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台细则,重金奖励低空物流与适航认证,年度资金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
“低空经济”正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各地争相抢占这片产业新蓝海。9月30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为低空经济发展再添一把火。
这份细则是落实2023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明确了四大类资助项目的申报细节,年度资助资金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

01 资金导向
深圳此次出台的实施细则,聚焦于四个关键领域:载人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取证、做大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开通通航短途运输航线、打造高端创新载体。
在适航取证方面,深圳对取得中国民航局载人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给予重奖。
其中,载人eVTOL航空器一次性奖励1500万元,大型和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分别奖励500万元和30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获奖励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
低空物流是另一大支持重点。根据飞行架次和新开航线情况,企业每年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
细则明确了架次计算标准:起降点均在深圳的,一起一落计为一个架次;仅一点在深圳的,计为半个架次。

02 战略布局
深圳此举并非孤立行动。今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将其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重庆市在6月发布了首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低空货运物流两大领域,涵盖42项应用场景。
这些场景围绕低空安全保障、消防灭火与应急救援、低空巡检与作业等五大方向,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黄山徽州区则在9月28日成功签约“西溪·天工智谷”低空经济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先进技术,瞄准前景广阔的低空经济领域。
青海西宁也不甘落后,于9月26日发布了“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致力于打造高原低空经济的“智慧中枢”。
03 多元应用
低空经济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四川若尔盖县,低空旅游项目已成为推动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6月26日,若尔盖县低空旅游项目在唐克镇黄河九曲第一湾正式试运行,两条贝尔407GXi高原直升机载客升空,标志着全国首个高高原低空载客航线启航。
若尔盖县通航文旅公司监事长熊婧飞介绍,公司计划分三期推进该项目:一期开展直升机观光旅游;二期拓展空中巡查、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三期开展飞行驾照培训、航空研学等多元化业务。
汕头市则利用其海洋资源,探索海空联动特色场景。该市发布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广清单,涵盖20个行业部门主体,覆盖基础设施运维、应急管理、港口物流等12大领域。

应急响应、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公共领域服务,成为低空技术率先落地的重要场景。
重庆市系统挖掘低空技术在城市治理、应急响应、物流配送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潜力,结合其“山地城市+超大城市”空间特征,构建“通城达乡、辐射成渝、链接全国”的低空物流网络。
04 产业集聚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各地正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集聚。
9月29日,梁平区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50亿元,集研发、制造、试飞于一体。
该项目用地面积612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梁平区委主要负责人称,该区将以智慧工厂项目为契机,抓好全产业链招商,引进更多项目布局梁平、扎根梁平,全力打造低空产业高地。
与此同时,黄山徽州区的“西溪·天工智谷”低空经济项目则分期推进。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50台大载荷旋翼无人机项目;二期投资1.5亿元,建设无人机整机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05 未来前景
随着各地政策密集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深圳细则中明确,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凸显了政策的紧迫性和实效性。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
深圳市在制定细则时已考虑到首年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企业可复核飞行数据不足一年的,对企业的飞行规模要求和奖励标准、奖励上限均按天相应折减。
各地低空经济项目也展现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态势。若尔盖县在发展低空旅游时,坚持生态优先,航线避开候鸟迁徙核心区,选用低噪电动或混合动力飞行器,最大限度减少对高寒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