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

车百智库 2025-10-20 19:00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1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2

事件

10月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公告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明确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调整等情况。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01

新能源车型能效与插混纯电续航要求全面提升

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新规将百公里电能消耗量要求调整为“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对应车型限值”,相比现行标准,车型能效门槛进一步提高,达标难度总体提升13%至25%。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续航方面,纯电续驶里程门槛从“≥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能耗方面,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电量保持模式燃料消耗量限值调整为“小于70%”,比现行标准严8%;电量消耗模式电能消耗量需“小于对应限值的140%”,较现行标准提高3%。对整备质量在2510公斤及以上的车型燃料消耗量和电能消耗量限值分别放宽至75%和145%。


根据《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车,须符合上述技术要求,方可继续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此举将进一步引导企业优化技术路线、加速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从现有第1至21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约970款插混(含增程)车型参数信息来看,约92%的插混、增程车型可满足新的燃料消耗限值要求。在续航标准方面,当前目录中60%以上的车型可满足新规,但仍有约34%的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不足100公里。其中,比亚迪、长城、奇瑞受影响车型数量较多,超过150款;而丰田、本田、大众等在售插混车型数量有限,但几乎全部不达标,短期内或将面临产品升级的压力。


02

插混、增程产品加速“多电、高效”化发展

插混与增程路线已经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需求导向”。从需求端看,早期受充电条件限制,部分消费者,购买短续航插混车型当做燃油车使用,仅为规避限行限购政策。但近年随着产品升级与充电便利性提升“平时用电、长途用油”已经成为多数插混、增程消费者的真实场景需求。2024年,纯电续航超过100公里的插混、增程车型销量占比已超过60%。从供给端看,企业正主动提升续航水平。2024年公告的插混(不含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已达105公里,增程车型则达到172公里,其纯电续航已经不再紧贴补贴要求下限。本轮《技术要求》调整符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


从市场趋势来看,2022-2024年,插混(含增程)市场快速扩张,增速高于纯电。今年以来,插混市场则面临“燃油车回暖、纯电挤压、供给断档”的阶段性压力。2025年1-9月,插混(含增程)销量同比增长20.4%,不及纯电。但在电池技术未实现颠覆性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仍需优化的背景下,插混、增程车型仍具备自身优势,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相较纯电仍有明显耐寒优势。随着本轮《技术要求》调整,未来两年插混、增程产品迭代升级,将进一步向“多电、高效、高品质”方向演进。预计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插混、增程的比例可能达到3:2:1。但从长期看,在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预计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新能源市场主流。


闫薪铭

yanxinming@chinaev100.org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3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4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5

· 车百智评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6
车百智评006期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规对插混路线的影响图7


车百智库

扫描客服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能源
more
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合作的第300台极狐阿尔法T5 Robotaxi下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点企业追踪与市场舆情分析(2025年9月)
让音频信号更好听的放大器;医疗 / 成像 / 通信全胜任四通道高精度 ADC;助力新能源电动车电压向800V迈进的放大器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售后服务行业产业链、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及投资风险
中国AIGC用户破5亿,增长1倍;美团:今年超7成外卖低于15元;新能源事故,「破窗锤」被网友买爆
新能源车买得起,但修不起了。。。
9月新能源车企市场份额:比亚迪第一,特斯拉第五,小米第十
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
2025年中国微电网监控系统‌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研判:新能源需求跃迁、政策市场双驱动,微电网监控系统前景无限[图]
表面科学:塑造美食、美妆与能源未来的无形之力(1/4)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