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菲律宾人开?赛博时代“劳动力云外包”?
兄弟们,今天老狐日常冲浪,然后看到一条新闻,差点以为赛博朋克 2077 的剧情照进现实了。
说的是我们熟悉的全家、罗森这些日本便利店,在日本已经有超过 300 家,开始用机器人来给冰柜里补货了。

看到这里,画面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深夜的东京街头,你走进一家 24 小时便利店,里面没有一个活人,却有一只灵巧的机械臂正在吭哧吭哧地干活。
没有疲惫,没有抱怨,全是机械的美学和极致的效率。

事实上,这是日本一家叫 Telexistence 的东京初创公司设计的,背后还有英伟达和微软的技术支持,听起来是不是科技感立即拉满了?
毕竟日本嘛,众所周知,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用机器人替代这种杂活、体力劳动,合情合理,简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本着刨根问底的精神,老狐我又顺着网线往下深挖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事儿似乎有点魔幻?

日本机器人,菲律宾灵魂
你以为机器人在自动干活,实际上,在每一个冰冷的机器人背后,都连接着一个远在 1500 公里外的菲律宾小哥。
没错,当你在东京的全家便利店里买可乐时,帮你把可乐上架的“机器人”,其灵魂可能正坐在马尼拉一间办公室里。

这套系统的玩法是这样的:
这些机器人通常情况下可以自主运行,但 AI 嘛,总有犯傻的时候。比如一不小心把饮料弄掉了,或者识别错位置,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这个犯错率大概是 4%。
你可别小看这 4%,要知道,人类的犯错率其实也不低,但好在,人类自己懂得纠错,所以最后结果往往很不错。
但假如是机器人的话,饮料摔了,它可不懂收拾。这时候,好戏登场了。
警报一响,远在菲律宾马尼拉的“驾驶员”就会收到通知。他会立刻戴上 VR 头显,拿起操纵杆,通过互联网,瞬间“灵魂附体”到 1500 公里外的机器人身上。
他的视野就是机器人的摄像头视野,他的双手控制着机械臂,手动把那瓶掉落的饮料捡起来,放回货架。
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超现实的第一人称 VR 游戏。

一家名为 Astro Robotics 的菲律宾公司,专门为 Telexistence 提供这些远程“驾驶员”。他们 7x24 小时全天候待命,一个人可以同时监控大约 50 台机器人。
日本企业提供技术以及市场岗位,菲律宾企业提供劳动力,不得不说,这个产业里面,两边企业的算盘都打得非常精明。
日本缺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他们就顶着巨大的争议,计划通过引进 50 万印度阿三来缓解劳动力问题。
而现在呢,他们成功通过一根网线,把体力劳动“云外包”到海外。既解决了国内用工荒问题,又绕开了复杂的移民政策,最关键的是,成本大大降低了。
这波操作,我愿称之为“数字殖民”的雏形。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不挺好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日本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菲律宾也创造了就业岗位。
别急,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些菲律宾“驾驶员”的真实情况。
你以为能操作高科技设备的人,怎么也得是高级工程师,月薪上万吧?

现实是,这些年轻人大多拥有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位,在马尼拉的办公室里,干着这份“赛博便利店员”的活,每个月的薪水在 250 美元到 315 美元之间。
换算人民币就是我们常说的“月薪两千”。
而同样水平的“机器人操控员”,在美国工资可以去到接近 6000 美元,菲律宾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谓是廉价至极。

这样的工资水平,跟当地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差不多,没有额外福利,大多还是合同工。
因为便利店是 24 小时营业,他们甚至需要一天 8 小时轮班制,平均下来需要手动介入多达 50 次,每次操作最多 5 分钟。
而且这种工作,看上去似乎比体力劳动要轻松得多,但其实它也是有职业病的。
由于需要频繁切换 VR 视角,所以 VR 眼镜特有的“ VR 晕动症”就成了这个岗位的专属职业病。
具体症状大概是“周围的距离感、空间感全部错乱,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头晕、恶心和视觉疲劳”。

同时,还有一个更加讽刺的事情。
通过数据喂养 AI 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在给这些 AI 机器人做“保姆”,纠正它们错误的同时,又在积累操作的数据,通过不断地纠正、训练 AI ,让它们变得更聪明。
最后,结果不言而喻:他们正在亲手教会机器人抢走自己的饭碗。
万万没想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谚语,竟然在赛博时代同样适用,只能说,我们的古人还是太超前了。

赛博时代,人在何处
自从 Alpha Go 围棋下赢了柯洁;Midjourney 开始冲击画手;ChatGPT 开始会写文案,老狐我就已经开始担忧了。
或许这是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冲击到我的个人生存,这样的焦虑,无法避免。

今天,菲律宾的年轻人在远程操控日本机器人。
明天呢?会不会是我们在办公室里,远程操控着某个非洲国家的建筑机器人砌墙?会不会你叫的外卖,是由另一个国家的人远程驾驶着无人车送来的?
这种“跨国云外包”模式,将体力劳动彻底数字化、零散化,然后打包扔给全球最便宜的劳动力市场。
它打破了地理的限制,在全球低价择优选择劳动力,老板们肯定是高兴的,但也是更加无情的。听起来很遥远,但其实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你以为和你聊天的电商客服是真人?可能只是 AI 模型。
你以为 AI 绘画工具是凭空创作?背后是无数画师的作品被当做数据投喂。
你以为自动驾驶真的能自己开?后面同样也是有安全员在操控着。

我们一边享受 AI 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个巨大系统里的一颗螺丝钉,一个随时可能被替换的“远程驾驶员”。
所以,当你下次惊叹于某项完全自动的黑科技时,或许你也可以多问一句:这背后真的没有人吗?大多数时候,它背后肯定还有人在监控着。
但假如它背后真的没有人,
人,又在何处呢?
参考资料:
Telexistence to Install AI Restocking Robots in 300 Convenience Stores Across Japan,Telexistence Inc;
Japanese convenience stores are hiring robots run by workers in the Philippines,rest of world。
编辑: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