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以 TikTok 形态展开的,巨头们高度聚焦的人工智能新战事。
作者:迈克尔·帕雷克
日期:2025 年 10 月 2 日
AI 生成视频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袭来。
我们已经看到 OpenAI 的 Sora、谷歌的 Veo 3,以及 Meta 在视频生成和 AI 智能眼镜上的持续发力。
然而,真正的变革在于,一种全新形态的 AI 社交视频,将以 TikTok 无限信息流的形式,出现在亿万用户的推荐页面上。这显然是巨头们正在部署的下一个大棋。
行业洞察
新闻媒体 Axios 在其文章《Meta 与 OpenAI 押注社交 AI 视频》中,指出了这一趋势:
“社交媒体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即将重塑由聊天机器人主导的 AI 世界。
同时,这项技术的说服力与取悦用户的本能,可能会让我们的社交信息流变得更加吸引眼球。
OpenAI 周二发布的 Sora 应用,不仅整合了更强的 AI 视频引擎,还加入了视频分享、信息流和二次创作等社交功能。
OpenAI 的愿景
OpenAI 将 Sora 视为其宏大 AI 应用路线图的关键一步。

它的运行机制是:Sora 应用目前采用邀请制,内置的客串工具,能让你和朋友的形象出现在 AI 生成的视频里。
注册时,用户必须录制一段短视频,按要求念出数字或词组,并转动头部。
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生成可供使用的“客串”形象,更是为了验证用户身份,防止肖像被冒用。用户有权批准或删除任何包含自己形象的视频。
OpenAI 极力将 Sora 与传统社交媒体划清界限。
他们的观点是: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强调,Sora 的核心优化目标,是用户的长期满意度。
他在博客中写道:当用户回顾过去半年,他们应该感觉生活因为使用了 Sora 而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会做出重大调整。如果调整也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将关停这项服务。
商业化的前景
显而易见,所有这些公司更深层的意图,是利用这些新服务获取海量的训练数据,并探索广告、电商或订阅等商业变现的路径。
这背后的逻辑是:人们已经习惯于向聊天机器人倾诉各种私密信息,从内心思想到敏感的医疗数据。
这些宝贵的细节,足以让 AI 引擎精准地推送广告,并创造出能让人无限沉迷的内容。
不过,OpenAI 否认当前有任何在 Sora 中植入广告的计划。
在一篇官方博文中,OpenAI 表示:许多应用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商业模式与用户福祉背道而驰。
我们坦诚,目前唯一的计划,是在算力资源紧张时,为用户提供付费生成额外视频的选项。
随着产品迭代,我们会对任何商业模式上的变化保持公开透明,并始终将用户福祉置于首位。
Meta 的路线
正如我之前所分析的,Meta 在 AI 广告商业化方面,一直是最积极的行动者。
Meta 从不掩饰其将 AI 与其成熟的广告商业帝国相结合的野心。
公司条款早已明确,Meta 有权以任何它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用户与 Meta AI 交互的数据,包括用于广告和模型训练。
这次发布新应用并利用 AI 数据投放广告,不过是将其计划付诸实践而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OpenAI 一再强调自己的不同,但为了覆盖生成式 AI 视频的巨额成本,它的一些举措正将自己引向相似的道路。
比如,OpenAI 近期为 ChatGPT 增加的“Pulse”功能,能根据用户兴趣主动推送信息。行业观察家指出,这简直是为广告量身打造的画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的 Sora 信息流里,许多热门视频都与奥特曼本人有关,因为他开放了自己的形象供大家“客串”。
其中不乏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比如奥特曼在超市偷显卡,或是在英伟达总部门口大喊,要求他们再投几十亿。
消费与创作的分野
科技博主 Stratechtery 则从另一个维度,剖析了谷歌、Meta 和 OpenAI 的不同战略定位。
现实是,真正有吸引力的 AI 视频产品已经到来,且三巨头均已入场。但有趣的是,他们的产品哲学截然不同。
谷歌在为 YouTube 的创作者们打造工具;Meta 则用 Vibes 为用户构建一个可以沉浸其中的梦幻世界。

而 OpenAI 的 Sora,在我看来,是一款最易于让普通大众上手把玩和创造的应用。
似乎每家公司都瞄准了完全不同的用户群。YouTube 服务于创作者,Meta 致力于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而 OpenAI 则聚焦于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这场新竞赛中,我个人更偏爱 Meta 的体验,其背后的逻辑,源于互联网领域一条古老的法则——90/9/1 法则。
“90% 的用户,只消费内容
9% 的用户,会参与编辑和分发
仅有 1% 的用户,会从零开始创作
如果用这个法则来划分市场,那么 YouTube 瞄准的是 1% 的创作者;OpenAI 瞄准的是 9% 的编辑与分发者;而 Meta 则牢牢抓住了 90% 的纯粹消费者。
坦白说,作为一个更倾向于消费而非创作 AI 内容的人,我发现 Meta 的 Vibes 极具吸引力。相比之下,Sora 感觉更像一个新奇的魔术,我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
结语
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OpenAI 的员工将这一产品称为,视频生成领域的“ChatGPT 时刻”。
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仍有待时间检验。
但可以预见的是,从年轻人到各个年龄层的用户,都将大规模地涌入,亲身体验 AI 生成的视频信息流。
眼下,科技巨头们已经在这条赛道上全力以赴。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