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势已至,使命自明。
作者|甲小姐
1.始终“在场”

今天,甲子光年八岁了。
八年前,我们创立了甲子光年。那时的人工智能,尚是实验室的星火,“大模型”概念未起,产业智能化仍在草创。那是一个必须“相信”的年代——相信中国科技会有其底层叙事,相信思想可以塑造趋势,相信深度研究与长期主义仍有千钧之力。
八年后,当AI以轰然之势重写世界的底层代码,我们蓦然回首:甲子光年,从来不是旁观者。在每一波技术浪潮的褶皱里,我们既记录,也参与;既思考,也推动。这八年,与其说是一个机构的成长史,不如说是一段时代的注脚与协奏——不仅“相信”,始终“在场”。
用什么来形容今天人工智能的大时代?我脑中冒出的第一句话是“轰然成势,万象归一”。
2.轰然成势:能量的临界

如果一个人在2017年沉入梦乡,今天刚刚苏醒,他或许会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凭空降临的庞然大物。
一觉醒来,仿佛世界被重新编码。它无处不在:能写文章、能编曲、能设计、能编程,在企业中排班,在工厂里检测,在课堂上教学,在医院里诊断。所有人都在谈论它,所有行业都在重构它,仿佛这股力量,是在他沉睡的这些年里突兀而神秘地横空出世。
但如果他这八年一日不曾离场,始终浸泡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线,又一定会深知,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一个第一秒就能点燃无穷想象的概念,兑现之路却布满荆棘。算法的瓶颈、数据的偏见、算力的枷锁、落地的艰难、商业的拷问、伦理的灰区……每一次突破,都像在泥泞中跋涉;每一程前进,都以试错与倦怠为代价。
那位从梦中醒来的人看到的是结果:一个轰然成势的世界,曾经抽象的“智能”,如今有了形体、速度与意志;而那些在梦外清醒的人经历的却是过程:漫长的孤独、无尽的试错、微小的积累。
人工智能的故事,从来不是爆发的故事,而是累积的故事。
曾经,我们追逐单点的技术突破,在模型与算法的迭代中寻找微光,我们寻找孤立的应用场景,在点状突围与局部实验中构建闭环,我们积累未知的经验资产,在数据与算力的荒原上开垦绿洲。
终于,阈值已至,其势已成。
何为“势”?
势,不是单一参数的线性增长,而是复杂系统的能量耦合。算力、算法、数据、资本、社会认知……多股力量同频共振,将我们推过一个无可逆转的临界点。
势,也非凭空而来,它是长期积蓄后的“轰然显形”。就像水库溢坝前的积蓄、电场击穿前的静默、地震前的地壳运动——缓慢而坚决,某一刻地表的震动,只是深层能量早已堆积的结果。
从“算法可行”到“系统成势”,这一路,是时间的压强,也是集体意志的汇聚。
所以,我们所说的“轰然成势”,并非喧嚣的瞬间爆发,而是沉默已久的能量终于抵达临界点的声音。
3.万象归一:秩序的自觉

何为“万象归一”?
它不是消弭多样性,而是对复杂性的更高维组织。
“归一”不是指一切被统一为单一,而是意味着在复杂世界中,我们开始共享同一底层逻辑。
它意味着:
技术与伦理、效率与安全、创新与治理,必须在一个新的平衡点上重构;
政策、资本、产业与社会接受度,必须形成新的协同;
人类与智能,必须找到新的共生界面。
正如AI的基础模型在统一语言、视觉、知识、行为的底层,我们的认知体系也在被重新“建模”:企业思维、产业逻辑、治理范式、教育理念……都在被同一股智能浪潮冲刷,在更高维的系统中彼此呼应。
在这股磅礴的势能面前,所有看似孤立的浪花,都显现出共同的流向:
技术的“归一”:模型、算力、数据,正融合为统一的经济基础;
产业的“归一”:千行百业的痛点,正在“智能”这一命题下找到共解;
价值的“归一”:当应用的喧嚣散去,价值的准绳终将回归为对真实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构。
八年一觉,AI从“技术的奇观”成为了“社会的结构”。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惊叹,而是基础设施的组成;不再是概念的喧嚣,而是经济系统的沉默底层。
“轰然成势”,是能量的临界;“万象归一”,是秩序的自觉。
“轰然成势,万象归一”八个字,概括了智能革命从爆发到秩序的深刻命题。
4.智库的意义:唯有形成叙事,才能抵达秩序

当AI轰然成势,我们更该看见那些让“势”得以发生的机制。
过去八年,甲子光年与AI几乎同步成长。作为科技产业智库,我们始终相信:理解科技的最好方式,不是追逐新闻,而是洞察结构。
更进一步,我们深刻体会到:智库的角色,绝不止于解释,更在于设计;趋势判断的作用,不止于预测,更在于参与。
一个科技产业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一种叙事的生成。而这种叙事,又会反过来塑造产业本身。
唯有形成叙事,才能抵达秩序。
中国AI的叙事,是在预判中启动,在过程中微调,在实践中迭代的。
八年间,我们写文章、做报告、搭平台、组网络——从单篇研究,走向企业服务、产业规划与政策建议,某种意义上,我们正是在参与构建“中国AI叙事”的生成与扩散。
AI,从来不只是科技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人”的历程:关于人类认知的扩展,关于集体野心的构建,关于社会如何与自己的创造物共处,关于我们如何在技术的镜像中,重新看清自己。
2025年的我们,站在两个“合力”的交汇点上:一个是技术的合力,一个是人的合力。
如今,技术的势能已轰然成形;而人的势能,正在重组。建设者、决策者、学习者、跨界者……正组成新的命运共同体。
于此之中,智库的使命,不仅仅是观点的提供者,也在以“思维中枢”的身份参与新秩序的构建,推动叙事的建立与共同底层逻辑的抵达,让分散的努力汇聚成社会的共振,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进程。
当AI的世界以指数级展开,我们更需要线性的清醒;当智能的浪潮吞没边界,我们更需要“归一”的定力,为思想保留温度,为理性争取时间。
5.八年一觉,使命自明

每年末,我们都将以一场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作结。从“少数人的路”到 “AI共潮生” ,回溯历次甲子引力主题,我们走过了一条从孤独探索到融入时代主流的完整路径。
2025年,AI已越过概念爆发的山丘,正深入产业的腹地与文明的肌理。它的关键不再是“新奇”,而是智能文明的初步自觉。我们好奇的不再仅仅是“AI能做什么”,而是开始问“我们要成为什么”。
因此,2025甲子引力年终盛典,我们以“轰然成势,万象归一”为主题,诚邀您一同站于这历史性的交汇点。此刻,我们无需再问“AI能否改变世界”,而待共同回答:当改变已成定势,我们如何为这个世界,锚定新的坐标、秩序与意义。
如果那位2017年的梦醒者问我: “过去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会回答:
我们见证并参与了一段壮阔的演化——一个由“人”发起、以“智能”为形的时代,如何一步步崛起,并走向自身的秩序。
这,便是“轰然成势,万象归一”的全部深意。
八年一觉AI梦。曾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今,其势已至,使命自明。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思想为矢,以时代为场,逐浪追光,不负所向。
(封面图来源:AI生成)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