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

电子技术设计 2025-09-29 11:56
随着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数据中心和工业电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电力电子系统正朝着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小体积的方向快速发展。这类器件凭借其高频、高压、高温的特性,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但同时也将压力传导至整个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其中,作为最基础的无源元件之一,电容器的角色正变得愈发关键,其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传统电源架构中,电容器更多是作为储能和滤波的“配角”存在。然而,在第三代半导体驱动的高频开关(可达数百kHz甚至MHz)应用中,电容器需要承受更高的纹波电流、更严苛的电压应力和更剧烈的温度变化。同时,整机小型化趋势要求电容器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大的有效容量,这直接对电容器的容量密度、等效串联电阻(ESR)、等效串联电感(ESL)、耐纹波电流能力和长寿命可靠性提出了极限要求。
这一系列新要求,使得电容器的迭代速度必须跟上甚至超越功率器件的发展。然而,传统电容器技术,尤其是液态铝电解电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材料体系和结构设计已接近物理瓶颈。单纯依靠某一环节的改进难以实现突破,需要从材料配方、内部结构、制造工艺到封装技术的系统性创新。这种“被动”元件与“主动”器件发展速度的不匹配,已成为制约第三代半导体方案全面落地的瓶颈之一。
在近日举行的PCIM展会上,上海永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应对这一挑战上的技术路径。该公司副总裁张庆涛分享了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合作的五个案例,揭示了如何通过系统性创新,为第三代半导体应用提供匹配的电容器解决方案。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1
上海永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涛
案例一:与纳微(Navitas)氮化镓协同的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
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对服务器电源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1U高度的电源模块中,电容器作为体积最大的元件之一,其小型化成为制约整机设计的核心痛点。该方案的技术挑战在于,电容器体积相比传统方案需减少50%以上,同时在105℃工作温度下的寿命需达到6000小时,容量衰减控制在8%以内,以确保整机十年的使用寿命。
针对此需求,永铭电子选用了其自主研发的IDC3系列450V/1400μF(尺寸:30x70mm)牛角型液态铝电解电容器。这是一款高容量密度的液态牛角电容。在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时,必须缩小电容体积,保持甚至提升容量密度,并满足更高的耐纹波电流、耐压等要求,这对电容器提出了极高挑战。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2
图1:基于IDC3系列450V/1400μF牛角型液态铝电解电容器(左)的纳微(Navitas)氮化镓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右)
传统电容器经过数十年发展,容量密度已接近瓶颈。为实现突破,永铭电子从材料、设计、工艺、设备到生产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改进。最终,将这款电容的容量密度提升了约70%,使整机模块体积减少了55%。
同时,在105℃、额定电压下的负载寿命测试中,容量衰减可控制在8%以内。面对AI服务器大功率、高纹波电流的应用场景,该电容器的纹波电流能力可提升至19A,大幅节省了空间布局,满足了整机需求。
与日系同类产品相比,永铭电子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容量密度从13.64μF/cm³提升至23.29μF/cm³,整整提升了70.7%。这一方案不仅实现了小型化,还显著提升了电源效率1%~2%,并使系统温升降低了10℃,为AI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案例二:与英飞凌(Infineon)氮化镓协同的480W轨交电源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高功率轨交电源应用,设备需在-40℃至65℃的宽温域内长期可靠运行。客户原计划采用一款日系450V高压输入端液态电解电容,要求纹波电流能力大于6A,并对高频纹波发热有严格要求。
在测试日系产品时,发现在65℃至-45℃的温度循环过程中,纹波电流表现不佳,存在可靠性问题,具体表现为在-40℃低温启动及高低温循环测试中出现鼓包失效。
永铭电子接到需求后,深入分析了应用环境,推出了LK系列450V/68μF(尺寸:16x25mm)产品。该产品在体积上大幅缩减,同时保持了68μF的容量,实现了“更大容量、更小体积”。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3
图2:永铭LK系列450V/68μF,及其在英飞凌480W轨交电源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该方案解决了原产品在-40℃低温环境下电容鼓包的问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永铭电子的方案在-40℃低温下容衰率控制在10%以内,105℃高温寿命长达12000小时,耐受纹波电流高达7.8A,整机效率提升了1%~2%,体积缩小了60%,并且在严苛测试中通过率达到了100%,完全满足轨道行业十年以上的运营要求。
案例三:与兆易创新(GigaDevice)深度合作的3.5kW充电桩方案
