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夜之间,所有行业都坐上了“AI牌”过山车
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把“人工智能+”写进KPI: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发展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
翻译过来就是——别再观望,国家亲自下场摁头,不上车就甩出高速。
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企业AI应用进程报告》显示:
智能算力已占全国总算力32%,两年翻了一番;
5G基站439万个,75.9%普及率,把“数据高速”修到厂门口;
企业软件里嵌入“自主型AI”的比例,从2024年的1%暴增至2028年的50%——四年50倍,比房价刺激多了。
换句话说,AI已经从“技术尝鲜”变成“生存刚需”。
谁先完成智能化,谁就拿到下一轮门票;谁还在人工Excel,谁就提前领盒饭。
02
四个“真相”,撕掉AI华丽外衣
真相1:招聘现场,AI面试官比你更懂你自己
报告披露:
美的集团用海纳AI面试,单日面试量从20人飙到800人,用工高峰直接“无人区”作业;
宇通客车AI面试到面率70%,简历筛选效率提升65%。
争议点来了:
当AI通过微表情、语义切片、声纹抖动判断“你是否靠谱”,人类最后的隐私缓冲区也被击穿。
“我在摄像头前抠了个鼻子,就被系统打上‘紧张度高、抗压能力弱’的标签,合理吗?”——某候选人在脉脉匿名吐槽,收获3.2万赞。
我们的观点:
AI面试不是原罪,裸奔的算法黑箱才是。
欧盟已在2025年4月试点《AI招聘合规令》,要求企业披露算法决策权重。
中国版“算法备案”还会远吗?
HR们,赶紧把“可解释性”写进今年的OKR,别等罚单上门才想起“科技向善”。
真相2:财务最敏感的“表”,AI正在悄悄改数
报告数据: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自研财务智能体,报销审核从15分钟压缩到3分钟,效率提升500%;
中核集团打造“智核家族”机器人,全年自动处理单据超220万张,相当于节省300个人年。
争议点: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命脉”,AI一旦“幻觉”把0算成6,谁来背锅?
2025年2月,某头部互联网公司被曝“AI财务助手”把广告分成多算了一个零,导致渠道方多提走8000万,股价当天闪崩6%。
我们的观点:
AI可以替你算,但不能替你“签”。
报告里有一句被忽略的小字——“目前审核决策仍依靠人力”。
给AI划红线:
所有AI生成的财务科目必须高亮水印;
对外报出文件强制“双人双钥”电子签;
建立“AI事故保险”,保费按模型准确率浮动。
先把风控写进代码,再把信任交给时间。
真相3:生产线上的“黑灯工厂”,可能熬不过“数据饥荒”
报告盘点联想、百胜、德勤等案例:
联想34座工厂接入AI指挥官,预测性维护让设备停机时间下降35%;
百胜“Q睿”智能体覆盖餐厅20+场景,自动订补货误差低于1.2%。
争议点:
工业AI的“粮食”是高质量数据,而中国80%的中小厂连MES都没上齐。
东莞某五金厂老板吐槽:“花200万上了AI质检,结果训练数据全是手机拍的模糊照,模型把划痕当反光,良品率反向下降5%,我图啥?”
我们的观点:
工业AI正滑向“Gartner泡沫破裂低谷期”。
报告给出解法:
先医后药:用数据治理工具把老旧PLC、Excel、纸质记录一次性“洗白”;
小步快跑:从“单点工艺”切入,比如只先做“焊点缺陷检测”,ROI<12个月再扩线;
政府埋单:广东、江苏已上线“AI上云券”,最高补贴80%模型训练费用,不申白不申。
记住:工业AI的终局不是“无人”,而是“无忧”。
真相4:营销号日更10w+,AIGC正在杀死“原创”?
报告提到:
巴黎欧莱雅×阿里妈妈,AI素材生成效率提升20倍,点击成本降低35%;
蒙牛自研AI大底座,智能投放让ROI提升18%。
争议点:
当AI一天能写1000条文案,小红书、抖音会不会沦为“内容垃圾场”?
2025年5月,某MCN被爆用AI洗稿2000篇“情感语录”,单月收入800万,账号被封60个,网友怒斥:“连失恋都要抄,还有人性吗?”
我们的观点:
AIGC不是洪水猛兽,抄袭才是。
平台已启动“AI水印+指纹”双认证:
小红书:AI图文强制浮层标识,隐藏识别码;
抖音:上线“相似度>85%”自动折叠,流量直降90%。
给品牌方的忠告:
把AI当“助理”,别当“替身”。
用AI做数据洞察、人群包、AB测试,把灵魂留给人类。
未来10年,最贵的不是AI,而是“会写prompt的人”。

03
一份“AI成熟度自测表”,测测你家是学霸还是学渣
极光月狐在报告最后甩出一套“企业AI进程评价指标”,我们把它翻译成12道自测题,5分钟出结果——
评分标准:
≥80分:AI尖子生,可申请政府标杆示范工厂,补贴千万级;
60~79分:中等生,优先拿“AI上云券”,补贴训练费;
<60分:学渣,先别急着买GPU,把ERP联网再说。
04
2025,企业AI的“避坑指南”
我们把报告里最干的干货提炼成五句话,贴在CEO办公室门口,每犯一条,罚款一万:
别迷信“大模型万能”:7B模型解决不了的,70B也悬,先治理数据再谈算法;
别把AI当“降本神器”:前18个月是投入期,ROI算到36个月才算真盈利;
别忽视“人机情绪”:被替代的岗位要提前1年做转岗培训,否则工会堵门;
别忘记“算法备案”:网信办已把“大模型上线”纳入行政许可,先审后用,违规即下架;
别缺席“AI人才战”:2025年AI提示词工程师平均月薪8.3万,招不到人就买“外包大脑”。
05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先埋葬一群旧世界的守门人,再造就一批新规则的书写者。”
2025,AI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时速”**。
你不需要成为技术大神,但需要成为“懂AI的生意人”。
把这篇转给公司群里还在装睡的同事,
今晚12点前,拉一个“AI作战指挥部”,
明早9点,让财务、人力、生产、营销四巨头,
各交一份《AI落地路线图》——
谁先交,谁就是下一轮增长故事的男主角。



















......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