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

极果网 2025-10-15 14:27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

飞盘刷朋友圈,露营占领公园草坪,City Walk填满周末……

轻户外的火热,如巨浪袭来;但潮水退去后,似乎只剩下骑行涛声依旧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2*图片来源于网络

骑行之所以能穿越周期,在于它的包容性与低门槛:不需要专业场地,城市街巷就是赛道;无需呼朋引伴,一人一车便可出发。

对困于格子间的打工人而言,踏上单车,就是为忙碌生活按下的暂停键。耳边风声掠过,眼前风景流动,骑行成了成本最低的“精神解药”。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3

这剂“解药”的好处,还是实打实的。

即使是休闲骑,溜溜达达半小时,能燃烧掉大约168千卡的热量。有研究显示,只需30分钟的中强度骑行,就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而且这种积极效果能持续75分钟以上。在这个压力爆表的时代妥妥的免费心理按摩。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4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当“骑起来”成为日常,新的困惑也随之而来:

为什么结伴骑行,总是被甩在后面?为什么骑了一个月,体重和耐力却没变化?为什么感觉已经很累了,速度还是快不起来

这些“骑行痛点”,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科学骑行?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5

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只是随便骑骑的大多数来说,判断一次骑行强度,大多靠“感觉”——“今天骑得有点累”、“感觉还没到位”。

或者参考跑步,借助心率去判断,但问题在于心率是个“滞后指标”,它无法实时反映你实际输出多少力量,还容易受睡眠、压力甚至咖啡因的影响。

想要科学骑行,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指标,是骑行功率。

简单来说,就是你踩踏板时,实际输出给自行车的力量值,单位是瓦特(W)。

它就像汽车发动机的实时马力,是衡量你骑行表现最真实、最即时的一面镜子。

功率数据可以帮你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今天任务是150瓦有氧耐力骑1小时,功率计能让你稳定在这个区间,避免“看着像训练,其实是休闲”的无效运动。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6

通过关键指标如FTP(功能性阈值功率)的升降,你能清晰看到自己是在变强还是在摸鱼。

在长距离骑行或爬坡时,骑行功率,可以指导怎么合理分配体力,避免开局猛如虎,后半程累成鼠。

虽然伴随着功率测量技术的创新,功率,不再只是专业运动员和“氪金”玩家才配拥有的高端数据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7

想获得它,还是得靠外接功率计,依然挺“烧钱

最主流也最“高贵”的方案——曲柄/脚踏功率计,价格通常3000元到上万元人民币不等。贵、数据准,如果有两辆车想换着骑,要么再买一套,要么就得费劲拆装。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8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装在自行车后花鼓里花鼓功率计,数据稳定,对于常更新装备——换曲柄、脚踏的朋友更友好,但是价格同样不菲,而且它只能跟着轮子走,灵活性同样差评!

高价格、高门槛,把绝大多数普通骑行者挡在了科学训练的大门之外。

直到华为在WATCH GT 6系列上首发「骑行模拟功率」功能,局面才被打破。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9

第一次把专业骑行功率集成进了智能手表,无需外设、无需安装、无需校准,抬手即见。

对广大入门和中级骑友来说,测功率,不再是“要不要上功率计”的纠结,而变成了“手表自带,不用白不用”的顺手之事。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0

把专业的功率计功能塞进一块轻薄的手表里,可不是简单的功能移植

其核心难度在于:手表在手上,功率在脚上,中间隔着一整个身体和一辆车,怎么才能算得准?

传统的功率计是“直接测量派”,传感器直接在力产生的源头——脚踏或曲柄上、或者力可以直接传过去的地方——花鼓,传感器可以测量你施加的扭力。

而手表“间接推算派”,它要get功率就只能通过处理一系列复杂数据,反向推算出你的输出功率。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其中的技术难在于数据源“先天不足”手表的传感器是为手腕设计的,它无法直接测量踩踏的力量。

它能获取的是GPS速度、海拔、心率、加速度等“周边信息”。这些数据如同案件的间接证据,虽然有用,但无法直接用于计算

对它来说,间接测算最棘手的一个变量,就是风阻。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平路骑行中,大部分的体力其实都消耗在对抗风阻上。

而风阻的大小,又与你当时的姿势、骑行的车型、甚至你的体型都强相关。

一个趴在破风架上的职业车手,和一个直立骑行的通勤者,即使输出同样的功率,速度也会有不小的差别。忽略风阻的功率计算,无异于纸上谈兵。

为了解决最大的变量——风阻,华为干了一件很硬核的事:把他们找到的足够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体型骑手不同款式的自行车,统统送进了顶级风洞实验室实测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3

在风洞里,他们模拟了从微风到强风的7档风速,让数十位骑手轮番上阵,对5款主流车型进行测试。

借助上千种组合的交叉测算,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风阻系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是他们模型理解风是如何影响骑行的教科书。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4

有了风阻模型这个数据库,手表在你骑行时,将展开一场精密的实时计算:GPS和加速度计提供实时速度和加速度。气压计监测微小的海拔变化,用于计算重力做功。内置的运动传感器识别你的骑行状态*启动、巡航、爬坡等等

所有这些数据,被送入那个经过风洞数据的模型中。

模型会综合你的速度、身高体重、车型选择实时海拔以及风阻系数,运用动力学公式,最终实时反推出你为了达到当前运动状态,所需要输出的功率。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5

请注意!这还不是终点,因为模型可以升级。

当更多骑行者开始应用这个功能,更多不同体型、车型的数据不断输入,每个骑行者的功率与心率不断交叉验证*功率上去了,心率必然有响应),这个模型还可以继续微调、进步,越来越准。

它或许在极端/专业场景下无法媲美万元级功率计的绝对精度,但不得不说,它成功地用一套极具巧思的工程方案,将专业数据的门槛降低,为大众骑行者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功率刻度尺”。这本身,就是一场技术上的胜利。

「蹬」出来的数据,腕上怎么搞明白?看看华为WATCH GT 6系列背后的故事图16

华为选择在骑行功率上突破,绝非偶然。

骑行,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群众基础和高粘性用户的成熟运动,一个完美的突破口。

通过将骑行功率测量功能集成到手表中,华为不仅给骑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难拒绝的购买理由,更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未来的智能手表,不应是手机功能的简单延伸,也不应是健康数据的被动接收器,而应该成为一个主动、智能、跨场景的专业身体管理中心。

手表,是华为运动健康生态的核心入口。一个骑行者因为精准的功率数据而依赖华为WATCH GT 6系列,他后续产生的骑行路线、体能表现、长期训练负荷等数据,都沉淀在华为的健康生态中。

这些鲜活、专业的数据,未来可以反向赋能给华为的运动APP、甚至与智能骑行台、自行车品牌进行联动,背后想象空间巨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华为
more
棱镜观察|智能座舱大战:华为鸿蒙暴涨,斑马智行深陷泥沼
华为突然官宣:10月10日,双11大降价!
汽车早餐 | 阿维塔完成华为115亿元投资款支付;蔚来将推世界模型2.0版本;美监管机构启动特斯拉FSD调查
华为Air新机即将官宣,国产eSIM也要来了!
赛力斯港股IPO:580页资料61次提华为,研发占比不足岚图一半
华为Mate新机突然曝光:10月14日,开启预售!
搞定高尔夫和潜水之后,华为的手表盯上了骑行
华为、东风打造又一全新品牌!
华为Mate新机即将官宣:10月20日,正式开售!
工业软件巨头再收购!华为下场,挑战西门子、达索等“全球顶流”?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