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的士” 穿梭深穗、无人机精准植保、“空中外卖” 直达家门…… 当这些曾出现在科幻作品里的场景成为现实,低空经济正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一场关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近日在广州增城落下帷幕。
10 月 10 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合作交流会暨低空安全研讨会以 “安全筑基 领航未来” 为主题召开。近 500 名来自省市区相关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及港澳行业机构的代表齐聚现场,共话低空经济安全发展之道,更有广东省低空装备验证测试基地正式揭牌,为产业发展注入关键支撑。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赛道,低空经济的 “含金量” 日益凸显。2024 年,“低空经济”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航局预测数据显示,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更有望突破 3.5 万亿元。巨大蓝海面前,政府与企业纷纷加速布局,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城市群密集、产业基础雄厚、科创能力强的优势,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天然沃土。
不过,低空经济要 “飞得高”,更需 “飞得稳”。空域碰撞风险、数据链路隐患、适航认证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仍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 “拦路虎”。此次揭牌的广东省低空装备验证测试基地,正是破解安全难题的关键一步 —— 基地将聚焦低空装备技术验证、适航验证、标准制定与场景开发,为全产业链提供专业测试平台。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副所长王勇的观点,道出了行业共识。会上,电子五所还发布赛宝低空安全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安全评估、中试验证等 “五大服务”,覆盖 “人 - 机 - 环 - 管” 四大风险维度,为低空安全筑起全链条防护网。
目前,广东已形成广州、深圳、珠海 “三核联动” 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广州集聚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等龙头,深圳以大疆为代表并获批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珠海依托航展资源汇聚航空制造企业。作为广州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增城区凭借优质空域资源、56 平方公里试飞空域(真高 600 米)及省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正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其低空应用系统更是广州首个接入市级平台的区级系统。
截至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员已超 360 家。未来,联盟还将对接高交会、亚洲通航展等重要平台,链接政策、技术、资金与人才资源。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浪潮中,唯有以安全为前提、以规则为底座,低空经济才能真正 “飞得远”,而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协同之力,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力争在全球低空经济赛道上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