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eVTOL 2025-10-10 16:11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1


在此,仅希望中国eVTOL能够在争论中走的更快,走的更远,为奠定中国航空文化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 1 

商业化初探

在全球eVTOL整机的产品开发中,中国依靠特立独行的监管政策,率先为两家eVTOL整机颁发了TC证书,其中亿航更是有2家关联的运营公司获得了OC认证,但这并没有加速亿航商业化运行的开启。尽管亿航取证的产品有诸多的运行条件限制,但无人驾驶载客eVTOL这一更高风险的产品类别属性,无疑是摆在亿航想要开启商业化初探的绊脚石。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2
另外一家获得TC的是峰飞航空货运eVTOL产品,自获得TC以来峰飞航空一直在探索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货运验证,尽管是货运但产品的起飞重量有2吨级的水平,重量风险自然也成为限制其运行的关键因素。当然峰飞航空距离eVTOL的商业化初探还有运营公司获得OC的临门一脚。借助亿航的经验,快速的获得OC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积累在某一类别场景的飞行小时和运行经验,这样的OC可能更有含金量。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3
总体上看,即便中国有两家eVTOL整机获得了TC,但海外机构仍然不看好中国的监管政策支持,根据某海外机构的2024空中taix评分,在监管政策方面中国只能排名在21位,仅排在印度的前面。




— 2 

多样性的整机

当欧美的eVTOL整机产业处于下滑态势时,中国的eVTOL整机获得融资的项目数量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之中,这样的发展现象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好处是技术路线上更具有多样性,同时也折射出了产业发展中的最大隐患,那就是资源并没有被有效的聚焦并发挥优势。

多样性是中国eVTOL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它并不是欧美所需要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和欧美的航空产业基础不同,中国需要通过多样性来补充这种航空基础上的不足,才有可能在更长期的竞争中不断厚力勃发,至于同质化竞争所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优胜劣汰将项目分散和引导到更多新兴航空技术赛道上。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4
对人才的极度缺乏才是eVTOL资源无法集中发挥效率的最大的风险,从外向内看美国似乎只支持了个位数的eVTOL整机发展。但是从内向外看,原因在于是美国需要支持的新兴航空方向太多了。当然在短期内,中国还没有完全跟进美国的这种必要性,否则会将人才短缺的这种劣势暴露的更加明显。面临人才缺乏的这种困境,无论是对于走的稍微靠前的整机公司,还是为eVTOL取证服务的监管机构,都极为容易陷入难进难退的局面,中国航空产业需要通过eVTOL形成单点突破打破这一僵局,才能换取更大的新兴航空产业进步。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5
eVTOL的进步归根结底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回望过去若干eVTOL整机在发展的节奏上仍然保持在一个节拍里。例如:沃飞长空和沃兰特前不久都刚刚下线了最新的原型机,后者还完成了首飞活动,时的科技今年一直在陆续完成关键子系统的测试,预计距离最新原型机的下线也不远了,峰飞航空除了货运版外同样一直在加紧开发最新载人机型的各子系统详细设计。




— 3 

高质量配套的崛起

相比eVTOL整机发展的多样性,和未来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反观eVTOL产业链配套近1年呈现了更趋于向好的局面,归其原因则是产业配套通常拥有更精准的定位,以及未来向更多细分行业赋能的天然属性。为此更加容易寻求差异化的eVTOL产业配套面向未来会有更多一点的确定性,其中表现最好的当属航电相关的产品,表现最为混乱的当属电推进相关的配套。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6
和航电相关的产品有系统软件、机载显示、操纵、通信链路和飞控等,例如边界智控以飞控产品为核心,向外拓展导航和自主飞行的产品边界;上海柘飞航空以飞控软件和工具链配套为核心,目前已和多家整机建立合作;庆为航空则是专注智能座舱显示系统的开发,并提供电传飞控计算平台的服务;吉太航空则是以航空通信链路产品为核心,同时扩展其他航电平台产品。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7
和电推进相关的产品有螺旋桨、舵机、电机、电驱、电池、BMS和配电等,但参与者相比航电产品部分则更为复杂,由于来自无人机、汽车和传统航空不同背景的从业者交织在一起,选择一个好的和合适的合作伙伴需要更为谨慎和耗时的调研。





