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家用机器人要真正走进家庭,不靠“炫技”,靠把一件件小事稳定做好。本文用“原子技能”拆任务,用统一口径评估频率与难度,再给出可落地的优先级矩阵:先做高频、低/中难、风险低、可回执的任务,让用户每天都能看见它把事办成。安全边界清晰、动作链可复用、数据可验证,是我们把机器人从演示厅带到客厅的三把钥匙。
名言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创造出来。”——Alan Kay |
机器人能做什么:三类原子技能
围绕“移动与操作”,我们把机器人原子技能划分为三档,复杂任务由它们组合完成:
抓放(Pick & Place)
常见动作序列:移动到位 → 对齐 → 张开夹爪 → 夹紧限力 → 提起 → 移动 → 低速下放 → 松开 → 撤离。
典型:遥控器/书本/玩具归位、垃圾袋更换、洗碗机卸载。
操作物品(Operate Object)
对“有把手/按钮/旋钮/触控面板”的对象进行操作。
典型:窗帘拉合、门/抽屉/电器门开合、按键启动电饭煲、空调面板调档。
拿着物品再去操作(Hold Tool & Act)
手持工具或容器执行动作。
典型:托盘端送、抹布擦拭/刮水、喷壶喷洒、倒入冷饮、猫砂铲除。
安全边界(本文默认遵循):不接触明火/滚烫液体/刀具、不攀高、不搬重(建议≤2kg)、不直接触达人体敏感部位/医疗护理。 |
家庭任务地图(按大场景举例)
每个大场景给 2–3 个高频且成熟的代表任务,并说明它们依赖的原子技能组合。
A. 家政清洁与整理
洗碗机装载/卸载:抓放 + 插放定位(成熟度高、收益明确)。
桌面/台面擦拭:持抹布恒力擦拭 + 规律覆盖(工具操作成熟、风险低)。
玩具/遥控器归位:抓放 + 低位导航(高频小任务,提升整洁感)。
B. 家庭安防与守护
固定路线夜巡+回执:低速巡行 + 拍照/信息回传(高频、低风险)。
门窗/门磁晚间复核:把手操作/状态确认(只做低位与安全开度)。
门铃代应答(不代开门):对讲沟通 + 留证(价值高、可审计)。
C. 厨房备餐与轻烹饪(安全限定)
电饭煲/微波炉程序启动与完成提醒:按钮操作 + 结果播报(不取热容器)。
冷饮倒杯装盘:持容器倾倒 + 托盘端送(仅冷食/温饮)。
冰箱分层归位/干货收纳:插放定位 + 分类摆放(标准化强)。
D. 餐饮服务与餐后复位
按席位摆盘、餐具补给端送:托盘端送 + 规则摆放。
集中回收餐具→洗碗机装载:抓放/插放串联(整套流程可度量)。
餐桌抹布擦拭/刮水干燥:工具操作(可见度高、结果清晰)。
E. 宠物照护
定时定量喂食/换水:持容器倒入(剂量可校准)。
猫砂铲除结团→补砂→周边点清:抓放 + 持工具操作(闭环明确)。
玩具归位/禁区提醒:抓放 + 轻交互(安全提示而非强干预)。
F. 家电与环境联动(手动/面板配合)
空调/净化器/加湿器改档:按钮/旋钮操作(高成熟、可回执)。
照明/窗帘场景切换:按钮/把手(与日常场景强关联)。
滤网/滤芯简易维护:抓放 + 插放(断电条件下执行)。
G. 室内搬运与端送
小件跨房递送/学习物品打包端送:抓放/托盘(家庭高频)。
包裹从玄关到暂存位:抓放 + 短程导航(明确路线)。
垃圾袋更换与转运:抓放 + 过程检测(收益直观)。
H. 人机语言交互(以“机器人去做事”为目标)
语音直达命令 + 二次确认:减少误触发,参数到位。
即时状态播报/进度回执:用户对“可见执行”的信任基础。
个性偏好与快捷口令:降低操作摩擦。
I. 远程协作
实时视频圈画→本地执行(先停后动):让远端把不确定“讲清楚”。
外出触发收尾/巡逻:远程一键编排。
权限校验、操作留痕:必要的合规底座。
J. 人机游戏(安全版)
亲子整理挑战:玩具归盒计时(把“收纳”做成游戏)。
节日摆件布置:抓放 + 规则摆放(氛围任务)。
桌游发放/回收:抓放 + 计数确认(避免丢件)。
K. 人机协作任务
两人一机餐前铺位/收台:人定规则,机执行批量端送。
停-等-问安全机制:遇到风险点暂停→确认→继续。
交接区与让行:标准化交互降低彼此干扰。
如何判“频率”:从触发次数到覆盖人群
给产品/运营一个可落地的5 分制:
修正系数(可选)
渗透率:是否依赖前置设备(如洗碗机/净化器)
家庭结构:有宠物/有娃家庭频率上调
季节性:如加湿器/窗帘遮阳在特定季节上调
频率 = 基础分(1–5) × 渗透率系数(0.6–1.2) × 家庭结构系数(0.8–1.3) × 季节系数(0.7–1.3) |
如何判“难度”:把“能不能做好”拆成 6 个维度
同样 5 分制,分越高越难(越需要工程投入):
感知识别:物体/状态是否易识别(贴标签、规则形状更易)
抓取操控:形变/易碎/不规则?抓取容差要求高?
