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本文共约 3867 字,阅读完成需 7.5 分钟。继今年年初,,9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又发布了最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分布在7个国家,其中中国有6家,而墨西哥、新加坡、泰国、土耳其、卡塔尔和法国分别有1家。在此次入选的灯塔工厂中,海尔入选了两座灯塔工厂,分别分布在上海和重庆。截至目前,海尔已累计打造12座灯塔工厂,覆盖冰箱、洗衣机、家空、智慧楼宇、热水器等多类产业。截止到当前,全球已评出十四批次、201家“灯塔工厂”,中国以85家的数量领跑全球,占到全部的42.29%。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先进制造与供应链中心总负责人Kiva Allgood表示:“当前正在推动系统性和整体性转型的组织将塑造未来,他们将数字化创新、韧性、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和客户至上的理念植入每一个运营环节。”此次入选的灯塔工厂正是这些理念的卓越践行者与生动诠释者。客户至上灯塔——这类生产工厂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采购,对批次大小、交付周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绩效进行优化,实现了卓越的产品上市速度和定制化水平。生产效率灯塔——这类生产工厂通过技术驱动的转型,实现了卓越的成本和质量效益,改善了资产利用、员工赋能和资源管理。供应链韧性灯塔——这类灯塔工厂通过涵盖规划、订单履约和物流等各环节的供应链转型,实现了卓越的服务和敏捷性,提高了透明度并改善了营运资金管理。可持续灯塔——这类生产工厂致力于全面实现净零、脱碳和循环发展目标,通过部署先进的解决方案,减少了能耗、排放量、用水量和废弃物,成为这一领域的行业领导者。人才灯塔——这类灯塔工厂在工作规划与安全、人才规划、吸引和入职、培养和效能等环节实施先进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员工队伍的变革性影响。世界经济论坛评论道:首先,灯塔工厂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分析技术,推动以决策为导向的协作式创新;其次,高度互联的组织正着眼于单一工厂之外,积极影响整个供应链;最后,人才的培养,加上全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正在推动经营绩效的新前沿。整体而言,新晋灯塔工厂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将交付周期缩短了48%。与往年相比,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例占比有所提高,赋能了50%的落地用例。这些技术用例带来的成效非常广泛,比如将产品缺陷率降低了41%,将能源消耗降低了28%,将生产周期缩短了44%等。以下附上中国工厂灯塔的理由:客户至上灯塔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常州):伊顿常州工厂生产管理多达164,000个库存单位(SKU)及每年超过5,000项定制化设计。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敏捷性与成本效益。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与仿真技术,显著缩短了设计周期;同时引入先进机器人系统以提升人力生产效率,并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增强响应能力。最终,在未增加员工数量的情况下,伊顿常州工厂实现了交付周期缩短39%、运营效率提升50%、营业收入增长129%的卓越成果。梅特勒托利多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常州):为了满足客户对于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应对碎片化的市场格局,并鉴于公司34.8%的订单属于单件订单,梅特勒托利多常州工厂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部署了49项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包括人工智能加速的产品配置、可重构模块化集群工作站,以及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自动检测焊接缺陷并进行闭环调整,以改善产品质量。在这些解决方案的助力下,该厂实现了98.4%的准时交付率,将交付周期缩短了22%,并获得了84.9分的净推荐值。生产效率灯塔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中国上海):为了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同时有效应对区域成本压力和严格的品质要求,海尔于2022年将上海工厂作为新的生产基地,利用自主研发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并融合GenAI驱动的3D建模、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产量提升37%,交付效率提高40%,成本优化33%。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中国眉山):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太阳能电池市场环境下,通威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放在了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PCE)和产品质量上。该工厂部署了超过50个4IR 应用案例,其中大部分基于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工艺优化、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维护,并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缺陷。这一转型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2%,缺陷率降低了41%,转换成本降低了37%,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3%。 供应链韧性灯塔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昆明):为了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管理动荡不定的电子商务和低线市场扩张,云南白药解决了关键草药成分质量不一致的问题,以及种植区分散所带来的质量不一致问题。通过部署40多项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包括卫星遥感、工业物联网和大语言模型等,该公司将原材料退货率、库存周期和缺货率分别降低了78%、38%和30%,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可持续灯塔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中国青岛):为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海信日立在青岛工厂部署了27项第四次工业革命解决方案,旨在全面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涵盖厂内制冷剂泄漏(占范围1排放的96%)和研发运营(占范围2排放的46%),以及原材料采购和客户现场使用阶段(占范围3排放的90%以上)。依托物联网技术与高级数据分析手段,企业成功将制冷剂泄漏率降低56%,并通过关键流程优化,实现范围1与范围2排放总量减少48%。此外,针对客户现场环境参数制定的定制化控制策略,亦推动范围3产品使用阶段的排放下降28%。人才灯塔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中国重庆):面对新生代员工高流动性和生产效率提升瓶颈,海尔重庆工厂创新应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实现从管控型组织向服务型平台转型。通过部署35项数字化及AI人才赋能方案,涵盖个性化晋升通道、创新积分激励平台,以及基于多元时序预测的班组级智能人员规划,实现员工流失率降低 40%,员工主动创新参与度提升61%。*注:封面来源于海尔集团微信公众号—END—活动广告以上为广告往期推荐: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