这是永铭电子在新能源充电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该方案的技术挑战源于高频开关技术的普及:PFC开关频率高达70kHz,LLC开关频率在94kHz至300kHz之间,导致输入侧纹波电流激增至17A以上,同时芯子温升成为影响10-20年长寿命目标的关键风险点。
为应对挑战,永铭电子与兆易创新深度协同,采用其GD32G553高性能MCU,配合纳微的GaNSafe™高功率氮化镓芯片和GeneSiC™第三代快速碳化硅器件,共同打造了这一高效方案。在电容器方面,采用了内部多极耳并联结构,有效降低了ESR和ESL,提升了高频电流的均流能力。
永铭电子的CW6系列高性能电容器(500V/390μF 35*45mm)在100kHz下的高频ESR典型值仅为7mΩ,相较于常规产品(12mΩ)的损耗降低了42%。在相同体积下,其承载能力提升了33%,轻松应对7kW及以上的高功率需求。该方案实现了137W/in³的超高功率密度,系统峰值效率达到96.2%,PF为0.999,THD低至2.7%,完全满足电动汽车充电桩高可靠性及10-20年长寿命的严苛要求,为客户打造了更小、更高效、更可靠的800V平台产品。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4
图3:永铭CW6系列高性能电容器及其在兆易创新3.5kW充电桩方案中的应用
案例四:与安森美(onsemi)配合的300kW电机控制器薄膜电容(DC-Link)
该方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的直流链路(DC-Link)电路,永铭电子提供了一款定制化的DC-link薄膜电容器。在碳化硅器件高频、高dV/dt的应用环境下,DC-Link电容需具备极低的等效串联电感(ESL)以吸收电压尖峰,并能在125℃高温下长期工作。
在容量密度方面,永铭电子同样实现了大幅跃升。通过采用多引脚加叠层的内部结构设计,将等效串联电感(ESL)有效降低至3.5nH以下,能有效吸收碳化硅器件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尖峰,保护器件安全。
该方案使整机效率提升至98.5%,碳化硅开关损耗降低20%,功率密度提升(体积减少35%),重量减轻30%。电容器自身温升小于15℃。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5
图4:基于永铭电子定制化DC-link薄膜电容器的安森美300kW电机控制器
整体而言,系统转换效率更高,续航里程提升约5%,并支持瞬间大电流放电,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客户驾驶体验。该方案已成功匹配安森美300kW电机控制器,单位体积容量提升了30%,在125℃下的寿命超过1万小时,完全满足30万公里整车寿命要求,为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核心支持。
案例五:英伟达(NVIDIA)AI服务器GB300 BBU备用电源方案
在英伟达AI服务器GB300中,GPU算力剧烈波动,对备用电源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毫秒级”要求。传统电池方案因化学反应机制限制,响应速度慢、循环寿命有限,难以满足此类高动态负载场景的严苛需求。该方案最初由日本厂商提供,采用锂电容(Li-Cap)技术。
永铭电子在对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并推出了可替代的PPS(Power Pulse Supercapacitor)模组——SLF4.0系列,4500F方形铝壳超级电容器组件。该产品系列为LIC方形锂离子超级电容,具体型号为SLF 4.0V 4500F,其内阻低于1mΩ,循环寿命超过100万次,支持10分钟快充。
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电容器的五大创新实践图6
图5:永铭LIC方形锂离子超级电容及其在英伟达AI服务器GB300中的应用
在性能方面,该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体积较原方案降低50%-70%,重量减轻50%-60%。充放电效率提升5倍以上,支持10秒至10分钟的快速充放电。
单个模组支持15-21kW功率输出,能够完美匹配GB300的峰值功耗需求,并具备100万次以上的循环寿命,可确保6年以上的可靠运行。该方案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对现有产品的超越,更创新性地采用“超级电容+BBU”的混合储能架构,利用超级电容实现毫秒级瞬时功率补偿,BBU负责分钟级长时能量后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案响应延迟、循环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痛点,实现了电源系统稳定性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双重优化。
结语
综合来看,这些案例反映出一个共同趋势:在第三代半导体应用中,电容器已不再是简单的配套元件,而是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其技术突破依赖于从材料、结构到工艺的全链条创新。上述案例表明,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核心挑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是推动无源元件与功率器件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行业应对技术迭代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半导体
more
中国台湾地区在战略性半导体产业中加强与波兰北部的合作
半导体巨头怒砸6万亿,买光刻机!!
半导体天车突围的机遇与挑战
【半导体】芯片巨头联手,高通躺枪
摩尔线程IPO申请获批 | 区势·半导体
【半导体情报站】英特尔获援图存,未竟代工之志——英伟达战略合作剖析(下)
Valens半导体:MIPI A-PHY,高速连接国际标准
ASML与ASMI的原创者:一位推动半导体技术进步的传奇人物
开幕倒计时1天!中科院、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川大、哈工大、中南大学、华科、华南理工、厦大演讲2025微纳材料与半导体器件研讨会
【半导体】EUV光刻,新里程碑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