操作复杂度:按钮/把手/旋钮/触控的精度与反馈是否明确
导航约束:窄通道、门槛、动态障碍多不多
环境变动性:摆位一致性、光照反射、水渍油渍等干扰
安全风险:是否涉及高温/锋利/高处/液体外溢等
难度 = 加权和(例如各维 0.2/0.2/0.2/0.15/0.15/0.1),取整到 1–5。 |
“技术成熟度”与“难度”不等价
成熟度高:不代表容易做错(如托盘端送的动作链稳定、可复用、可复核)。
难度高:也可能成熟(如洗碗机装载对姿态/插放有要求,但流程已标准化)。
给一个成熟度 5 分制(越高越成熟):
5=已量产的动作链(托盘端送/洗碗机装卸/窗帘与灯面板/垃圾袋更换)
4=在家庭环境中普适但需些许调参(猫砂铲除、冷饮倒杯、网袋入滚筒)
3=可演示/可控条件下稳定,泛化尚需规范(抽屉/柜门差异大、窗槽清洁)
2=依赖较强布置/治具(特定家具/器皿)
1=仅实验室 Proof-of-Concept
选第一批要落地的任务:优先级矩阵
优先级分(越高越先上)
Priority = 频率(1–5) × 场景价值(1–5,时间节省/痛点缓解) × 安全可行(0/1) ÷ 难度(1–5) |
示例打分
经验规律:高频 × 低/中难 × 高成熟 = 早期口碑曲线最陡;先把“可见且稳定”的链路做扎实。 |
验收与闭环:上线后怎么量化好坏?
核心指标
成功率(无外溢/无摔落/无误触)
单次耗时(含抓取/移动/操作/回执)
人为干预率(需要用户帮忙的比例)
复位率(物归原位、场景复位成功率)
召回&停等问触发率(安全机制是否工作在“该工作的时候”)
典型兜底
未识别/对齐失败 → 停-等-问二次确认
抓取失败 n 次 → 换抓法/换姿态/换落点
遭遇动态障碍 → 降速绕行/缓停
风险区域(明火/滚烫/锋利) → 拒绝执行并播报原因
快速参考:哪些是“常见且成熟”的黄金任务?
托盘端送(餐具/饮品/学习物资)
洗碗机装载与卸载
桌面/台面擦拭与刮水
玩具/遥控器/书本等小件归位
窗帘拉合/照明切换/空调改档(面板/旋钮/按钮)
垃圾袋更换与转运
固定路线夜巡 + 可视回执
门铃代应答(不代开门)
猫砂结团铲除 + 补砂 + 周边点清(二批也很值得)
附:你可以直接复用的“任务评估表”字段
任务名称 / 所属大场景
原子技能组合(抓放 / 操作 / 持物操作)
频率分(1–5)+修正系数
难度分(6维打分+权重)
技术成熟度(1–5)
场景价值(节省时间/痛点缓解 1–5)
安全可行(0/1)+关键安全边界
预计成功率目标 / 人为干预率目标
兜底策略(停-等-问/替代动作/退出)
验收口径(通过/失败标准、日志与留痕)
结语
做家庭机器人,核心不是“一次性炫技”,而是把 20~50 个高频、低/中难、可复核的动作链打磨到“稳定可见”。当用户每天都能看见它稳稳做成事,剩下的复杂任务就有了真实的土壤。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你现有的 Excel 清单批量自动打分并输出优先级矩阵,再生成一页图表做为文章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