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10月26日晚间,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唐智控”)一则收购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公司宣布拟收购桂林光隆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隆集成”)与上海奥简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简微电子”)两家半导体企业。公告显示,英唐智控已于2025年10月24日与光隆集成控股股东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购买资产意向协议》,约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光隆集成100%股权;同时与合计持有奥简微电子76%股份的上海从简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涵简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浦简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实际控制人高志宇签署《购买资产意向协议》,约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奥简微电子76%股权。双标的各有亮点:激光器与模拟芯片赛道的优质标的此次收购的两家标的公司虽同属半导体领域,但分别聚焦不同细分赛道,且均具备独特的行业竞争力,为英唐智控的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差异化价值。光隆集成系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企业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隆科技”)的子公司。光隆科技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6500万元,是一家从事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组件、光有源及无源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为打造光芯片产业化半导体全制程工艺平台。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作为激光通信、工业制造、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的核心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光隆科技多年的技术沉淀为光隆集成构筑了稀缺的技术壁垒,这也成为英唐智控切入激光器芯片赛道的重要契机。财务数据显示,光隆科技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1.92亿元、2.7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58.76万元、-1640.63万元、758.91万元。2021年,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后于2022年8月19日撤回申请。另一标的奥简微电子背景同样引人瞩目,国内芯片巨头兆易创新持有该公司19%股份。其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的设计开发,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世界知名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服务器、医疗设备、工业控制、可穿戴设备、高端照明等领域。此次英唐智控收购奥简微电子,有望借助其成熟的技术团队、稳定的产品矩阵及广泛的应用场景,快速切入模拟芯片这一高附加值赛道。战略协同凸显:“分销+芯片”双轮驱动的深化布局作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英唐智控已通过收购、授权合作等方式,布局MEMS微振镜、车载显示驱动芯片(DDIC和TDDI)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以电子元器件渠道分销为基础,以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为核心,集研发、制造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半导体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2025年上半年,英唐智控芯片设计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4.57%,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8.06%,较上年同期提升1.36个百分点。可见,此次收购并非英唐智控的突发跨界,而是其自2019年开启半导体战略转型后的延续与深化。在转型过程中,英唐智控已积累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公司在全球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2家分支机构,代理近200条产品线。此次收购两家标的公司,将与英唐智控现有业务形成显著协同效应。从产业链角度看,光隆集成的激光器芯片与奥简微电子的模拟芯片,可与公司现有分销渠道形成“研发制造+分销”的业务闭环:一方面能通过自有渠道快速实现产品落地,另一方面可借助客户资源反哺研发方向;从技术布局角度看,激光器芯片与模拟芯片的加入,将完善公司在半导体设计领域的产品矩阵,填补此前在这两大细分赛道的空白,助力其从“分销龙头”向“半导体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加速转型。结语对英唐智控而言,能否借两起并购实现从“渠道龙头”到“设计+制造+渠道”一体化平台的质变,关键在于后续协同效应的落地及持续盈利能力的兑现。在半导体产业政策持续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若此次收购能顺利落地并实现高效整合,英唐智控有望跻身国内半导体核心赛道的领军阵营,其转型路径也将为行业内其他分销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升级样本。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