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本文共约 3593 字,阅读完成需 7.5 分钟。7月9号,新松多可机器人正式发布新产品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睿克系列,全面展示了其在灵巧操作与人机协同的创新成果,标志着其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启“具身智能”产业化新征程。于新松多可机器人而言,这是技术和产品能力积累水到渠成后的又一次顺势而为。成立十一年的新松多可机器人,正在以“硬科技”为根脉,在机器人产业的沃土上培育出三朵独具价值的“金花”——从协作机器人的“精准协作”,到移动机器人的“智能物流”,再到人形机器人的“类人共生”,每一朵都承载着技术突破的深度、场景拓展的广度与产业变革的高度。第三朵“金花”初长成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睿克系列亮相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成为协作机器人企业的“新战场”。随着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融合,协作机器人企业凭借在“灵巧操作”、“安全交互”、“场景理解”三大领域的长期积累,正加速向人形机器人赛道进行技术迁移。从产品形态看,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分为“足式” 与 “轮式” 两大技术路线,二者在运动能力、场景适配与商业化节奏上呈现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二者在运动控制复杂度、环境适应性及任务可靠性等方面的本质区别。新松多可机器人判断,轮式机器人凭借“结构化场景的高效移动”优势,在工业制造的场景中,运行效率、稳定性远超足式。基于对工业场景落地需求的深度洞察,新松多可机器人带来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睿克系列,包含两大产品——BR-MR73A、BR-MR73B,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构建了人形机器人规模落地的最优路径。据了解,BR-MR73A整机规格为650*600*1700mm,折叠尺寸为 650*600*1100mm,整机重量<100kg,续航能力不小于6h,最大移动速度约0.8m/s,拥有21个自由度,具备全身阻抗控制、智能交互与识别系统、开放开发与系统扩展能力等优势。其中,全身阻抗控制,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车臂协同规划控制及牵引拖动操作,在与人协同作业时,安全性高,碰到人会柔性避让,减少碰撞伤害。在自主移动与任务执行方面,BR-MR73A集成自主定位导航系统,支持动态避障及多点巡逻路径规划,可在复杂场景中稳定作业;具备多物体识别能力,可完成搬运、拾取、智能巡检等任务,适配仓储、园区、展馆等多样化场景。智能交互与识别系统主要体现在,BR-MR73A搭载语音大模型,兼容多语种及个性化语音风格,提供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满足跨语言场景需求。同时,融合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AI视觉技术,可高效完成导览、巡检等任务,适用于服务型与作业型场景的智能化需求。开放开发与系统扩展能力体现在,BR-MR73A支持RS485、IO控制等硬件接口,适配ROS/ROS2 开发系统,可扩展EtherCAT高精度控制方案;提供完整SDK与 API接口,支持二次开发定制,助力行业用户快速集成功能,满足个性化场景开发需求。与BR-MR73A的“类人”设计不同的是,BR-MR73B可与算是新松多可机器人的另一创新之举。从形态上看,BR-MR73B是一款升降柱人形机器人,整机规格为550*550*1600mm,整机重量≤100kg,续航能力>6h,移动速度为1m/s,具备自主定位、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支持升降、自主充电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新松多可机器人发布的BR-MR73A和BR-MR73B在本体重量上,都做了轻量化的设计。新松多可机器人产品经理毛清华在接受高工机器人调研时介绍,此次推出的产品在一体化关节模组上,将零部件高度集成化,减轻了整机的重量。同时也采用更加先进的制造材料和产品结构设计,去除了冗余,降低了自身重量和减小了自身体积。在手臂方面,BR-MR73A和BR-MR73B可搭载重复定位精度±0.02mm的5kg和8kg工业级仿生协作臂,能够在复杂场景中实现稳定、精准的操作,为各类精密制造任务提供可靠保障。商业化落地要“开花”前提是需求先“扎根”站在 2025 年的历史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跨越,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的“元年”。商业化的十字路口,工业、家庭、商业、养老等场景犹如四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每一扇门后都隐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无限可能。新松多可机器人判断,以线边的物料搬运或者工厂的巡检、装配等复杂环境下的柔性化需求,将催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率先落地。其次,半导体、3C等精密制造的行业,也急需高效的人机协同去做相应的装配工作。此外,商用服务领域也有人形机器人应用的一席之地,如餐饮配送、展厅讲解等。相较于足式,轮式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态为同时开拓工业和商业场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看到,此次新松多可机器人推出的BR-MR73A可应用于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巡检、分拣、搬运等任务;在商业领域中可应用于客户引导、咨询、接待、取送文件等任务。