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具身智能的答案
藏在车间深处
和工程师的口袋里

工厂里一片繁忙,却听不到人的喧嚣。
装载不同末端的工业机器人灵活抓取工件,搭载协作机器人的复合机器人自主完成跨工序作业,移动机器人在厂区协同穿梭,井然有序。

它们接替了工人繁重、危险却低效的劳动环节——螺丝锁付、物料码垛、焊接、抛光、搬运。当它们用视觉去测量位置时,能将误差精确到最低。一台台洗衣机在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质量可靠、效率惊人,工人的双手得到极大的解放。

这场工博会的“秀”被许多观众称为“未来工厂的穿越”。然而,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工博会现场千里之外,全球首家“智能体工厂”的场景复刻。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智能体工厂”相比“智能工厂”实现了时代的跨越。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多局限于单个场景、单一应用。
而智能体工厂以工业AI智能体为核心引擎,构建了一套“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完整智能生态。在这里,机器人不再是被动执行的工具,而是具备自主协同与持续进化能力的“智能生命体”。


每运行一天
整个系统就比之前更聪明一点
智能体技术正经历着从实验室探索迈向工业化生产的关键跨越。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以下简称“荆州工厂)的具身智能应用,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以螺丝锁附(俗称打螺丝)为例,过去在荆州工厂的总装车间,这一环节常因换产新型号而成为柔性瓶颈。每次螺丝孔位有毫米级的微调,都需要工程师重新示教编程。
直到搭载AI的库卡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登场。同样执行“打螺丝”任务,工作模式却彻底颠覆。

iico易可是库卡中国针对工业场景发布的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在工博会期间,它展示了打磨、搬运等多个工站,并搭载AI视觉系统与库卡AI赋能器,实现了充电桩自动插拔等复杂应用。
而在荆州工厂,当新型号洗衣机的底盘进入工位,机器人早已通过工厂大脑的实时数据推送,“知晓”了工件的所有特征。它能自主匹配最优的扭矩、转速和锁附顺序,即使来料存在细微偏差,也能动态调整,将锁付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

一位操作现场生产的技术员张工笑着说:“比锁十颗螺丝的速度和一致性,老师傅愣是没比过它。不是老师傅手艺不行,是机器人不会累、不会分心,而且每次动作都是‘最优解’。”
这一工位的工时因此缩短了七成。对工厂而言,时间就是效率,精度决定收益。更重要的是,换产再也不是让人头疼的难题。

荆州工厂的智能化,并非一次性的项目交付,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这一切的“中枢神经”是KUKA CONNECT平台。
工厂中117台库卡机器人的运行数据,每一颗螺丝的扭矩、每一次移动的轨迹,都实时汇聚于此。通过工业大模型的分析,系统不仅能实现预测性维护,有效降低25%-35%的意外宕机,更能在后台持续优化机器人的动作参数,让它们越用越“聪明”。

整个工厂成为一台巨大的、能够自我学习和优化的机器。库卡的工业智能体,赋予了这个工厂‘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生命特征。智能智造中的竞争壁垒,不再是买了多少机器人,而是构建了一个能够自主协同、持续进化的智能生态。


智能不仅体现在机械臂上
也流动在物流系统中

在荆州工厂,81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组成了一个高效的移动集群。它们通过AI识别地面色带和二维码,实现高达±5mm的行走精度,能精准地将物料送达机械臂的“手”边。
但这并非简单的避障,而是一场精密的群体博弈。每台AMR都是独立决策的智能体,又通过毫秒级通信保持协同。

我们亲眼看到,一台AMR在通道中正常行驶,一名工人推着小车突然横穿。AMR瞬间刹停,激光雷达快速扫描,0.1秒内便规划出一条新月形避让路径,从容绕行后回归原路线,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这一系列AMR“丝滑操作”的背后是它们会“说话”。通过A2A(智能体到智能体)通信系统,AMR实时共享位置和任务信息。当某台设备原料告急,系统会立刻提升对应送料AMR的优先级,其他AMR则主动避让。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究竟如何定义智能体的未来?行业很少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而库卡的答案又是什么?
库卡的理念是,智能化的终极体现,并非完全的“无人化”,而是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协同”。以品质检测环节为例,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协作单元:库卡机器人负责将沉重的注塑件精准搬运到检测台,工人则佩戴AI眼镜进行最终目检。眼镜通过高精度视觉系统辅助判断,数据实时同步到系统。

“以前做首件检验,要拿各种量具反复测量,记录数据,至少15分钟。”产品工艺工程师小刘说:“现在机器人送过来,我戴着眼镜扫一遍,30秒结果就出来了,自动记录。效率提升30倍都不止。”



把知识装进工厂角落
和工程师的口袋里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知识的传承。AI加持的知识库智能体成为重要的承载,相当于把复杂的知识装进工程师口袋。
库卡推出的“小库”具备自然语言转代码能力,支持实时故障诊断、参数查询与程序生成,显著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门槛。老师傅的维修经验被拆解成一步步的AR指引。当新人操作遇到困难,比如电机接线错误,AR眼镜会立刻震动提醒,并在视野中投射标准操作动画。
“相当于有一个顶尖专家永远站在你身边指导。”现场工艺技术员小陈感慨。“小库”已嵌入荆州工厂的日常运维与培训环节,成为工程师的“口袋百科”与“智能导师”。

工博会现场千里之外的荆州,这座搭载库卡AI的美的智能体工厂正在高速运转着。而这座工厂也定义了库卡所定义的工业智能体的意义:不是取代人,而是赋能人;不是孤岛式的自动化,而是系统性的生命化。这里所展示的,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一种生态的重构——智能体之间、人机之间高度协同,推动制造业走向更高效、更柔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