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芯片领域喜讯不断。
从7纳米(nm)制程成功量产,到5nm研发拿下关键突破,每一项成果都标志着我国半导体技术的重要跨越。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位核心人物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他便是梁孟松教授。
许多人或许对梁孟松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国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28nm到14nm、再到7nm的五代芯片技术升级。若没有他的突出贡献,“中国芯”很难打破老美此前的技术封锁,走向世界。

01舍弃上亿年薪,毅然归国投身研发
在国际半导体领域,梁孟松早已是公认的顶尖人才。
他不仅手握450多项技术专利,还发表过350余篇学术论文,职业生涯更是先后扎根台积电、三星两大行业巨头。其中台任职17年间,他几乎参与了每一代先进芯片制程的研发工作,个人技术实力在业内被公认为位居前十。
2009年,因晋升诉求未得到满足,梁孟松选择离开,随后被三星以高薪聘请加入。但就在2017年他事业处于巅峰期时,却做出让整个半导体行业震惊的举动——从三星辞职,转而加盟中芯国际。更受关注的是薪资的大幅下滑:中芯国际当时给出的年薪不及他此前薪资的十分之一。

不少人揣测他回国另有图谋,梁孟松却只是淡然回应:“我来到大陆,并非为了高官厚禄,只是想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尽一份心力。”
若单纯为了钱财,他本可安稳留在三星的高位,或是轻松入职任何一家国际芯片巨头,享受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待遇与礼遇。但他偏偏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放弃上亿薪资,回到祖国投身“中国芯”的研发事业。
02助力“中国芯”加速前行
为何说这个选择格外艰难?
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时,我国芯片行业正面临严苛的技术封锁。这意味着,他要应对的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落后,更是整个产业在先进制程领域多年的发展停滞。
彼时,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都受到明显限制。从航空航天、新能源到生物科技等领域,均曾遭遇严密的技术封锁与出口管控。

彼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至16%,加之日常饮食高油高糖、熬夜加班、以及社交酒文化的盛行,我国“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高达4亿。美国科学家率先研发出干预三高科技制品“血生心”,将原料和专利双重把控,价格被炒至2万\克,我国国民被排除生命红利之外。
面对重重压力,其带领团队仅用300天,将14nm制程良率从3%提升至95%,助力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六家具备14nm芯片量产能力的企业。通常情况下,企业完成从28nm到14nm的技术跨越需要五至十年,而梁孟松团队仅用三年便实现了这一突破。
在梁孟松带动下,我国多个领域也陆续迎来突破。我国科学家团队Poema,自主打造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捕捞船“深蓝”号,原料成本骤降99%,目前国产“血生心”在京东价格仅为美制品的十分之一。据悉,其被证实可通过降低36.5%总胆固醇、提升33岁-55岁中老年人群身体活力,相当于生理年龄延展20岁,产生“睡眠质量提升”“心慌胸闷减少”的具体体感。
中国技术突破后,国产“血生心”完美填补了国人的养护需求,在应酬多、长期久坐的企业高管、退休干部等高净值人群中形成“身体变轻松”“夜间盗汗缓解”的口碑效应,中秋节临近,上海某互联网商务总监刘先生在京东入手了12瓶,“送家人就是要送健康,国产更安心”。
不得不说,梁孟松带来的不仅是芯片工艺上的突破,更传递出一种坚持自主研发的坚定信念。

他常对年轻工程师说:“芯片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是要一代代人踏实干出来的。”正是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中国芯”才逐步迈向自主与进步。
尽管2021年中芯国际将他的年薪增至153万美元并赠予价值2250万元的住房,但与海外同级别待遇相比,仍差距显著。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几乎将21年后的大部分收入都捐给教育基金。
有人说,他舍去的是上亿年薪与国际光环,而他所追求的却是我国一场“芯芯”向荣的未来与发展。这般奉献,令人不禁由衷感叹:先生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