫瘠”了。举个例子,以主摄为例,小米在2022年就首发搭载了感光面积达到1英寸的传感器——IMX989,三年半过去了,1英寸的底依旧是手机行业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小米12S Ultra的整体影像配置(IMX989+双IMX586)哪怕放到今年那也丝毫不落伍。这就是现如今这个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缩影。我在很早的文章中其实就说过了,现如今的智能手机的创新实际上已经被锁死了,限制他的已经不再是“技术瓶颈”而是“物理瓶颈”。于是乎,在这个微创新时代,外观方面的创新就成为了驱动消费者换机的最合适的驱动力。小米17Pro系列凭借外屏火出圈,虽然很多人对这个设计是嗤之以鼻的,但是事实上他确确实实的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情绪价值”和“差异化卖点”的需求。iPhone17Pro系列之所以能卖爆,也是因为外观设计驱动。虽然看上去很无奈,但这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