— 4 

追求独特的基础设施

硕大的数字,庞大的规划,但中国需要这样的eVTOL或者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嘛,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本身是没有答案的。基础设施涉及的范围太多、太广,但是建设和规划的依据很简单,早闭环早验证,再扩张再验证,持续扩张持续验证。是的,关于eVTOL的基础设施,对于产生不了现金流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策略,对于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是另外一种策略。从预算的角度而言,就是年年有钱花,年年添新衣,年年能试错,从而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新型飞行器的不断变化。

和基础设施最紧密相关的就是运行,从安全运行的角度讲,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不能凑活,eVTOL本身就是新生事物,自然需要通过对基础设施更加严谨的思考才能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更确切一点的说,就是重视软文化的建立,而并非只去看硬件的配套。

中国eVTOL,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图8
和整机开发相比,基础设施或者运行想要实现盈利需要更多的耐心,首先第一点需要做到的就是保证资产的价值,耐心和也价值是相互绑定的。第二点需要做到的就是与众不同,通过不断附加更多的文化属性,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类。





— 5 

发展中的小插曲

在产业的发展中,有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有问题同样意味着在努力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若干插曲。

1.从宏观的角度看行业快和远是不是矛盾的,在我看来当然是,无论选择快还是远,基本都是环境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改变力量非常有限,环境变了一切自然会变。

2.eVTOL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吗,更确切的说eVTOL属于新兴航空技术的范畴,未来可能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如果单纯以经济为目的,短期内看任何航空新兴技术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很多区县没有这种抗风险的能力。

3.卷一点好,还是躺一点好,答案本身是现成的,卷未必能解决问题,但躺肯定得不到答案,保持持续的追求战略聚焦和效率才是根本,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当如此。

4.没有能力判断产业水平怎么办,说明在行业待得时间还不够长,这两年想要了解航空业的人很多,但能沉下心留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留不下人也侧面反应了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更多现实问题。

5.VTOL是基础,CTOL是远方,如果问谁构成了今天航空文化的主题,答案显然是后者CTOL,但为什么人们偏爱VTOL,因为VTOL更偏功能需求,大部分是B端市场,而CTOL更偏消费,大部分是C端市场。要问VTOL走的更远是什么,显然是CTOL。





— 6 

补齐产业的短板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扬长避短”,对于目前中国eVTOL的产业环境,扬长我们肯定是做到了,但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不能光避短,更重要的是补齐短板。

短板在哪里,短板本质在产业链的两头,一头代表了创新的来源,推动更多的新技术赋能产业链持续成长;另一头代表了创新的应用,推动更多垂直产品释放出市场的多样性。但最大的缺点是,这两个头想要做好,首先不能复制,其次不能讲故事,坚持坚持都可以做成百年老店仅此一家。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eVTOL
more
保险产品创新:如何为一次eVTOL载人飞行定价?
易氢动力赋能eVTOL行业提供零碳动力解决方案
事关载人eVTOL及低空物流、跨境短途运输等奖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正式印发
低空出行决战渠道:eVTOL制造商该学特斯拉直营,还是传统车企经销?
飞控系统:eVTOL 产业链的明珠,下游需求和国产替代共驱
国内首款载客运输eVTOL在蓉下线
峰飞航空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上风电平台飞行
鸡排哥+低空经济 | 直升机都来了,鸡排哥:是我顾客排面大!景德镇加快推进eVTOL智能总装线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低空基建来了
eVTOL进化报告(2025秋)
最新榜单,中国eVTOL登顶全球!(附名单)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