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资讯组 | 编辑:JINX | 监制:罗超
日前,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他没有跟大家伙聊火遍全网的豆包 AI,也没提及字节跳动那 1200 亿美元营收的佳绩。
此次张一鸣公开露面,只专注于两个字 —— 人才。
图源:知春创新中心
在活动现场,张一鸣表示自己一直在长期关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感觉有很多人才的潜力都没被充分挖掘:有些人或许专业技能很强,但在创新方面却难以发挥。所以他希望知春创新中心培养的是思维活跃、富有热情和韧性的青年人才。
回看了一下知春创新中心的官号,才发现早在今年 5 月创新中心已经成立了,还开办了知春未来科技体验营。计划是每年招聘 30 名优秀的全职预备研究员(16-18岁),不收任何培养费、免费提供学习办公电子设备和食宿,还会提供月薪作为津贴。
小雷算是看明白了,明面上是低调亮相,实际上是“人才计划”发布会。
不过在培养人才这方面,张一鸣的确有招。早期字节创始前期,张一鸣就带着 HR 面试过 2000 多人。在他眼里,五年工作经验比不过好奇心、进取心、以及对不确定性的乐观心。说来你们也不敢信,他在 2016 年的时候就敢把已达千万级用户的“头条问答”交给毕业仅 2 年的工程师来做。不仅如此,字节还有“新人与高管直接对接”的传统。要搁其他公司,那不得搞个层层把关,中间都不知道得隔了多少个岗位关卡。

图源:字节跳动
要说「人才培养」,张一鸣不是第一个入局的企业家,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国内外科技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有许多案例,比如马斯克办了 Ad Astra 学校、雷军捐钱建武大人工智能学院、华为推出“种子计划”,企业家们早把人才培养当成投资。
马斯克当时对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不满意,自己创办了一个 Ad Astra 学校,最初主要面向自己的孩子及 SpaceX 员工子女招收学生。取消了传统的体育、音乐和外语等科目,将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不过在 2020 年的时候,马斯克的孩子们毕业了,Ad Astra 学校的前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块创建了非营利性的线上学校 Astra Nova。这次他们扩展了规模,面向 10 至 14 岁学生推出全球在线课程。
此外,2025 年马斯克斥资 1 亿美元建立了新的私立学校 Ad Astra。面向全球 3 岁至 9 岁儿童开放申请,着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课程以 STEM 科目为核心。
与马斯克专注于儿童教育不同,雷军、张一鸣都把目光放到 16-18 岁的青少年这里了。2024 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与小米集团合作设立了“雷军班”。采用本硕博自主定制培养模式,学生 100% 具备保研资格,实行教学名师、科研大师、企业导师“共育”模式,配备最优师资。

图源:雷军
如果说雷军班注重的是理论,知春创新中心注重的则是产品。根据知春创新中心 4、5 月的体验营内容,报名者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将组队创造属于自己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打造 AI 产品。
说到最后,小雷感觉正如马斯克敢把火箭回收技术交给年轻工程师,张一鸣愿将千万级用户产品托付新人一样,真正的人才从来不是“完成品”,而是“具备成长潜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