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真金白银点燃低空经济引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适航取证如今可获得1500万元重奖。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正式印发,自2025年10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这份文件明确了一系列低空经济资助项目及标准,其中对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500万元奖励,成为此次政策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01 四类资助项目,精准扶持全产业链
《实施细则》精准规划了四类低空资助项目,覆盖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环节。
除载人eVTOL适航取证资助外,还包括做大低空物流市场规模资助、开通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资助以及打造高端创新载体资助。
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取证方面,政策同样给予大力支持——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奖励300万元。
每家企业每年获得此类奖励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
02 物流与运输资助,激发市场活力
针对低空物流市场,《实施细则》按航空器类型制定了差异化奖励标准,兼顾了 “新开航线”与“总飞行架次” 双重维度。
对于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每条新开航线年度飞行架次达5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首年总飞行架次达2万架次奖励40万元,之后每增加2万架次追加40万元。
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奖励标准更为优厚,每条新开航线年度飞行架次达1000架次以上,一次性奖励35万元;
首年企业总飞行架次达2万架次奖励80万元,之后每增2万架次追加80万元。
在通航短途运输航线方面,政策同样给予大力扶持。
特别是深港跨境航线,每条航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年度总飞行架次达100架次奖励50万元,之后每增100架次追加50万元。

03 技术创新资助,构建产业基础设施
为强化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支撑,《实施细则》还设置了打造高端创新载体资助项目。
对落地深圳、获国家民航主管部门认定授牌的民航重点实验室,将按专业审计确认实际总投资的3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这一资助范围涵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旨在夯实低空经济的技术研发基础,为产业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04 政策背景与行业机遇
深圳此举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对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
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已在四大技术上取得突破——电机、分布式推进、新构型与自动驾驶技术同时成熟,已拿到量产“门票”。
白皮书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已有6款国产机型进入民航局TC(型号合格证)冲刺阶段,预计2025年底前首批3张TC将落地,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批可合法销售载人eVTOL的国家之一。
市场前景极为广阔。BCG模型测算,到2040年中国eVTOL年销量将达15.9万台,对应市场规模410亿美元。
其中个人飞行(1-2座)8.7万台/230亿美元,占55%;出行eVTOL(4-6座)7.2万台/180亿美元,占45%。

05 国内案例与实践进展
在国内,eVTOL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25年9月29日,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架AE200-1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又称“飞行汽车”)在成都正式下线,成为国内首架大型载客eVTOL。
这款AE200-100采用倾转旋翼布局技术,具有高安全、高经济、高舒适、高环保等特点,累计突破49项行业关键技术、获得超200项国内外专利。
沃飞长空首席产品官屠强透露,目前TC取证进度领先国内同行半年至一年,率先进入载人符合性飞行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取得国内首张载客航线运输TC证,并投入商业运行。
更令人振奋的是,目前AE200-100已储备千架、百亿元级商业订单,订单覆盖成渝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
在适航认证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全球突破。
2025年7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向客户交付了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
06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eVTOL产业
从全球视角看,eVTOL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美国银行研究报告,这个依托3280英尺以下空域构建的新兴产业,将在未来二十年间催生万亿级市场变革。
截至2025年3月,全球超过1100款eVTOL机型正在同步开发,矢量推力与多旋翼构型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这些飞行器并非要取代高铁或民航客机,而是精准卡位150-400公里中短途运输市场。
测试数据显示,在50-150公里城际通勤场景中,eVTOL较传统直升机运营成本保守估计降低40%,在碳排放和准时率方面也将实现大幅优化。
中国eVTOL企业出海同样面临挑战。
白皮书指出,204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2,250亿美元,中国以外占1,840亿美元;北美(930亿)与欧洲(460亿)占76%。
但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四道关:适航互认尚未落地、本地化运营需自建或收购运营商、海外垂直起降场改造成本高、关键零部件需再获本地认证。
报告判断:2028-2030是中国企业“带证出海”的关键时间窗。

随着沃飞长空AE200-100等机型进入适航取证“冲刺阶段”,中国eVTOL产业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前夜。深圳的1500万元重奖政策出台,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已来。eVTOL不仅将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更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新经济生态。随着政策、技术、资本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腾飞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