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龙头齐传捷报,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近日,广州南沙半导体产业再添重磅利好:扎根18 年的晶科电子披露 2025 年中期报告,上半年营收 11.13 亿元,新型显示业务同比劲增 30.3%;芯粤能则完成约 10 亿元 A 轮融资,其车规级 SiC 芯片已规模化上车,两大企业突破为区域产业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作为粤港科技合作典范,晶科电子从2006 年十几人团队,成长为业务覆盖 20 国、员工超 2000 人的行业领军者,倒装 LED 芯片技术打破欧美垄断,供货 TCL、三星。2025 年上半年,其 “LED+” 战略成效显著,汽车智能视觉营收 4.19 亿元(占比 37.6%),MiniLED 产线扩建与技术突破助推新型显示高增长。“南沙‘强芯九条’与产业链配套,让我们能聚焦创新穿越周期。” 董事长肖国伟说。
芯粤能的快速崛起则展现南沙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深度。作为广东“强芯工程” 重大项目,这家成立仅 4 年的企业已建成全球领先的碳化硅产线,一期 24 万片 6 英寸晶圆产能可满足百万辆新能源车需求,与芯聚能协同实现 “芯片设计 - 整车验证” 全链条自主可控。此次 A 轮融资由粤财基金、国投创业联合领投,资金将加速产能爬坡与市场开拓,其自主研发的沟槽 MOSFET 工艺平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提供核心支撑。


全链生态日趋完善,
“芯” 高地根基稳固
企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南沙精心构建的半导体产业生态体系。作为广州半导体产业“一核两极多点” 布局中的核心增长极,南沙已形成 “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 + 产业园区 + 专项政策 + 投资基金” 的 “4 个 1” 发展体系。在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南砂晶圆、芯粤能、芯聚能等企业沿 “芯片一条街” 依次布局,构建起国内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基地。2025 年 1-8 月,南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 53.5%,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政策与创新资源的持续注入更筑牢发展根基。《广州市南沙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 年)》明确提出,到 2028 年产业总产值突破 300 亿元、从业人员超 1.5 万人的目标。从霍英东基金早年对晶科电子的关键扶持,到如今省集成电路基金等国资平台聚焦芯粤能等龙头企业,南沙已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产城融合筑基,
“芯” 服务精准赋能
高端产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的硬核支撑。南沙以万顷沙芯动力科技城为核心载体,打造适配半导体产业需求的专业化园区配套,目前已建成 22 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同步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站、专用危化品仓库及符合环保标准的污废处理系统,全力满足半导体产业对能源稳定性、环保合规性的严苛要求。后续还将配套酒店、人才公寓、政务服务站等生活服务设施,实现 “生产、生活、休闲” 一体化发展,让企业安心扎根、人才舒心创业。
高效协同的服务机制更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开发指挥部通过每周常规例会、专题协调会等机制,已成功解决 36 个制约园区发展的关键堵点问题。镇上成立的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下设六个专项小组,形成从项目研判、引进到落地的全方位闭环保障,为企业提供 “一对一” 专员服务,助力项目实现 “早拿地、早开工、早投产”。在招商端,南沙创新推行 “扫楼 + 扫展” 常态化机制,2025 年以来招商团队已 “走出去” 39 次,对接企业超 650 家,成功收获一批高质量产业线索,这种 “主动出击” 的招商态度与 “全周期护航” 的服务理念,让南沙成为半导体企业的优选之地。

锚定湾区核心,
“芯” 力量链接全球。
如今的南沙,正以“2+5+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将半导体产业打造成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通过五大策略加速产业升级。依托大湾区资源禀赋,南沙 “协同港澳” 的优势持续释放:晶科电子分享技术突围经验,芯粤能联合港澳高校攻关核心工艺,推动 “港澳服务 + 南沙制造” 模式落地生根。更令人振奋的是,领为视觉总部项目将串联起万顷沙片区企业,构建从衬底材料到智能视觉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让南沙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愈发坚实。
18 年坚守与 4 年腾飞的对比,“芯片一条街” 到产业高地的蜕变,背后是国家级战略的精准赋能与市场活力的充分涌流。2025 年 1-8 月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 53.5% 的亮眼数据,印证着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当领为视觉等重大项目 2026 年陆续投产,当芯粤能产能稳步攀升,南沙向着 2028 年 300 亿元产值目标的步伐愈发坚定。这片热土上的 “芯” 力量,正以开放姿态整合全球资源,用自主创新筑牢产业根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