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最近的裁员成了头条新闻,原因就是规模实在太大了。
短短三个月内,就有超过 11,000 个岗位被裁撤。这家咨询公司明确指出,AI 是导致裁员的直接原因。
埃森哲的 AI 重组
上个月,埃森哲启动了一项为期六个月的“业务优化计划”,目标是削减超过 11,000 个工作岗位。
公司 CEO Julie Sweet 将此举归因于公司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代理式人工智能的战略转型。
她解释说,AI 正在重塑客户需求,催生了新的技能要求。先进人工智能捕获企业高管注意力的速度,超过了过去二十年的任何技术。
因此,领导者必须重塑员工团队,以此来满足客户对 AI 驱动方案的需求。

公司同时也在投资培训超过 70,000 名员工学习代理式人工智能。这听起来很慷慨,但他们紧接着澄清,此举是为了淘汰那些无法通过技能重塑来胜任新需求的岗位。
CEO 明确表示,有些职位无法被快速改造。用她的话说,公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一些人离开,因为对他们进行技能重塑,并不能满足公司对新技能的迫切需要。
财务背景与人员变动
财务上,公司本季度已计提 6.15 亿美元的重组费用,预计总额将达到 8.65 亿美元。
但埃森哲声称,尽管在裁员,公司的客户需求依然强劲,2025 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还增长了 7%。
这次裁员主要波及的是一类员工:他们的岗位职责与公司全面进军 AI 的战略方向不符。
埃森哲没有公布具体的职位列表,但《商业内幕》的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被裁掉的,正是那些公司认为无法足够快地完成技能重塑、以适应新时代 AI 岗位的人。
这实际上可能指向两类人:一类是正在被 AI 工具自动化的运营和支持性岗位,另一类则是技能已经过时、无法胜任生成式 AI 项目的顾问。
一个更关键的事实是,在此次大规模裁员之前,公司早已进行过多轮小规模裁员。
2023 财年,埃森哲就在另一项重组中裁掉了 19,000 人,只是当时没有明确归因于 AI。
而 2025 年的这次裁员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它被官方明确定义为 AI 技术发展的直接后果。
动机探究
埃森哲声称,生成式 AI 是扩张性的,是增长的引擎。这意味着,虽然一些旧岗位消失了,但 AI 也会创造出更多新岗位。
CEO 坚称,公司的员工总数将在 2026 财年恢复增长。但裁员发生的这个时间点,似乎暗示了背后另有隐情。
《经济时报》指出,裁员发生于“企业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之下,并且是公司一项耗资 8.65 亿美元的庞大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
首席财务官 Angie Park 解释道,即便收入在增长,业务优化计划的根本目的,是让公司的运营节奏与放缓的增速相匹配。
换句话说,在市场需求疲软的环境下,裁员也是保护公司利润率的手段。
咨询行业本就具有周期性。一旦客户收紧预算,那些非核心项目总是最先被砍掉。
此时,将裁员归咎于 AI,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一个积极信号:公司并非在被动应对市场下行,而是在主动拥抱变革、高瞻远瞩。
所以,现实很可能是:AI 既为埃森哲的裁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也提供了一种使其合理化的工具。
AI 确实能提升效率,但它更是一个方便的故事,能让公司更大范围的降本增效显得顺理成章。
这不是个例
把裁员归咎于 AI 的公司,远不止埃森哲一家。在 2023 到 2024 年间,好几位科技公司的 CEO 都发表过类似言论。
Shopify 的 CEO 在 2023 年 5 月的重组中告诉员工,AI 将提升生产力,从而减少对管理岗位的需求。他将裁员包装成“简化公司、专注核心任务”的战略,暗示 AI 会替代过去由人力承担的角色。
那次裁员主要涉及中层管理和招聘岗位,与此同时,公司正大力投资 AI 基础设施。
自动化平台 Zapier 也在 2024 年初精简了团队。他们强调,在生成式 AI 驱动的代码和自然语言工具帮助下,公司能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CEO 表示,AI 让公司变得更高效,减少了对许多手动流程的依赖。
当然,AI 只是 Shopify 裁员的辅助理由,而非主因。而 Zapier 的体量远小于埃森哲,它所宣称的效率提升,未必能等比例复制到一家拥有 77.9 万员工的巨型咨询公司。
但正因为埃森哲的规模如此庞大,哪怕仅仅实现一小部分自动化,也可能意味着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的消失。
写在最后
我想提醒你的是,AI 或许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但时刻保持自己的 AI 技能领先,绝对是明智之举。
信号已经无比清晰:AI 正在重塑工作,适者生存,觅得新机。
至于那些无法适应的人……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