BR-MR73B也可应用于工业制造的智能搬运、上下料、分拣等任务,以及支持物流仓储的货物搬运、智能出入库、智能调度等。这一策略的背后,展现出新松多可机器人明确且有条理的技术与商业双主线协同推进的内在逻辑。新松多可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公司拥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产品矩阵包括8大系列,30多款产品,重复定位精度、负载范围、臂展范围均、产品数量类型位居同行业前列。在技术方面,新松多可机器人是新松集团旗下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子品牌,技术传承自新松机器人,同时自身组建了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其在核心技术上已经具备非常强劲的竞争力,核心技术包括机电控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关节设计、力感知及高精度力控作业、人体协作安全控制及响应技术。在核心技术的支持下,面对复杂的环境,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的融合以及运动控制的规划,可保障仿生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应用了力感知及高精度力控作业的核心技术及人体协作安全控制及响应技术等,在软硬件算法方面做了规划和处理,当遇到障碍物后,会自动停下,当障碍物走后,能依然按照原来的路径进行相应的作业任务。在场景方面,新松多可机器人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工业场景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据了解,新松多可机器人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包括汽车、能源、半导体、3C、食品药品、建筑、电力、教育科研、印刷、航空航天、铁路、服务等在内的数十个行业,已成功服务海内外客户1500余家,包括奔驰、一汽大众、中国中车、中国商飞、碧桂园、博马科技、马瑞利、美光半导体、西部数据、意法半导体等,共计完成项目应用数千个。这些宝贵的项目经验,为新松多可机器人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撑。可以发现,新松多可机器人在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时,并非追求单一技术的炫技,相反,其敏锐地察觉到,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只有紧密围绕实际应用场景,以解决场景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才能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创造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乘时代列车勇闯人形机器人千亿级新蓝海通常而言,具备跨越时代能力的企业往往呈现出相似的特质。一方面,它们能够敏锐洞察时代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另一方面,它们注重夯实自身基础,具备扎实稳固的内在实力。新松多可机器人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新松多可机器人精准捕捉到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巨大需求,果断投身于协作机器人及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顺应时代大势开启了蓬勃发展之路。当前,协作机器人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移动机器人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且深入。如今,人形机器人的入局,再次证明其眼光的精准性。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24亿元,到 2035 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接下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千亿级市场,新松多可机器人已制定出清晰且全面的发展战略。毛清华透露,产品层面以“场景突破-定制验证-通用沉淀”为路径:先突破复杂动态与极端环境的作业限制,提升适应性;再针对制造业等刚需场景做定制化功能开发,形成标杆案例;最终提炼通用技术模块,实现“一机多用”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降低部署成本,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成本端,从全价值链降本:优化生产工艺与集成设计,攻坚核心部件自主化,创新材料应用,平衡成本与性能,支撑规模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关注机器人的一切,欢迎来交流 作者(微信号):lyanlyanlying—END—以上为广告往期推荐:港股机器人最大IPO!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申报通道 | 2025年度“高工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开拓奖”奖项评选火热进行中!报名通道 | 2025工业具身应用峰会暨(第八届)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柔性制造“黑马”再获新一轮亿元融资,新技术持续颠覆传统产线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