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其研发的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成功解决固态电池两大核心难题——固固界面接触差与高电压兼容性瓶颈,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自然》。其中“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通过含氟基团增强电解质稳定性,实现4.7V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与金属锂负极的兼容,构建稳定配位结构。而原位聚合技术,热引发聚合增强固态界面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解决传统固态电池“干面包硬贴”般的界面阻抗问题。专业术语太多,丫头也不是很难理解。不过,目前半固态电池已装车,如蔚来ET7、MG4,而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2030年规模化量产。但是真正的固态电池量产还有很大的瓶颈,如硫化物电解质成本为液态电解液的3倍,工艺精度要求高,如磁性异物需控制在20ppb等等。最关键的是,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仍处竞争阶段,主流技术尚未定型。所以,未来固态电池,谁能真正突破,或许他就是下一个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